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我來說,此片得在古而美,失諸晦而悶。看王家衛講葉問的《一代宗師》可知,古而美是李安《臥虎藏龍》奧斯卡得獎後,文藝武俠的慣例。
此片古文對白,一般人雖然也看得懂,但文謅謅,從而更「虾」人睇。散場前看"masthead",台、陸、日三大團隊人頭攢動。連在《日本最長的一天》裡演天皇裕仁的妻夫木聰都只是演一個我沒看出的小角色,投資殊不簡單。但唯港缺位。
同行友人問,哪你當初為什麼說一上映就要看?Well,我以新聞為業,看的是新聞價值,至少要明白評審為什麼喜歡、是否社會潮流,就如記者不能因為討厭殺人強姦犯而不去聽審。我是社會觀察者,不能只求自己開心。
侯片唯一直白因而我也看得懂的,是紀念二二八的《悲情城市》。至今記得片裡用陰暗來表達當時社會氣氛的山城九份還是十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