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二中秋,《都市》不出報,得以多寫點「閒稿」。
@《南方週末》今天趁一套四卷的《朱鎔基講話實錄》開賣,用整版重刊他98年3月24日第一次以總理身份在國務院全會上的講話。但標題《如果本屆政府都是“好好先生”,我們就對不起人民》並非這篇講話的官方題目,被視為指向「本屆政府」。同期還轉載朱卸任前夕,03年1月27日在國務院第九次全會上的講話,標題是《如果不去關心人民的疾苦,我當甚麼總理》。溫家寶據說已形同「廢人」,那應該是講給李克強聽的囉!
@今天最重要的新聞:維基解密爆《99年(居港權)釋法 終院五官擬劈炮》。港法官只看條文,不管社會效果;中式法律幾乎相反。英式法律盲目,中式法律權宜(可以極端到純為政治工具),世上到底有沒有合乎常理的法律?
@重要性僅次的新聞是《曾鈺成建議政治家任特首》。越來越多人認識到政治家與傳統港式精英的分別。後者是走位謀利的叻仔,那種you tell me what you wish. I give you the bottom line的數字管家。但幾百萬人的國際都會,複雜性非任何一機構的規模可比,管理所需的政治理念、發展哲學、國際視野、人文關懷……遠遠超出港式叻仔的思想層次。昔日英國人包辦了港人所有的政治考慮。港式叻仔只須take英國人的order,就可以「做好呢分工」,說穿了只是買辦。現在要自己諗政治手段和後果,比計算bottom line難得多。這就是曾蔭權的困局。換一個技術官僚,也許多一點integrity,但成效好不了多少。
@為了下週一上立會與警務處長對質,有「校方人員」對圍內報紙透露《港大向李克強要的禮物》。港大深明國人的陋習,因此不要可量度的有形贈品,而要無形的「定位」。正因無法量化,可以吹得至高無上,與清華、北大並列為國家領袖搖籃。在港成為唯一的英超、判別真理的標準,讓下面的七大擠在英冠裡打生打死。
因此,李克強在演說中說,港大「是中國的大學」,「躋身國際高等學府前列,國家的驕傲」。
恭喜啊,港大!其他七大想升呢?你地有龍椅俾領導人上座咩?
@女子勒索富商判七年,法官Kevin A Browne (鮑理賢,電視新聞有照片和中文姓名,但文字新聞不提法官姓名。要到司法網站逐一對照中英文姓名,才能確定法官的中英文稱呼。司法界中英文分家的殖民地陋習會50年不變?)抵讚。勒索並不罕見,但絕少有「邪惡」(法官語)到要殺對方全家、禁錮對方使者的。看被告的姓名不像本地人。
@匯豐裁員3000、削後勤中層管理的頭條只不過確認過去這十年八年無人不知的事實:IT的進步看不到盡頭,更多的人會被取代,好工愈來愈少,新一代出頭愈來愈難。我由1971年開始寫稿到退休,歷經新聞出版由人手寫字執字、機械打字、手動傳送到電腦打字排版、email傳送,如今one-man real-time worldwide broadcast的過程,整個過程只不過40年。很多工種已淘汰。當年為我在香港和紐約排字的師傅,如今安在?
1980年代我從美國搬回港後就對胞妹說:有得做就好做啦,冇得做個時香港地冇人可憐你架!大概由於我做這行,她後來由酒樓收銀轉去學中文打字。起初還是用機械的大鍵盤,後來進化到PC和倉頡,她也總算跟上了。而且由於在大陸成長,中文底子比較好,辨認上文下理和作者手跡的能力較強,在行內還站得住。但不出幾年,很多家庭都買了PC,學校也教倉頡。新一代畢業生都能打中文,專職打字員迅速淘汰。妹妹捱到06年才被裁,已算幸運。一離職自然就是終身。打字的積蓄夠食到最後的一天,我實在不敢說。今後還會陸續有被科技淘汰出來的中下層勞動力,其中絕少能夠轉行。科技的這些副作用只能用公帑來承擔,最後擔子還是落在納稅人身上。
@《師奶不快賭輸晒 病態!》不知道你看不看得懂?我就看不懂?看內文方知讀作「不快-賭輸晒」而不是「快(quick)賭-輸晒」或者「(就)快賭輸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