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 時事評論 2008 03 10 星期一
早春三月,照例是人大、政協一年一度的會期。但今年政府換屆加上北京主辦奧運,「兩會」較往年更受注目。
兩會本周選出的新一屆四大巨頭,預料依次仍然是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但五年後的接班人應該已經在其餘五個政治局常委裏,主管港務的習近平更被視為「儲君」。而且過去五年,胡溫有責任要維持江澤民體制的延續性;今後五年可以放手做自己要做的事。
我這次沒有看直播的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事後看電視摘錄,覺得不如往年,回顧多,口號舊,亮點少。原因可能是昨天《明報》說的,〈新聞控制收緊 兩會一片「祥和」〉。正如曾蔭權前年的《施政報告》,新政府本周才產生,溫總雖然明知道連任,但不能未投票就談宏圖,只好自讚過去五年做得好。
這樣說,並非否定過去五年的政績。但溫總的光芒的確不如前,今後五年仍需加把勁。記得胡溫主政初期,冷箭射向胡,說他「左」;但後期轉向溫,說他能說不能做、妻兒以權謀私,「咒」他辭職。顯然是為了政府連任清除障礙,當局在兩會前夕說,調查後並未發現溫總的家人違規。
政治無情舉世皆然
這使我想起當年周恩來被罵。這位開國總理一向被視為國家的守護神,但有政治受害者罵他,在毛澤東身邊看着毛搞迫害,但不敢攔阻,助紂為虐。這種看法流於偏激,信者不多。
現在「討溫」的又是什麼人呢?就一本逐一「踩」權貴的書籍看,我猜是趙紫陽的人。該書(大書店的國情類書架上都有。這裏並非不想公開書名,而是這類書出版社和作者身份隱晦,內容真假難辨,我在書店裏翻過就算,懶得作記)針對溫家寶在「六四」前夕陪趙紫陽去天安門看望學生的照片,說他並非同情學運,而是當「二五仔」監視趙。而由於溫告密,趙的改革就像光緒皇的「百日維新」,跳不出老佛爺的掌心。故「六四」後,溫不但未受懲,更飛黃騰達。趙被軟禁直到離世,溫從未去看望。該書又說,由於妻子貪腐,溫已與其分開,但並非大義滅親,而是明哲保身。
這個故事你相信嗎?但正如美國的奧巴馬鬥希拉莉、台灣的馬英九鬥謝長廷,位只有一個,權不能分享,競爭逼出人的陰暗面。政治無情舉世皆然,只有程度之分,沒有本質之別。
說回《工作報告》,對於將增長限制在百分之八、通脹限制在百分之四點八,我也不敢看好。中央幾乎年年宏調,但增長從未低於百分之十。至於通脹,就市面看,百物騰貴,衣食住行大概只有衣漲得少。漲幅何止百分之五?
莫小看政治「花瓶」
由於房價飆升民怨大,溫總宣布撥款六十八億元人民幣興建廉租屋。我起初以為聽錯,雖然較去年增加了兩成多,但人均約只有五元,與教育、醫療、社保的支出不成比例。是否地產商和銀行反對?香港有一半人住在公共房屋,新加坡更遠遠超過一半,但樓價並沒有垮。顯然只要經濟有成長,而廉租屋不集中在鬧市,讓中下層享有公屋並不會動搖市場。
溫總這次的《報告》講港澳比以往少,但中央由胡錦濤率領三位政治局常委接見港澳與會者,對港的重視並未稍減。政協主席賈慶林更要求香港委員在政改和立法會選舉上「引導」各界。說白了,說服市民,不要跟着民主派起鬨。
我們不能小看這些「花瓶」。這次有幾位新人代長期從事公職,有知名度,只要辦幾樣實事,很可能說服中間選民。中央借助人代和政協與民主派競爭是高招,現只怕分薄特區政府的風頭。
我相信胡錦濤說的,中央「一切為香港好」。問題是以往「支港」物質重於精神,而內地又太多現實和歷史問題,以致中央再好心,也被民主派當作別有用心。這就像台灣民進黨,怕大陸的人和資金湧來,「贖買」選民,令民主抗共的人受到孤立。
胡錦濤叮囑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但他真正要說的,相信是這段話之前的「同心同德」。的確,香港凡事爭拗,虛耗光陰。但想同心同德,先要在民主進度上有共識。目前人大釋法太保守,民主派則太僵化。
政制想要鬆綁,官民須各走一步。汪明荃建議發還回鄉證予民主派議員,不失為一個開端。民主派若獲發證,應私下承諾不會北上從事體制外的政治活動。至於反對「一黨專政」,可保留作為一種「信仰」,在集會上喊,但無須作為口頭禪,更不宜用來聯絡內地人,以免對方背上顛覆罪。中央則宜盡量寬鬆闡釋四年後的立會選舉辦法,說服商界接受。
現只看習近平何時開口講港澳,又有多開明、能否予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兩岸先後放軟口氣
顯然是預料台灣下周六大選後,新總統對大陸會較為實際,而李登輝,陳水扁、呂秀蓮等人退位後,取向或有別於在位時,胡錦濤上周二將「統戰」對象擴大到「曾經從事台獨活動」,也就是有過行動的人,承諾只要願意「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無須承認「一個中國」或否定台獨,大陸都將「以誠相待」。
由於胡錦濤仍然堅持兩岸談判以「九二共識」為前提,其餘的承諾也不變,獨派領袖卸任後受「感召」的可能性不大。但政治無絕對,李登輝本來最獨,後來為了與他一手提拔的陳水扁劃清界線,有時候反而沒有阿扁獨。而陳水扁卸任在即,近月在大選中講到大陸時,口氣放軟。這使人想起布殊,以往視北韓為「流氓政權」,現在顯然想在下台前留下點功績、載入歷史,竟然去信「流氓頭子」金正日示好。陳水扁和呂秀蓮早期位居中層時,亦曾到過大陸。舊地重遊亦非絕不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