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120210五:《昂山素姬》先國後家「好」東方


也許預期錯誤,Luc Besson(洛比桑)導演的《The Lady(昂山素姬)看得有點悶,感染力不如上周看的《Anonymous(無名風雲)、《J. Edgar(J.艾德格)和《The Ides of March(選戰風雲)(按遞減排序)。但楊紫瓊的演出算是過關。
用莎士比亞頂替文豪來說事的《Anonymous》看似與現代政治無關,其實寓意最深。我對導演Roland Emmerich毫無印象,幾個主角裡只認得Vanessa Redgrave。但整齣戲遠遠好過講總統大選和FBI「霸王」的兩齣美國片和萬眾期待的《素姬》。
題材政治性,表達的效果愈差,難道就是the irony of reality?還是說,政治真的是票房毒藥?
也許素姬(緬甸人口中的「昂山」指為國爭取獨立的素姬父親)的「聖女」角色無人不知,法國導演想通過「齊家」為她補充立體性。本片主要講她不得不挑起民主救國的重任後,如何力求家國兼顧,對民運活動著筆反而不多。具體來說,素姬被困祖國,而家在英倫,兩子尚未成年,英籍丈夫後來更患癌,時日無多一家人面對生離死別。軍政府乘機要脅,逼素姬放棄民運返英。為免離境後被拒返國,令國人的鬥爭前功盡廢,素姬最終選擇不送丈夫最後一程。
本來以西方人看,人大過家,而家大過國,只有東方專制才會置集體於個人之上。但沒人這樣說素姬。據此片解釋,素姬的丈夫是藏學家、開明的英國紳士,對南亞感情深厚,完全支持妻子的鬥爭。他致力遊說西方、向諾貝爾和平奬推薦,在緬甸與當局周旋,對於妻子不送他上路完全理解。這說明「東方專制」也有可敬的例外。
Anonymous》與此片都令人對英國有好感。但值得尊崇的不是政客、商人,而是正直、忠誠、榮譽、勇氣……等貴族精神裡令人敬佩的價值(貴族精神另有不足為法的一面)。但中國自古皇帝大晒,士人受儒家特別是科舉束縛,皇親國戚純屬利權化身。權貴裡沒有崇高的精神和修養,也就沒有人憑藉其地位為民出頭。士人出身的官員純屬皇前的高級奴僕,戰戰兢兢,絕少會為民請命。



上周我說不看《J. Edgar》。但妻有興趣,我也就tag along。幸而頗有收獲。FBI「發揚光大」的Hoover(胡佛)再次說明:絕大多數人首先是時空的產物,有功有過,並非黑白分明
胡佛滅罪幾乎不擇手段的「保守」性(美國自由派把law and order看作政府擴權、控制百姓的借口。這個看法現已傳到香港),先是來自1919年剛出道時的極左暴力。美國左翼受1917年蘇聯革命刺激,襲擊權貴,一晚炸死多人。胡佛大捕恐怖分子,漸露頭角。用香港打個比方,1967年的警察初哥碰上左派暴動,自此嚴打反社會行為,當上警務處長。胡佛上位後,又碰上1930年代大蕭條激發的犯罪浪潮,個人偷呃拐騙,黑社會橫行無忌,官員普遍受賄。胡佛帶領FBI打大鰐,成為國民偶像。
胡佛的另外兩大貢獻是刑事偵緝科學化,終止查案取證想當然的陋習(你可以說他是《CSI》的鼻祖);以及建立全國罪案數據庫,令歹徒無法再利用各州資料不通的漏洞來跨州犯案。自由派對此當然不提。
換言之,胡佛早期功遠大於過。但好事再好,也存在量變到質變、物極必反的風險。辦案太急進難免濫權、禍及無辜,風頭太勁難免目中無人甚至功高蓋主,資料收集得太全難免侵犯私隱、利用來公報私仇……。搞到後來,FBI幾乎成了「東廠西廠」。戲裡的胡佛發現第一夫人與當時被視為國家安全最大威脅的左仔上床(羅斯福總統由於小兒痲痹症,要坐輪椅)。後來肯尼迪總統、女星夢露……的艷史自然也逃不過他的法眼(120211後補:Steve Jobs和英國王妃戴安娜都被FBI調查過。這相信是美國人最恨胡佛的原因。
至於同性戀問題,戲裡的胡佛其實是異性戀者,只不過可能有戀母傾向,加上工作狂,不懂得怎樣與女性共同生活。他數十年來的男性副手不錯視他為終身伴侶,但胡佛似乎停留在生死之交的層次,沒有把關係搬到床上。
當然,這只是導演Clint Eastwood眼裡的胡佛。其他說法可能大不相同,也可能糟得多。保守派計較實利、傾向賺錢,唯自由派熱衷於影響輿論,著書立說多。但我不住在美國,值得探討的事太多,知道胡佛這許多就夠了
政治不論,對此片有一個普遍的批評。Leonardo DeCaprio據說減薪請纓演胡佛,但演技在美國大片裡罕見地生硬。難道太年輕?
夜已深,George Clooney的《The Ides of March》留待下次再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