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政府就是這樣煉成的:綜合AD&MP頭版頭《泥頭山挖泥示威 6人「盜竊」被捕 政府指堆泥無違法》。
黃之鋒率學民組黨選立會:有過半機會打破涂謹申早期以28歲當選最年輕議員的紀錄。但分裂是世間的規律:任何一群人,不論自由、保守,發展下去必遇到新議題,令成員有不同的反應,彼此的影響力差距日增,形成分歧、分化甚至變死敵,恨當初的戰友更甚於原先的政敵。關鍵是主流走哪條路。黃若選情差也可能玩完,但以近年走勢看機會不大。
中央應以台藍營的一敗塗地為殷鑑,勿讓香港的本土派變成River of No Return。中央明智,才能逼使港建制忘記免費的議席,換人換腦,努力奮鬥。中聯辦雖然似乎預咗會有新一代激進派入立會,但後者是取代中老年激進派的4席還是再增1-2席?
看網友的質疑可知,很多人覺得自己是逼上梁山而非挑釁當局所致。我不怕說,中港矛盾源始自70/80年代,中方為了洗雪割港的屈辱,談判時硬鬥英方,更把愛國當教條,以為港人也想早日回歸。但其時內地仍活在文革的赤貧和政治後遺症裡,港人怎不恐懼?碰上「老奸巨猾」、實用掛帥的英國,在談判桌上以柔制剛,在殖民地用「三腳櫈」來借港人制華,埋下本土的異心。
防長當眾被鄧小平直斥「胡說八道」都不敢透氣。港人看在眼裡,怎會不偏英?何況《聯合聲明》簽訂後的過渡期內,中方強硬不改,更爆出個六四?
英治下,港中之間刻意保持某種距離。但一回歸,特區就推動與內地融合。除了政治,也確因內地經濟逐漸趕上、人才和勞力多,但港人口老化、單靠金融地產難以維持生活水準。更不巧的是,一回歸就碰上亞洲金融風暴,空前蕭條,要靠北水。港人遂更怕自己被收買控制。
但即便中港矛盾始於中方,港人後來反應過度,令矛盾一發不可收拾。殖民教育令土生的港人懶理大陸甚至中華文化,自信爆棚,而不知得以暴富是因為大陸長期自閉,把錢留給我們賺。但一旦開放,13.7億餓狼空群而出,我們就如漢化後變軟腳蟹的元朝蒙族、清朝滿族,長富後鬥唔過後起的飢民,退而排外自保。The rest is history.
港人恐共有理,但不明國情,有理冇理驚餐死,徒增猜忌:
97.6.30晚:民主黨全體議員齊集舊立法會(今最高法院)二樓的陽台,準備被入城的解放軍拉。你真以為中共會在香港登上全球頭條的當晚來製造十幾二十個耶穌?
高鐵運兵說:港無外交國防,令我們在這方面近乎白癡。看影視可知,幾千年前打仗就懂得用木竹繩製的長架子baan過河。深圳河有多寬?今天的軍用搭橋設備,可能一小時就能baan過來佔領羅湖站,何須靠高鐵?
再說,他們由羅湖坐港鐵南下之時,艦艇應也已開到香港南邊封鎖海域。機場肯定也不敢放班機起飛。真要來打你,你避得過?
簡體字:我們照搬台灣所謂的「殘體字」來抗共。但我們都Like日本,公司在日文裡寫作「会社」而非「會社」。日人媚共還是日文殘廢?
3 則留言:
殘體字的質素屬於參差不齊,不是清一色亂來。有些簡法有古義支持。日文漢字也有不值得推崇之處。
例如「豐」、「豊」本是兩字,但日文混為一談,反而中共用「丰」有《康熙字典》為據,字義未失,比較合理。
反高鐵其實講到尾是覺得錢該花在何處,以及誰得益最大,其他議題多半是用來動員,不能太認真,須知出力最大者未必是頭腦最清醒者,若一一說明就十分費勁
小弟明白了。領教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