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150331二雲:《失孤》宜認命?

   寫完正文,上博前記起讀書時唱的民國名曲《天倫歌》(詞:鍾石根,曲:黃自)

人皆有父 翳我獨無 人皆有母 翳我獨無
白雲悠悠 江水東流 小鳥歸去已無巢

兒欲歸去無舟兒欲歸去無舟

何處覓源頭 何處覓源頭
莫道兒是被棄的羔羊 莫道兒已哭斷了肝腸

人世的慘痛 豈僅是失了爹娘
奮起啊 孤兒 驚醒罷 迷途的羔羊
收拾起痛苦的呻吟 獻出你赤子的心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的幼
收拾起痛苦的呻吟 獻出赤子的心情
服務犧牲 服務犧牲 捨己為人無薄厚
浩浩江水 靄靄白雲 壯嚴宇宙亙古存
大同博愛 共享天倫

    中共趕走了國民黨,但自己治下60多年後《天倫》的問題變本加厲。劉德華「殘樣」扮民工為拐賣兒童問題主演的《失孤》,開頭平凡,中段感人,惜狗尾續貂。
   連續15年開著綿羊仔穿州過省找失子。最感人的一句對白是:「想讓孩子知道,父母一直在找他,對得起孩子。」但散場前來個反高潮:一個4歲時從村裡被拐走,19年後才找到親生父母的青年首次回到原鄉,全村在村長帶領下到村口等「浪子回歸」。不只此:青年剛透過電話聯絡到親生父母,村官搶在父母前頭對青年說:「我是村長,歡迎回來。」此片或想藉此支持政府幫忙找人,但凡事官為先的本質表露無遺。
   我不懂藝術,看影視純粹是透過劇情看世界。看此片感受最深的不是拐賣,而是戶口。上述青年被養父母當作親生兒子養大,虧待他反而是政府。
   這對夫婦買下拐來的男童之前,已有兩個女兒。在一孩政策下,養子不獲發身分證,莫說領福利、考大學、銀行開戶、當兵、做公務員、打大企業工、結婚、買樓,甚至不能坐實名制的火車和飛機,更不要說出境旅遊、留學、移民。即使被人欺淩也只能忍氣吞聲。
   任何地方都有黑市居民,但通常是外來人口。唯經濟第二大國這樣對待國民。任何問題14億人口裡都成為世界之最。內地的「黑人」怕有幾百萬。戶口制度的血淚罄竹難書。
   拐賣兒童可能與開放改革共生。恐怕任何時間都有成千上萬父母在尋人,但成功的百中無一。除了由窮地區賣人到富地區牟利的世界性問題,中國的拐賣還來自一孩政策、貧富懸殊、官員貪污、社會風氣....。
   如果風氣是為生存不惜一切,拐賣不過是一種「生計」,杜之不絕。或因此,最後一場戲是篤信佛教的劉繼續奔波尋人時,在路上遇到一群長途步行的法師。劉問方丈,為何偏偏輪到我。方丈贈以「緣」的佛偈。
   說白了,有緣自會找到,無緣再找亦屬徒勞,順其自然吧。此片是否默認政府解決不了拐賣,借佛口來勸苦主放下,穩定社會?

1 則留言:

Patrickov 提到...

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緣自是緣;但不代表不需要減輕人為的罪孽。如果電影最後一段訊息有維穩成份,那就請恕在下對劉德華的評價要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