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Day 3 HK100614一:巴爾幹vs非洲還是基督教vs伊斯蘭?

昨晚的頭兩場既不起眼,又牽掛著《都市日報》的稿,看直播時心不在焉。要到今晨補看有線的精華,用40分鐘概括3場比賽,才大致感受到雙方整體上的表現。

第一場斯洛文尼亞Slovenia亞贏阿爾及利亞Algeria 1:0,戰果合理。但兩隊都缺乏賣點,出線機會低。也許是地緣文化使然,雙方的風格迥異。斯洛文尼亞是靠速度和衝撞的東歐型,缺少西歐的隊形和準繩,更談不上南美的腳法,擅長防守多過進攻。球員清一色是白人。但球衣不用國旗國徽的藍、紅、白,而是越界用對手國旗的綠色,有點那個。綠色甚至不是歐洲傳統的顏色,要到最近這二三十年才用來表示進步。有人想利用球衣玩政治?
此前只知道斯洛文尼亞位於『火藥桶』的巴爾幹半島,是前南斯拉夫成員,也就是1990年代內戰的所在。但看地圖才知道,它位於半島的西北端,遠離半島中部當年遭到種族清洗的波斯尼亞和因此而被美國轟炸的塞爾維亞(連中國大使館都有傷亡),受害應該較少,種族問題大概也較輕。而且西鄰意大利、北接奧地利,近朱者赤,應該比半島的主體地區富裕,可能也比較安全。果然,Wiki說,斯洛文尼亞人種很純,宗教則跟從西鄰的意大利,以天主教為主。人均GDP 2.8萬美元,略低香港一成。但全國只有200萬人,足球有此水準,令人肅然起敬。但全世界只有240萬人通曉斯洛文尼亞語,對國家的發展是一個障礙。總之,斯洛文尼亞在地理和宗教上接近意大利,但種族和語言源自俄羅斯,要融合拉丁文化和東正教文化並不容易。
之前不記得有沒有看過阿爾及利亞隊。原來人種與姓名與北非的突尼斯、埃及相近,很像阿拉伯人。至於足球,也許是我的歷史偏見,總覺得短傳的風格像前殖民主法國,只不過不夠緊湊嚴密,給對手以可乘之機。出身阿國的前法國球王施丹Zidane也的確趕來捧場。

第二場巴爾幹半島的核心大國塞爾維亞以1:0敗在非洲的黑人大國加納腳下,戰果合理。雖然加納所入的球是12碼,但攻門時兩次撞柱,12碼只是彌補球運上的損失。·
塞爾維亞與斯洛文尼亞同屬東歐型,但更粗線條,近乎兇猛。怪不得主力維迪獲曼聯垂青。但聽說費爵爺要賣掉他,大概有更年輕更勇的新血冒起。
塞爾維亞給我印象最深的,除了粗豪的攔截,就是紅底的國色球衣下,由肩到腰貫穿整個上半身的大十字。在強調種族融合、宗教並存的今天,與伊斯蘭對手作賽時,仍然這樣誇張地展示「十字軍東征」的符號,看來當年在波斯尼亞對伊斯蘭教徒的清洗,並非偶然。意識形態這樣強烈,難免再出事。

至今看過3支非洲黑人國家隊--南非、尼日利亞、加納,感覺上比白人老實、斯文。體形、速度、體力上乘,但不夠靈活,看上去甚至有點笨。不知是教練差還是文化使然,很靠個人盤弄。黑人有足球才能,擅長盤弄、衝刺。進一步發揮團隊和戰術,非洲黑人國家有機會逼近西歐的水平。

至於德國以4:0狂數澳洲(在世界盃決賽周,這樣的比數並不多見,4:0也稱得上「狂」矣),以實際的演出加氣勢看,結論自然是德國至少可打入四強,甚至決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