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121215六陰:非常識教育


       美國康州小學槍擊案前一天,我剛好與妻和精通法語的友人看加拿大的法語片《Monsieur Lazhar(我的插班老師)。主題就是新式教育用無所不及的規管和專業限制來取代師長教育下一代的常識或者說傳統。
      蒙特利爾一名尋求庇護的阿爾及利亞男子閱報得知某小學有老師在課堂自殺,編造資歷和居留權,騙取代課職位以餬口。由於未教過書,純憑直覺和自己讀過的上世紀法文名著來授課。
      但女老師之死可能與班上有男生指控其騷擾有關。各同學因此彼此指責,關係緊張。代課老師只好用自己家鄉所知的人倫關係和關愛去為這些加拿大孩子療傷。有家長滿意,但遭到「禍首」學生的家長投訴,以偽造身份為由即日解雇。鏡頭關上前,老師上完最後一課後,他最寵愛的女生主動上前與他擁抱。
      相信是因為怕有人混淆友情、體罰和騷擾,導致投訴,當地小學禁止老師觸碰學生,拍肩膀表示親切肯定都不行。戲裡的老師因為被炒,才敢接受12歲女生的分手禮。
      戲裡,另一個偏離常識的例子更值得深思。上課時,學生有時候會因為老師之死而吵起來,代課老師不得不勸慰開解,說以人生之道。但原來有違條例:情緒問題要交給有牌的專家去處理,教師只能講課,不得越俎代庖。理由當然是:沒有心理學位而開導他人,萬一學生誤入歧途,誰擔當得起?但現實是,學生上課時情緒失控,哭鬧甚至打起來,不可能等下次專家來輔導才處理。
      這種「新式」教學在港也越來越普遍。父母溺愛子女,將管教的責任推給學校;專業利益氾濫;數量化管理;師長怕被家長和學生投訴,畫地為牢,少做少錯……這一系列的互動造成惡性循環。這種教育發展至今應有二三十年,已形成強烈的既得利益和慣性,可見的將來都很難恢復常識。
      由於權力導致腐敗的政治規律,凡事往壞裡想,只相信制衡設限,不相信良知和直覺,本來有理,但發展到目前這個地步,反面的作用開始蓋過正面。今天中年的朋友都可作證,我們成長時,父母錢不多、受教育可能更少,老師大都沒有學位,但父母憑著愛子之心無微不至的天性,老師本著職業道德,把我們培育成人。當然我們長大後,可能也做過傻事甚至壞事,但哪裡像現在那樣複雜。
      退一萬步說,動物教導子女覓食築巢、趨吉避凶,最終讓子女自立,不也是憑著基因裡的本能,哪有什麼書本、規章?
      專業化有必要。但只認文憑不認人,可能與沒有文憑同樣可憐。
      導演把代課老師塑造成很有文學修養的人物,突出與新派的課程的反差。主角給小學生朗誦法國前輩作家巴爾扎克(Balzac)的小說。學生說,看不懂這種古文。我可以想像,今天在港不要說用明清的章回小說,即使用民國魯迅、巴金的作品教中文,也不及用報紙的鬼馬專欄受歡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