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130915日陰:三島的軍國「理想」死灰復燃

   人類修史若主要是借古喻今、左右現實,則日本至激導演若松孝二去年推出《三島由紀夫自決之日》(),重提這位諾貝爾級作家42年前對國人死諫的復尊天皇、修憲建軍「理想」,當非偶然。
   經濟一蹶不振逾20年,全球第二的GDP被中國取代,令日人急於重建1970-80年代的光榮。去年「國有化」釣魚台後,請力主修憲、對華強硬的安倍晉三再次拜相,三島的夢想終有望落實
   黷武強國擴張戰敗、經濟蕭條,國民急於恢復昔日光榮而支持極權,1930年代初,一戰後割地賠款、軍力被廢,加上美國大蕭條禍大量失業的德國早有先例。希特勒建軍、排外的「國家社會主義」被視為民族的救贖。日耳曼民族「鐵血」,大和民族愛「武士道」,兩者都黷武。
   此片只講三島生命中最後的四五年,亦即60年代後半葉,三獲提名諾貝爾獎後,放棄寫作,全力「救國」。但不提其早期思想和性格形成的背景,導演宣揚三島的「復興大和魂」多過剖析這個奇特的思想案例。
   我看的是試片,最大的收獲是明白了,三島晚期的軍國主義狂熱部分是對當時社運極左的反動。
   60年代下半葉,中國的文革思潮席捲全球,日本青年尤其熱衷。學運和工運強烈反帝、反資本主義,動員力強,惡鬥警察。「赤軍」等地下組織劫機、殺西方人,仿佛「蓋達」的前身。
   兩相對比,右派無聲無色。三島深感「國將不國」,遂以大作家的財力,在大學生裡物色同道,自組尊皇、崇武的軍事組織「楯之會」。成員須加入自衛隊,接受軍訓洗禮,然後返回組織,定期集會操練,隨時報國。
   三島痛心的是日本1945年戰敗後,被美國「強加」「殖民地」憲法,把天皇貶為虛君,廢除軍隊,只保留最低限度的自衛力。他切望恢復戰前體制,尊王、建軍。
   但其實,戰後只不過5年,日本就獲得了轉機。韓戰爆發,中共出兵打美軍,日本搖身一變,由美國的二戰敵人變成抗共的盟友,獲送上聯防的安保條約。
   60年代末,安保續約在即。左派激烈反對,聲勢浩大。三島心急如焚,起初欲遊說自衛隊仿效古代的兵諫,逼國會修憲,必要時動武。但自衛隊已習慣了中立,拒絕干政。
   三島絕望之餘孤注一擲:1970年11月25日,憑個人聲望及與衛隊的交情,與四位信徒賺門進入衛隊彈藥庫,脅持主管,號召將士「起義」,但無人響應。三島無奈之下,與一位信徒剖腹。
   當時相信絕少日人同情三島的死諫。但40多年後,眼見被中國超越,越來越多人視建軍為國家完整、主權獨立的象徵:無軍何以國為?否則,安倍不可能憑民族復興的主張連任,議席更勝上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