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為三通準備融資服務

大公報 評論 2008 03 21 星期五

四天的復活節長假今天開始。我現在人在台北。是的,來湊熱鬧。台灣明天就要決定,由馬英九還是謝長廷當家。我作為外人,只想看看投票前的人生百態。無論誰勝出,都希望台灣的二千三百萬人今後四年好過些。

四年前的投票前夕,我也在台北,同樣是「個人遊」。但沒想到碰上「三一九」的兩顆子彈。第一次來看大選就「目睹」「驚天大陰謀」,故今年也不想錯過。並非希望再有「事」,而是想見證陳水扁治台八年的終結和台灣的變遷。

本地精英如何看台灣

留學時有很多台灣同學,從他們那裡得知不少台灣的事。畢業後又由於做新聞,扯上了台灣的反對派政治,當時叫做「黨外」,以致有好幾年不得入境。

香港人以往對台灣興趣不大,覺得經濟不如自己,政治又太亂,「台獨」就更不想沾。但李登輝從蔣家手裡接過權力後,朝「民主台獨」的方向變天。時值香港受殖民管治末期,中英惡鬥,內地仍然落後,加上一九八九年的陰影,中產精英既恐北京又想當家。因此,一方面爭取發達國家的護照,一方面留港賺錢和表達訴求。英國人也不想把「東方之珠」交還給「共產中國」,於是鼓勵本地精英參政,加快權力轉移。這令不少人對「九七」後接掌權力產生了「憧憬」。

在這種背景下,香港一些「有志之士」把台灣的「李式民主」視為「指路明燈」。傳媒力捧,借用來為普選催生。李登輝也刻意把台灣塑造成「最民主的華人地區」。香港一些議員和記者「以台為師」,熱中於抗京的媒體更同情「台獨」。

中轉生意備受關注

但陳水扁的表現彰顯了「台式民主」的民粹弱點,香港人終於明白自己學不來。失落了「政治光環」後,台灣現在對外主要靠文化優勢來延續影響。透過傳媒的交流、台灣作家和香港文化人的推介,台式選舉的競爭過程仍然令香港某些知識分子感到欣羨。

但一講到現實,台灣無論怎樣變,香港人只關心「對我有冇著數」。香港長期靠兩岸的對立而獲利,兩岸若關係緩和,直接來往增加,香港居間謀利的機會必然減少。從這個角度看,台灣明天換班,港商和記者問得最多的是:會不會開放三通,令香港失卻中轉站的生意?

中介商機不容忽視

由李登輝到陳水扁,台灣在三通的問題上「戒快用拖」,硬是壓了十年。但大陸近年發展快,台灣與對岸直接往來的需求愈來愈大,當局再也頂不住。這次無論誰當選,大概都會在一兩年內開放三通。香港已賺了幾十年的中轉錢,現在應該順從兩岸大多數人的利益,再在三通的新環境下,開拓新的中介商機。

其實就近年來說,香港雖然仍然是兩岸之間最熱門的中轉站,但早已有了對手。台北的友人告訴我,他現在來往上海都取道韓國最南端的島嶼濟州。因為飛行時間短,而且長榮來往台北的班機與大陸航空公司來往上海的班機,在濟州機場並排停靠,等對方抵達、交換乘客後才起飛。香港機場無疑先進,但少了這項優勢。濟州可信並非香港以外唯一的「第三地」。

閩台經貿勢必增加

這反過來使我想起福建。就三通來說,福建與香港的處境剛好相反。我去年夏天隨同本報總編輯率領的訪問團到福建拜訪,發覺沿海地區對台灣大選後的新形勢都有所期盼。的確,福建與台灣同語同源,在大陸各省市中距離台灣又最近,理應在重建兩岸民間紐帶上出大力。而如果因此而獲得更多的商機,亦理所當然。說到底,這不過是補償福建以往在這方面的「犧牲」。早期兩岸關係敵對,福建作為對台的前線,長期備戰。本來最發達的沿海發展停滯,各大城市之間沒有鐵路相連。這種滯後直到現在才算結束,各沿海城市可望在今後五年內有新一代的鐵路連接,並且北上上海,南下深圳。

台灣這次的候選人謝長廷祖籍閩南的漳州,早期當高雄市長時就想開通高雄到閩南廈門的航運,只不過被上級封殺。他如果當選,當年的這個願望應該可以實現。反過來,馬英九縱使不是台灣本省人,要比謝長廷更「台灣」才能贏得選民的信任,他當選後,相信也不敢否定三通。這是台灣社會的共識,他最多只是略為拖延,以降低本地人對他的疑慮。

希望台灣「明天會更好」,也希望福建「明年可三通」。至於香港,今後隨著閩台投資往來增加,我們可以考慮為雙方提供融資服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