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140327二晴:你想說,但國家想聽嗎?

灣仔山澗(博主5月12日攝)
   陰雨連綿了數週,轉眼就是30多度的炎夏,攝於5月12日的這個市區瀑布(博主攝)近日大縮水。豔陽炫目,人人叫熱。
   但我偏寒,大概除了沙漠和光禿禿的山頭,熱不倒我。在美國北部住了多年,基因也沒有改變。我這種人大概十中無一,應該感恩。
   春眠多月的一件差事上週突然動起來,於是連趕三天,希望看到點結果。
   今晨剛想恢復上博就聽友人說,美國政治劇集《House of Cards》(紙牌屋)的英國原版好看,於是上網找片源和字幕,搞了一天。
   美國版風靡中國,一來主角是一個邪惡到敢於日間在地鐵站殺人的資深議員,大陸人會聯想到谷開來下令公安殺情夫、周永康借公安武警整人,二來不止一集說中國的官/富二代鑽美國上層的後門,大陸觀眾倍感親切。
   美國版我看了幾集。娛樂性不亞於當年的《West Wing》(白宮群英),節奏同樣快到看字幕都要stop and go。但後者的情節讓你覺得有可能,《紙牌屋》則接近漫畫。誇張三成是票房,誇張六成也就趕客。我沒有大陸觀眾的逆反心理,有點倒胃。但由《白宮群英》的「寫實」到《紙牌屋》的漫畫化或正是美國大眾心態二十年來的變遷。
   英國原版的作者Michael Dobbs出身保守黨核心,給戴卓爾當過顧問。原著在鐵娘子遭本黨逼宮下台後推出。主角是戰後任期特長的首相,說無影射搵鬼信。
   英國版分三部各4集,合共12x55分鐘。為了檢查字幕是否與聲帶同步,我逐集開過頭兩分鐘,主角是英式的喜劇性「邪」牌,cunning到入骨。性格使然,我喜歡英國人的twist和幽默遠多過美國人的直來直往。到美國第一年,就有香港同窗一語道破美英之別:英國人有subtlety,美國人有efficiency。現實中,美式直率是如今的潮流。年輕人的偏激是把美式confrontation推到極端。
   網友上週留言,慨嘆國人就國是只批評不建設。但國人包括我,若有此陋習,會否是受官方的刺激?借用當年作家白樺的語氣:
   你想對國家說,但國家聽你嗎?
   65年來直到今天,包括香港,中共似乎都只聽合乎本身利益的話。至於不合的,輕則ignore,重則論處。以前槍斃、勞改,現在則像劉曉波、許志永……。我不是劉的粉絲,也不認同他的建議。但GDP世界第二的政府對一個書呆空談「理想國」何懼之有?
   以香港來說,中方似乎只聽取有財勢的和左派陣營的,但在市民眼裏缺少民望、識見、理想的人。那天省級政協訪京團見完王光亞後上鏡,男的像生意人,女的像闊太,看不出他們會為民請命。
   撇開激進派不論,真心想建言的港人,有幾個是中央願意真心聆聽,不只是禮貌統戰的。更不要說像我等無業、無組織、無地盤的長者。3年後特首真的「普選」,另類的選擇大概也只是投白票。
   近日兩名左派要人的言談全港熱議。英文爛還算了,但明知自由行所製造的就業只佔全港300多萬就業人口大約5%,卻公開說成港鐵擠迫的原因,遭到質疑後以自己普通話普通來開脫。特首特聘的顧問專業、誠信甚至「國語」都難以恭維,國家聆聽的人就是這個水平?
    不諳普通話又全程用普通話演說,台下怕都是自己人,以致罵得興起,沒想到會被公開。
   如果這就是國家想聽的人,莫怪港人不屑。

3 則留言:

Kim 提到...

不聽還好, 最怕是大鳴大放, 引蛇出洞穴

匿名 提到...

何止不屑,簡直應該推翻,只是沒有力而已

匿名 提到...

教仔吾聽、邪父拒改,吾等於放棄講,只有閙。方法及時機都很重要。
可惜現今在港及海外反對派(泛民)思維中"抗争"這個概念非常主導,我尊重呢個想法、做法,但以歷史及目前嘅現實嚟睇,趨勢系—班暴民*推番個暴政,又變咗另—個暴政,恶性循環嘅機會吾細。
何去何從山人尚未見有—套完整理論、策略可避免此循環,只能"空"心祝願,平心静氣,—路走好。動氣易變走岔氣!

*暴民並非天生,亦非某—階層的專利。例:汪精衛—介書生,早年抗爭亦會被"逼上梁山"採用今天定義的"恐怖手段"。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