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110930五陰:恭喜外傭,恭喜總管


@近年法官「走左」,繼今晨的裁決,外傭接著的兩個居權案相信亦會勝訴。政府說有幾手準備。但等到輸清官司再來請「無法無天」的共產黨推翻法治香港的裁決,只會刺激大小法官,今後索性等你來否定,形成惡性循環。
出鏡反對的都是僱主,想用廉價綁住傭人,更證明外傭有理。這正是香港的政治困局:建制只知有利,不知有理,無理念,缺修養,抵佢輸。

@中央「果然」任命。公子特首搭配公公總管是下屆的最佳拍檔?好事者會用慈禧的「跟前」說事。

@附圖是看到《京劇也開始脫了﹗》的標題後在網上找的。原來是首屆中國時尚內衣設計大賽。有網民指有辱國粹。但若更開放,國旗、毛澤東像肯定也會用來墊褲襠。

@昨晚競選人的富豪飯局大概是不得不開。但人丁單薄顯見勢弱,不承認拉票就更失分。還不如大方說重視各方意見、爭取支持。

@論六四領袖,柴玲與王丹對比鮮明,吾爾開希居中。用墮胎來罵大陸沒問題,但二十出頭出國前就四次墮胎,自己沒常識的嗎?與其在廣場上的言論結合看,是否特別率性,想做就去做,後果事後再來說。下月出書《A Heart For Freedom》,使我想起一句美國口語:Would you buy a used car from this man/woman?今天女權的熱點是阿拉伯,柴玲太脫節。

@相比柴玲,胡佳致函人大法工委,指司法濫權比腐敗更危害社會。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綠營憂宋楚瑜遇刺促保護》的標題,使我想起「最怕極右與極左合流搞廣場民主」的內地言論(見日前本博)。

@港人北上維權與內地一般維權有別:事主本來是內地人;經商被騙,不涉及小民或政治;案件拖了很久。《「首席維權港商」山西被捕》事件裡,71歲的王文金上周到山西上訪,被地方政府軟禁,據說有糖尿病。事主使人想起香港一位據說曾在內地當法官、經常就內地法律事件上鏡的學者:姓名、容貌、年歲都相近。

@主管宣傳的駐港高官實名微博罵美總領館干政。想向上表態、十八大上位?若此又何必刪掉?

@《期望(特首)對決君子之爭 良性理性塑造選舉文化》的社論和《普通話雖熱門 暫難取代英文》的標題,充分說明為甚麼某報老想「最有公信力」,但影響力始終遠遜對手,靠新左來維繫知識界。

@主辦人說不定是無間道,故意讓孔子背上罵名:《孔子和平獎喝停 首屆頒連戰找女童代領》。

@Apple消息最准的網站AppleInsider聽來像美國人愛喝的Apple Cider。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110928四8號波下:Dream Machine – almost


@愛讀書的朋友都對Amazon Kindle讚不絕口。我沒有買,因為看中文書的時間都不夠,沒有那許多錢買Amazon的電子書。
但Amazon用平價tablet()鬥iPad,策略錯誤。美國失業率高,有3億人,便宜的IT產品也許可以利用對群組的裹挾力佔領市場,但在東亞尤其是華人地區死梗。
富裕地區,IT gadgets的售價只相當月薪兩三成,只要是心頭好,不會為了這個差價而省錢。
隨著個人富裕,期望必逐步升級,依次追求功能、精美、派頭。比iPad便宜一半很好,但功能不能相差太遠。否則消費者寧可多付一半給Apple。

@記得在此講過,我的dream machine133:屏幕13 in x重量1.3 kg x電池 13 hr。現在前兩項實現了,最後一項可能還要兩年。但兩年後,機殻應可用新物料,令重量邁向1kg
號稱全球首款UltrabookAcer(宏碁)Aspire S313.3 in1.33kg,厚1.3 cm,螢幕解析度1366x768i54GB RAM240GB SSD。休眠2.5秒內開機,深度休眠6秒,1.5秒內連網。3.49萬元台幣起相當於八千多港元,比Mac Air便宜兩成。但我總覺得,AsusAcer好。
電池未達到13 hr之前,公共場所應提供收費插電服務,例如每小時3元。



110929四:八號風球下


今年第一次八號,但非正面吹襲,打工仔好不開心。


@區選提名結束。古今中外,激進派熱衷內鬥多過外鬥,與保守派的「攘外必先安內」
異曲同工。多維近日引述新書《改造我們的文化歷史觀》的作者張木生說最怕極右與極左合流搞廣場民主。張是周恩來秘書的兒子,獲多名元老後代支持。其「超越左右」的“大新民主主义”被視為代表黨內某派。


@創意無限,iPhone無所不能、無從抗拒:《250米內尋同路人 團載App慳搭的士》《app遙控飛機上戰場》。


@「重慶」誤值為「成都」?《成都擬定月經有薪假》。


@「瘋了」!男士褲襠偷運「蜂鳥」。某報謔為《「小雀啄大雀」露破綻》。網上照片看來不是假的。


@美國Portland, OregonJohnny Diablo借脫衣舞推廣素食。可中文報導沒說看表演和食物收費的比重。但「越來越多組織以裸女作為宣傳」不是新聞。除了教育不敢,還有誰不幹?


@《台式飲品 珍珠奶茶含菌最多》。但看奶茶鋪前排隊的校服就知道,新人類開心第一,管他後果。


@出名不擇手段:《網絡「名妓」被揭已婚漢所扮》。


@這可信嗎?對內逢官必踩、對外民族掛帥的基層報引述WikLeaks,但大右報和新左報沒有:
19903月上海美總領館電文引述領事館一女職員,返回浙江鄉下時從同村一婦人得知,她隸屬第卅八軍的兒子六四時身處天安門廣場東南方,初時向天開槍。但後來部隊口信說,百名同袍失蹤,相信遭學生殺害。士兵們氣憤,用機關槍掃射。事後街上有過千平民被殺,以汽油焚屍,再由直升機運走。不久後,「失蹤」的戰友全部出現,士兵始知受騙。


@看多維標題《李登輝:共產黨藉讀經控制百姓》,以為中共開始借鑑基督教。原來話題是馬英九要小學教四書五經。信教的李在「臉書」上說,要看教哪部分。像孔子講“不知生,焉知死”就不妥。人要知道會死,才知道要追求生活的價值與死後的價值,但中國人忌諱死,追求成仙。四書五經的孝道、人與人的信賴有助社會安定,但用在政治上, 用“君臣之道”、“大一統”、“帝王”、“正統”思想來控制人民就不好。
九旬老人頭腦奇清醒。怪不得國民黨不是他的手腳。年輕二十年,台灣肯定獨立。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110928三傍晚陰:唐英年正式出馬


唐英年宣佈辭職表現中規中矩,收復部分失地。文稿得體,演繹合格,綿裡藏針,拒絕答問。突出承擔、慎重、公務經驗,令人聯想到對手之弱。但友好插對手太明顯。
由今日起到投票日,雙方可能天天有新招,行情也可能很反覆。

北京若真的像宋楚瑜說,施壓逼其退選,須知對「干涉台民選擇」的反彈可能導致總統府和立法院都由綠營回朝。

上海地鐵的人流密度與溫州火車不可以道里計,追撞「只」傷271人,不幸中的萬幸。港深高鐵將見司法覆核?

成龍導演的《辛亥革命》不可能比他講政治水平高,甚至可能只是他出面,幕後有關人士代勞。官方收緊宣傳後,此片照樣明天開演,怎可能忠於歷史?

110928三晴轉陰:「貴族」冇得傾


忙完週末,趁友人來暫住之前上一次博。

多日陰雨,今晨難得天朗氣清,但預測會變天。報章標題《今料狂風驟雨》應加入「午後」兩字。

iPhone 5昨証實下週二亮相,Samsung也即時預告全球首部可屈曲螢幕的手機()。現代商戰近乎「實時」。掌握敵情不夠準,回應不夠快、針對性不夠強,隨時被淘汰。今天的生存壓力可想而知。

港珠澳大橋司法覆核原訴人昨當著鏡頭,獨家對有線說,冒出來是自己「傻」,事前不知道會搞大。這間接証實,小市民告倒領匯成為很多價值觀崇高人士仿效的誘因。幕後推手令針對公權的司法覆核日增。
面向中上知識階層的好心貴族黨以此為強項。且看外傭居權案如何。主打的大狀絕對是好人。這類人含著銀匙出世,受高貴的英式教育,無須靠工作賺取生活,可以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關心的是以貴族價值觀出發的公正公義,只問對錯、應否,不問「相對」較好還是較差。
因為,任何事一問相對,也就會視乎現實而權宜,可能損及少數人的利益。人權是絕對的,比主權更高,即使全世界70億人得罪一個人也不可。因此,大狀不會理會外傭居港對現實,例如基層、就業、文化融合的影響,而只會問:我們是否違反人權?有違反,即使只損及一個人,也要盡全社會之力來糾正。
社會愈富裕文明,價值觀崇高的人愈多。有理想的知識分子通常居於中上層,早已超越衣食住行的低層次關注,嚮往高層次的價值觀。例如,關心動物多過人,覺得瘧畜比失業更可怕。
可以問的只是:大狀為何不早在回歸前就對英國人表達這項善心?答案恐怕也很簡單:當時沒有外傭提出要求。但為何不主動為弱勢出面呢?
後補:謝謝匿名網友指正,我忘了。但回歸前沒有《基本法》仍然有《國際人權法》呀!不是更有公信力嗎?英國不但承認,而且比今天的中國更尊重。至少可以告港府,為甚麼家傭市場不是對全世界勞工開放、公平競爭,而讓個別國家的人力獨佔?)

六旬清潔工被藝壇阿姊開車撞到骨折只罰2,500。阿姊食餐飯怕都唔只。

哈佛是全球最富有的大學不是新聞,但捐款的天文數字仍難以想像。港報稱,今年收到320億美元,接近香港政府一年的收入。(後補:有匿名網民糾正:320億美元是歷來累計的捐款

俄國人真行。我們在街邊蓋碗對掉的只是骰子,他們對掉的是總統與總理的位子。我們騙你幾個銅板,他們贏你整個國家。我們文革時「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現在應該「政治學普京」──威而穩。威而剛易折,威而穩持久。

拉《基本法》作虎皮的過氣霸權:《反對規劃鄉郊地 新界原居民揚言:「組織槍炮,同佢哋死過」》

昨天最驚人的標題《高息貸款瀕爆煲 市場憂慮中國式次按爆發》。

沙特女性終獲准參政。我相信Sn說的《國王緩兵計》,針對阿拉伯青年的茉莉花革命。但沙特類似皇權遵奉宗教的歐洲中世紀國家,此舉仍屬突破。

緬甸放昂山,沙特放婦女,中國不放些人,對不起世界。

閱《監獄常客 官懇求改過;官拒循常規減足刑期》方知,只要認罪就循例減三分一刑期。循例的減幅這樣大,會不會被人笑法律原來也開天殺價,落地還錢?香港法律對犯案者這樣好,我如果是內地人,賺到錢的話也要來搞個居留權。申請居權的外傭家人說不定也有同感。

昨天一個有創意的標題《中國進入錦衣衞橫行期》

四川西北部藏區(藏人稱為康區,居民稱「康巴」)的僧人自焚不絕。這次的兩人是上次死亡僧人的近親,二十上下,高呼「達賴萬歲」。中共與藏人的世界觀剛好是兩個極端。唯物對唯心,物質對精神。雙方都「迷信」,而且積怨深,前景悲觀。

恐怕並非偶然:《雲南百年英領事館淪公廁》。看內地紀錄片《辛亥革命》,對英國佬打中國以捍衛對其賣鴉片毒害中國人的神聖權利,仍然咬牙切齒。

熊貓控制生育比人更重要,最怕多到他日送都沒有人要:《成都喜誕八胎12隻大熊猫》。

無線當紅小生以「16倍」人工被內地挖角。大陸人口200倍於香港,現在人民幣氾濫,爭拍電視劇,這個酬勞不算高?
但經濟愈狂野,愈要擔心爆煲。

110927二《都市》:「淫賤」難頂?


原載《都市日報》2011年9月27日《都市博客》專欄:     

上周「五中一英」的免費報戰全面開打。本來本報才是市場的始作俑者,但直到壹傳媒的黎智英加入,才真正引起全行的「恐慌」,收費報甚至比其他免費報更緊張。大集團旗下兩報減價的同時,開足馬力與「淫賤」  對着幹。

想當年本報創刊,各大收費報嗤之以鼻,認定免費必定冇料到。我不知道這是否你對我這個專欄的感覺。但俗語云「瘦田冇人耕」。近年一個又一個同行加入這個熱廚房,顯然因手機成為貼身的收料工具,新聞取材娛樂化、消費化,表達圖像化、碎片化變得不可抗拒。

說白了,傳統媒體料再好,也要與YouTube、Facebook、眾多的微博競爭受眾的眼球。以文載道之前,請你先用醒目的標題、圖形來打動我!我要回應的FB很多,只給你一秒鐘。洋洋數千言的宏文,留給學者好了。我明白,你有深度,但我不需要。我看YouTube笑餐飽就很好。
黎智英聲稱,他這次辦的是多媒體,聲色並茂。但就目前看,新報紙只是影音比重較高,技術上並未超越《蘋果》的「動新聞」。

我讀大學時還沒有電視,以文字謀生,但並不相信文字較影音更高。黎智英以YouTube式新聞迎合漫畫一代可以理解。但取材八卦、聲演煽情,cheap到痹。至於新聞漫畫,人物生硬,假到加零一。只不過,這種表達的進化來自網絡和手機等新一代生產工具,傳播的速度、廣度和感染力非印刷品可比,不可能逆轉。

但擁抱新生產方式的熱潮必過猶不及、觸發反彈,最後回過頭來融入舊生產方式的優點,取得新的均衡。YouTube式新聞優化可能要好幾年,到時再看文字是否被影音取代,還是說圖與文、快與準,縱與深的交融達到新的意境。但印刷品成本高、傳播範圍小,5年10年後可能只有貴重的書刊會採用。

黎智英這次成功製造話題的,不是玩影音、派報紙,而是請才子為廟街3毫子小說「扮高深」,操筆兼「自讀」,獲得「未成年不宜」的殊榮。有人以才子眼裏只有錢的陰謀論看待這項創意。但平心而論,才子以近年之紅,上網以第一人稱聲演三點和高潮,藝術上的貢獻不亞於《色.戒》裏的湯唯。

但睇戲睇全套。新報紙既為多媒體,黎智英當請才子進一步身演。至於?模的出場費,Oh-baad褻衣、安全套、壯陽藥……隨便一個placement的收費都不止。

過去這20年,由香港到台灣,黎智英一而再再而三地顛覆報刊市場,至今未曾失手(唯一慘敗的生意是經營直銷。當然,在台開播的有線電視,風險也很高,相信很多人默默地「善頌善禱」)。

報刊作為生意盈利有限。真正要命的是,黎智英用最大受眾公約數的「壹週刊—蘋果」路線改變了整個行業的路向,連內地的大眾報刊也甘之如飴,連帶影響了政治。同行起先死命抵制,但最終連最堅守文人陣地的台灣報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蘋果化。無他,黎智英看透人性的弱點,深知社會的虛偽,沒有道德包袱,而且深諳民意,善於用商業手法推動其政治理念。

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110923五陰:短打


逢週末趕工,今天就閱報留個紀錄:
@美聯儲措施無力,全球暴瀉,恆指跌近千點。我退休前才開的強積金雖然雞碎咁多,但懶得提取,自作自受。
聯儲這種沽短債、買長債的招數原來稱為Operation Twist(中譯「扭曲操作」聽來比英文要嚴重)。這在歷史上是第二次,也就是OT2。第一次剛好是50年前。在英文裡,OT更常見的用法是overtime(加班)。你希望聯儲局再OT?

@六日內兩輔警因欠債而在差館自殺。不能齊家何能治安,更遑論治人?V煞偷笑!

@雙城記:上海的新蘋果店比香港大絕對正常,但搶在香港第一店前一天開幕,純屬偶然?

@美對台售武,中方夜召駱家輝:一台各自交差的三角戲?奧巴馬應付右翼,馬英九抗綠營保大位,北京安撫軍方和左派。你信大陸如今還會用武?而這些武器又足以保台?
更重要的是美「預告」最快明年予台免簽證,壓倒大陸和香港,更等同國家,在亞洲與日、韓、新加坡及汶萊看齊。

@《上海公寓大火捐款當賠償金》:無恥?

@綠黨來了?保育團體合組「土地正義聯盟」,派朱凱迪等五人選區議員。投入實務好過在外阻止。選民buy不buy?

@《桃姐》在奧斯卡死梗:美國平等至上,賓主情政治不正確。荷里活的《The Help》講得很清楚:白主人幼時跟黑傭,長大後一如其他白人,黑白有別。

@時代的變遷:《放浪形骸 貽笑國際 英國醉倒》講英國人由紳士淑女變成當街的醉貓。王子也好此道。變幻才是永恆,不能以我們成長的經驗去看世界。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110922四陰:Apple開,辛亥展、新聞病


昨說Apple的造勢無人能及。今晨去IFC看第一場《The Help》(這裡的help亦即香港所謂的domestic helper,女傭也。港譯《寫出友共鳴》刻意模糊階級和種族矛盾的主題,令觀眾不知所云),路經後天開張的香港第一家本店。只見燈火通明、晶瑩通透。門外圍了些人,不知是看反應還是看熱鬧。場內高密度的藍衣黨之間,夾雜著身背相機的便服青年。原來是讓記者先睹為快。但手機舊,解像度低,沒有拍照。
明天若真派T恤,肯定逼爆,成為明晚電視、後天報紙當然的頭條。昨上街的《eZone》傳聞香港會接受iPhone 5齋機預約,相信也招致萬計的點擊。

散場後,接著去港大看方蘇的辛亥畫展。展場位於圖書館入閘後,沒有師生證只能在閘口遠眺幾塊直立的展板(既然港大的不開放,這裡只好借用方蘇在中大的同題材展出海報,作為交代。但不怕說,雖然是母校,路漫漫而修遠兮,我最怕去中大)。只好改看港大博物館公開的《大道之行──辛亥革命一百週年影像展》。部分是見慣間熟的經典,但更多是沒有見過的。展場較暗,老花眼看得辛苦。加上後來有貴賓團入場,普通話講解在面積不大的展館裡迴盪,我也就草草了事。
展方對過去這一百年各分期的說明,大體沿用「孫中山(只)是先行者」的定位。說白了,辛亥革命開了頭,但後來的革命才真正改變中國。展品止於1920年代也就是北伐,不及於接著的國共之爭。
但只講到1920年代,又何足以說明「二十世紀的中國,是革命的中國,是變革的中國,也是不斷發展的中國」?國人若有選擇,相信習近平也不會歡迎1949-76年那種「革命」「變革」和「發展」。
掛頭牌的主辦者是「中華世紀壇」,此外幾乎都是各省市的博物館。而且香港只是帶頭展出,從今天起,各省市會展出同樣的展品。換言之,這批展品符合當今的「主旋律」,怪不得觀點比較「進步」。反建制的方蘇作品不對公眾開放,會否與此有關?

@檢控梁國雄等衝擊建制論壇,只會製造英雄、刺激情緒、引發後繼。但官方維護權威,明知道輸也頂硬上。
@美國適逢也有警權風暴,新左報借勢大做。香港聽清楚了:《疑遭誣陷殺警 美黑人今處決「美史上最大司法失當」 國際促停》《衝擊(挑戰奧巴馬的右派)佩里選情》《引百年舊例 紐約拘V煞示威者》《警方:戴面具破壞大》《學者﹕變打壓工具》。
@你信嗎?公安說,曾調查地溝(坑渠)油的記者當街被刺死純屬劫殺。
@雖然很少人相信這個statement,《中共黨報:民主還是中國的好》作為標題,本身沒有問題。但《光明日報》何時取代《人民日報》,升格為「中共中央機關報」(見昨天多維)呢?
@黎智英死對頭高呼《東方紅太陽升 《蘋果》被爽死了》。借革命經典《東方紅》來打對手,要付請槍費嗎?但對手以反共為賣點,正好作為本錢。
@陽澄湖「帝豪蟹」618元,貼張防偽標識才0.2元。想要不造假,用120元的標識還差不多!
@閱報所得:中國抽象支持制裁卡扎菲,具體否定西方動武(在設立禁飛區的議案上棄權,不告訴人民制裁的內容)。民間也借利比亞來延續右(自由主義)vs左(民族主義)、人權vs主權、民主vs威權、革命(推翻共產黨)vs改良之爭。

@新聞潮流:病態與情色。以今天一份最有影響的報紙為例:
《兩岸要聞》只收錄社會病態,19條只有1條評論是「大事」:股民炒大閘蟹;陽澄湖「帝豪蟹」每隻618元;防偽標識售0.2元;珍珠奶茶奪台美食No.1;網傳中國旅遊50「不要」;評論:和諧年代最需要的是勇氣;遭流浪漢強姦 少女校內誕嬰;假美贊臣奶粉現深圳 BB肚屙;揭坑渠油記者被殺 兩疑犯落網;離婚夫妻同住 為260元互「開槍」;強姦逾20稚女 四川淫師被捕;川大教授抄襲被炒;帶人妻開房 法院院長辭職;「畫皮姐」萌妝 激銷化妝品 豬扒變天仙;變性舞蹈家禁電視亮相;唱《上海灘》陳光標嚇人;買洗衣機送美女手機號碼;怪異馬騮;今日我最靚。
《國際新聞》15條,包括2條大事,但排位很低:第9條阿富汗前總統遇刺、第12條颱風襲日。次大事1條:女權(冰島女人全球最好做):意男41歲不自立 要母親洗煮熨 老父律師信趕走裙腳仔;成雙親包袱 小飛俠症候群所致;經濟不景 美男失業慳錢回家住/英人三代同住相扶持/澳洲樓貴青年難置業;冰島女人全球最好做;迪士尼、金馬倫打造阿凡達樂園;性感月曆慰英軍;頭巾「人肉炸彈」炸死阿富汗前總統;一根魚竿釣800磅大鱷;姬摩讚「好美」雌雄男模捱餓減腰;「洛克」侵襲東京;視像聊天 播短片 Google+全開放;書櫃叫價$4.6萬 牛津推家品吸金;女童如廁被拍 索星巴克$2340萬。
這種捨本逐末、言不及義的取材方式,令人人在芝麻綠豆的事裡糾纏、玩物喪志,對社會的影響不亞於暴力、色情。

110920二陰《都市》:「拼爹」加油


原載《都市日報》2011年月20日《都市博客》專欄
(上週二適逢中秋,《都市》不出報)
     

中央必須放手。否則無論誰勝出都是靠「拼爹」,港人不會心服。


拜一位角逐者死不言退之賜,回歸後第一次帶有競爭性的特首選戰,可望於日內化暗為明。

此前在無競爭下上位的兩位特首雖然都很努力做好份工,但成績慘不忍睹。市民這次初次帶有希望,至少為2017年開始的「普選」做點綵排。若此,中央必須放手。否則無論誰勝出都是靠「拼爹」,港人不會心服。當局開出的3個條件,否決的作用往往大過選賢。用「愛國」來踢走泛民;用「能力」來揚長避短,為「乾兒子」度身訂造;用「民望」來防止有人挾諸侯以令天子。

以此角度看,雙方對比分明。唐少的親爹是老上海,朝中有人,家財億萬;更具決定性的是,在京的乾爹據說姓「太」,主宰今後十年的國運。相比之下,CY的親爹為殖民地總督看門;在京的乾爹據說姓「團」,與「太」家將會是主從關係。

何況,唐少在天上也有個洋乾爹,在地上有貼身的「麗姐」,天上人間都有照應。不止此,唐少生為人上人,普選不是他的game,乾爹少不免要將圍內最後的機會留給他。對手白手興家,闖過木人巷,有本錢普選。這次即使爹不夠硬,參選的經驗也無人能及。加上民生上走左,基層受落,6年後大可以直接走入群眾,不讓泛民專美。

再說,上述能力的考量也有利唐少。本來被視為「神憎鬼厭」的CY近月埋頭耕耘,與頻頻失言的唐少,聲望奇迹地逆轉。但1,200名的選民也多了個人的考量。泛民不想特首強勢;公務員不想老闆精明(雖然古語云:「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政客再有為,最終也必然被數以千百倍的專業官僚綁死。日本即為明證);商界不想特首親基層;老左派不信愛國新貴。文教界則意識形態強烈,無論你如何否認是黨員,都不會相信。至於宗教界,唐少至少有人為他求神,但未聞CY獲哪位神靈庇佑。說白了,大部分選民會寧可特首對其無「害」。若此,CY除了私人朋友,恐怕只有個別民生派的票。

但縱使在現實中佔盡優勢,唐少仍然不欲直面對手。靠趕對方出場來贏波,首先就說不上有legitimacy。際此辛亥革命百年,更使人想起當年為袁世凱稱帝、溥儀復辟的「勸進」。勸退與勸進,說白了都是繞過人民,輸打贏要。若此,CY不惜開罪上頭,「二仔底」死跟,市民只能祝他好運。希望他頂得住,家人也諒解,做得好好睇睇。無論結果如何,事後要婉拒酬酢性的高位,堅持為市民做實事。他日再接再厲,在商人和公務員之外,為建制派提供另類的選擇。

但中央若真的不允許競爭,只讓「契仔」得食,那也就莫怪港人在意識上愈走愈遠、V煞訴諸暴力!

最後申報利益:我與唐少在人生路上毫無交叉點,但在CY「N年不選」的年頭打過他的工,在公司多人的場合中見過幾次。離職至今接近10年,對他唯一的了解是透過媒體。此文見報前,並未告訴任何人。際此新聞界風波不絕、壓力陡增,客觀公正尤為重要,特此聲明。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110921三陰:看Phone使舵


@從死因庭天天有新聞即可知,社會風氣美國化。索償與卸責的攻防出現惡性循環。看來人人在生時都要準備好證據,以便隨時上庭。恭喜律師!

@Apple電腦的造勢能力,古今中外絕無僅有。但產品的簡約美感和效用超班,大眾愛煞,形成難以抗拒的匯聚效應。現在明知其造勢、懷疑其放煙幕「造假」,也甘之如飴。下一代iPhone上市前大約半年,新功能和開售日期就陸續有所傳言甚至洩密。網民雖然愛作大,但缺乏條理。要說好事者起哄,還不如說是有人刻意地,循序漸進製造懸疑因而期待。Apple以保密以自豪,但最近這兩代iPhone都在幾個月前就有員工在公眾場所把玩甚至最終丟失原型機。真的這麼巧?
還有三天就開張的香港第一家正牌Apple店,通過霸氣面積、天價租金、氣派設計的預告,已形成萬眾期待之勢,到時恐怕會逼爆IFC。內地人的熱情只怕較港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在此時,傳出第二家Apple店將會座落銅鑼灣崇光對面重建中的三越大廈地庫。你信不信,發展商特地為Apple店改動柱位。所有這些訊息都使你覺得:Apple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又怎能自絕於世?
IFC的聖殿/神壇開張後大約兩個星期,就是10月7日的iPhone 5疑似開賣日。但那大概是美國首發,香港通常晚兩三個月。而且,在港也會交由電訊商搭合約出售,不會在旗艦店賣「齋機」。而只要看地鐵裡iPhone 4與其他手機的比例就可以預感,iPhone 5開賣較iPhone 4更狂熱。單就換機的人,數目就不得了。何況單一大勢已成,非iPhone族也會被裹挾著加入。

@同屬造勢,內地就貽笑大方。毛澤東家鄉的「湘潭广电」說要請有史以來最賣座的《Avatar》(阿凡達)導演James Cameron來拍《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但《阿凡達》製作費大約3億美元,推廣據說也花了1.5億。現在湘潭只出5亿元人民幣,偉大民族的偉大領袖難道還不如《阿凡達》?請重慶出手,起碼加到5億美元!

@內地有電視台記者在婚禮前夕遇刺身亡,失去電腦,終年30歲。但他調查過地溝油,很難相信純屬搶劫。內地一些人只要有利益,沒有甚麼事不敢做。

@紐約大學有研究認為,《買iPhone因怕「輸給下等人」》。這個結論肯定只適用於北美。東亞人根本不care about「下人」。

@《毒禍2》劇情:「全球經濟萎縮,中國加入世貿之後,不斷打擊香港經濟發展,就業機會減小,直接衝擊整個社會的生活水平,社會病態叢生……」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110920二:短打


@ plumbking仆馬桶新潮:原來洗廁所用自己的頭比工具更有效!現在的潮流:玩的就是一切!

@繼蔡英文以淺綠姿態安美國人的心,69歲的宋楚瑜與72歲的台大學者林瑞雄搭擋選總統,鎖定深藍老人票。大陸比淺藍的馬英九更擔心。

@中國的鐵道部官員千萬不要學JR北海道社長,為列車事故蹈海,以免堵塞由南到北的沿海交通。

@梁家榮首日作供的最佳標題是《hero變zero》(《爽報》第12頁))。原來他「無法阻止」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立法會不要再追了,給他介紹個心理醫生吧。

@廣播處長無疑是「熱廚房」。但為甚麼港台有人自願受難,一再請纓都不讓他試試呢?

@梁振英說「當仁不讓」時,其實是想說「當唐(粵語)不讓」。

@林瑞麟因唐唐競選而接替政務司長,王荔蕻因「尋釁滋事」而判刑,劉曉波因坐牢而無法為父送終,你覺得哪樣更悲慘?

@新出爐威尼斯影后葉德嫻:「高興完都係平常咁生活,做人最緊要唔好成日喺雲上行。」說得好。

@共和黨全力抵御奧巴馬加稅減赤、創造就業之時,先是傳聞民意希望希拉里取代他選總統,繼而說他的美國家鄉夏威夷淪為露宿者天堂。美國的政治傳播舉世無匹。但宣傳最怕走向反面。希拉里除非仍有雄心或者與奧巴馬裂痕很深,否則跳動他們分家也可能刺激他們團結、令選民對共和黨反感。第二宗消息看來想說明,奧巴馬並未偏幫家鄉。但從儒家出發,也可以說奧巴馬未能齊家,更遑論治國。

@奧巴馬最美麗的謊言:《9/11十年後美國更強大》。

@奧巴馬投書京報稱反恐需伙伴。他不是要我們分擔軍務,而是想我們分攤軍費。

@全世界最貴的威士忌才150萬港元。太反高潮!還有甚麼最貴的,都拿出來吧!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全包了!

@看日本六壯士的百公里接力游泳壯舉方知,台灣2,300萬人捐了20億港元給日本大地震,總額全球最多,人均更嚇死人。大陸應該明白,普通的關愛解釋不了這份感情。

@你也許不信,賽前我真的猜曼聯會贏車路士3:1或者3:0。此外也猜到阿仙奴輸面大,但當然沒有猜到費托會廢到射失空門,阿仙奴會連擺兩個烏龍。估誰勝出純屬直覺。真正失算的是利物浦輸4:0。但我沒有賭命,次次都得個講字,不過事後也唔恨。最後再猜個大的:本屆聯賽,曼聯帶到底,阿仙奴頭8名不入。

@請毛澤東孫子來教毛思想,只有大陸的大學想得出。聘用毛先生的這個大學機構名為「松田」學院,日本人捐的麼?

@最偉大的父愛?《誓要阿仔讀英中 家長爬天橋潑天拿水》。

@一晚能御8女的意總理何不為國拍片還債?縱使總理不能賣座,至少他的玩伴可以。

110920二:我唔《爽》


《爽報》掀起第三次報界大戰第二天,買菜途中路經金鐘廊,見自動電梯前的空地化作免費報的flee market。除了《都市》在港鐵入閘後才能取閱,其餘五份堆得高高的,只要你伸手就奉上。連中央辦給外國人看的《China Daily》都有人派發。地上還有幾份法輪功的《大紀元》供自取。暗裡或有人爭地盤,但明裡秩序良好。除了趕上班要側身而過,此外相當文明。

這是我第一天「爽」(報老闆黎智英用語)。發覺全部40版,非關係企業的廣告約佔6.5版(另加一版母報《蘋果》與其他商業機構合辦善舉的廣告),不到兩成。但買廣告一如買樓,呎數(版面大小)只是起碼的準則。此外很講級數(由公屋到豪宅)、版位(由山頂到禁區,由全海景複式頂樓到垃圾站對上)、折扣(同類單位的供求、發展商的級數、伙拍銀行的優惠),同樣的大小,實收(不是名義上)的費用可以差天同地。同屬開張廣告,Apple旗艦店與美容院肯定相差N倍。太單薄的報紙甚至會半賣半送廣告以撐場,就如商店請人做媒。新報紙至少要幾個月,等廣告商睇定發行量、受眾等級、專業定位,進而測試之後才說得準。

就今天來看,《爽報》有兩點比較突出:

@新聞按地域分為《港聞》和《國際》。北京、新疆、福建、重慶甚至香港(見V18版的《騙4長者1700萬 女經理囚79月》)的新聞都歸入《國際》名下。我起初以為是沿用台灣《爽報》的習慣(台灣為表獨立性,避用「大陸」「兩岸」甚至「中共」的稱謂,稱之為「中國」,以示另一個國家)。但看網上的台灣《爽報》,只有《新聞》一種類別,不分地域。換言之,雖然面對綠色環境,反而比較中立。港版更富「創意」。

@最配合報名(「爽」是台灣口語。雖然很多事都可以使你覺得「爽」,但直覺上最貼切的是「性」。相當於姜文在《紅高粱》的地裡把鞏俐按倒在地上,事後再爬起來說的的「痛快」。)的內容是請大才子首次以情色示人。幾日完的小說欄名《眼兒媚》,昨起五天連載第一個故事《枕邊手機》。今天排在其中一版《副刊》的右半版;左半版用deep V(o+靚)模為引子講述即日的通勝,也就是今日的宜與不宜。
沒想到的是,才子不僅文才,連explicit處也超班。我並不怕看情色。1960年代之初讀中文中學,從未看過英文原著時,閱報見《Lady Chatterley’s Lover》在英國解禁,就去當時的中央圖書館大會堂排隊預約英文本(由於原文被禁,根本沒有中譯本)。還記得館員見我來交錢取書時的眼神。但拜讀才子今天的大作,再看D. H. Lawrence 70年前的東西,一點也不爽。後者如果活在今天,恐怕連出版的機會都沒有。這就是時代的「進步」。才子的原作已上網,恕我不引述了。但家有幼童者,不宜留在廳堂。

後來更發現,才子那把你不時會在夜半的士上聽到的磁性聲音,在網上為你朗讀自己的傑作。纖毫畢現,深入淺出,絕無冷場。為藝術的犧牲,不亞於天王巨星上銀幕打真軍。

今閱報,原來影視處昨就該報接到13宗投訴,理由是意淫的色情漫畫及小說。回過頭再看,漫畫應指全版的連載。這兩天的《孽緣》似乎取材自所謂的「邪惡」女人案。故事已知,毫無神秘感。至於說艷情,與才子的文字差天同地,但也許看漫畫長大的讀者喜歡。

@總的來說,聞名不如見面,不如《730》。我甚至寧可翻《頭條》。但對黎智英最不能輕視的是靈活性。且看主流有何反應,他又如何適應。

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110913一中秋翌日:《Jane Eyre》《Contagion》《Midnight in Paris》

BBC的新版《Jane Eyre》(簡愛),才知道這本名著講甚麼。我怕看悲劇。早知道這樣悲,可能根本不會看。不料沒有遺憾,反而近年看的電影裡,以這部最受觸動。

120分鐘沒有幾分鐘是開心的。但不知是否百年前英國的實情,劇情中的不快都只呈現為沉重的哀愁。女主人公Jane Eyre從小坎坷,內心的不滿有時會形之於表,但除了少年時在親戚家寄居的一次外,並沒有高亢的表達,更不要說是訴諸肢體,只是牢記在心。

整齣戲由導演到演員,我一個也不認識,但感人至深。商業大潮如水銀瀉地、無堅不摧,希望BBC能繼續找到縫隙,有尊嚴地生存下去。

劇情於今看很老土:一個「弱質」女子在150年前的英國階級社會中備受欺凌,但寧苦不屈,維持心靈的潔淨。而且珍惜真愛、淡泊名利,最終在自己變得富有,而昔日的名門僱主兼「哎吔」情人殘障赤貧後,回到其身邊,與其偕老。

看罷後只有一個感想:英國社會也有很不人道的的時代(Charles Dickens的小說講得最清楚),為甚麼他們能夠超越這個階段完善人權,而中國人始終兜兜轉轉?我們也說「士可殺不可辱」,但誰會當真?

給個4*吧!


與《Jane Eyre》相反,《Contagion》(世紀戰疫)大賣明星。Kate Winsler的角色最重要,但Matt Damon似乎可有可無,Gwyneth Paltrow更近乎茄喱菲。兩大影后的犧牲都不小,專業精神值得敬佩。Winsler改用美國口音,扮演臨危受命,單人匹馬開上第一線,希望儘快確定世紀疫症源頭的科學家。劇情進入中段後,自己不幸中招,容顏憔悴,臥床等死。Paltrow更是第一個將新型疫症由東亞帶回國因而第一個死亡的美國人,頭尾合計,出鏡不夠十分鐘。最後的一個鏡頭是頭皮被剖開翻下,蓋住臉的上半部。很恐怖是不?

為了吸引觀眾,這種疫症的死亡率足與中世紀令歐洲三分一人死亡的鼠疫相比。美國既是重災區,也是救世主。死了2,500萬人,總算找到了疫苗。但不少地區已退回到原始時代。社會停擺,秩序崩潰,所有資源近乎枯竭。倖存者為了充饑,到處打鬥群毆,逐間房屋破門而入搜掠,傷人殺人。

與一般驚悚片相比,本片較具教育意義,講述了病毒傳播的途徑和速度,官方如何追蹤源頭、趕研疫苗。但真正有趣的是政治。戲裡的禍源是中國豬場,透過澳門賭場的賭具、籌碼、飲料杯子傳給賭客,再由賭客帶回日、美等發達地區。最後靠美國人的犧牲才救了世界。說白了,中國是魔鬼,美國是救主。製片人當然不會承認罵中國。但生物安全在華層出不窮,禽流感和SARS(沙士)都源於中國,沒有人借題發揮才怪。

由於此片燒到香港頭上,連本應偏右的港產影評都痛罵「美國霸權」。當然也不排除有人為澳門賭場反擊,痛恨其把東方拉斯維加斯說成全球的疫源。

我不解的是:此片主要賣驚悚和科技,不涉及情與性,誰演都一樣。為何要找來這許多大明星?

很愛港的不妨pass,否則有3.5*,可以一看!


打從1980年代初住在紐約,我就很討厭Woody Allen這種「Village」式的pseudo intellectual,特別是他那種也許因為太有錢,以致近乎無病呻吟的心理遊戲。《Midnight in Paris》(情迷午夜巴黎)算是我唯一能夠欣賞的作品。雖然還是很酸,但中年以上的文化人相信會覺得很過癮。現代派的文化人則可能相反。

一個當紅的荷里活劇作家,自己收入豐厚,女友出身豪門,本應無憂,但此人真正的志願是做嚴肅的作家,以致長期在奢華的現實與清高的理想之間掙扎。有一次與女友到巴黎旅遊,享受James Bond式的奢華。但他所追尋的,其實是巴黎1920年代的文化氣息。皇天不負苦心人,他深夜獨自躑躅街頭時,午夜鐘聲過後,被人帶他穿過時光隧道,進入到1920年代的騷人墨客圈子裡,與他最崇拜的Scott FitzeraldPueblo Picasso’Papa’HemingwayDaliGaugain……面對面交談,甚至成為大師的情敵。

這用今天的話說,大概就是surrealism。主人公最後並沒有留在巴黎這個燦爛的從前,仍然活在今天的社會。但Woody Allen借這部戲,指出了人的一個弱點:總覺得今不如昔,2010年的主人公覺得最好的巴黎是1920年代;他在「夢幻」世界裡愛上的一個1920年代才女(不妨當作我們1930-40年代的張愛玲),則覺得1890年代的巴黎才真正好;他在夢幻裡遇到的Gaugain,更憧憬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時代,希望與Da Vinci等大師共聚一堂。

故事有創意,但想說甚麼呢?一代不如一代嗎?若此,借用唐英年的名言,夾在一眾大師當中的主人公豈非completely rubbish

我好在生性不懷舊。李白話齋:「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這裡所謂的「者」,「昔日」應該也適用。無論已經過去的歲月流金還是流血,既已過去,喚不回來,還不如面對今天。

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110908晴:借朱罵溫?



下週二中秋,《都市》不出報,得以多寫點「閒稿」。

@《南方週末》今天趁一套四卷的《朱鎔基講話實錄》開賣,用整版重刊他98年3月24日第一次以總理身份在國務院全會上的講話。但標題《如果本屆政府都是“好好先生”,我們就對不起人民》並非這篇講話的官方題目,被視為指向「本屆政府」。同期還轉載朱卸任前夕,03年1月27日在國務院第九次全會上的講話,標題是《如果不去關心人民的疾苦,我當甚麼總理》。溫家寶據說已形同「廢人」,那應該是講給李克強聽的囉!

@今天最重要的新聞:維基解密爆《99年(居港權)釋法 終院五官擬劈炮》。港法官只看條文,不管社會效果;中式法律幾乎相反。英式法律盲目,中式法律權宜(可以極端到純為政治工具),世上到底有沒有合乎常理的法律?

@重要性僅次的新聞是《曾鈺成建議政治家任特首》。越來越多人認識到政治家與傳統港式精英的分別。後者是走位謀利的叻仔,那種you tell me what you wish. I give you the bottom line的數字管家。但幾百萬人的國際都會,複雜性非任何一機構的規模可比,管理所需的政治理念、發展哲學、國際視野、人文關懷……遠遠超出港式叻仔的思想層次。昔日英國人包辦了港人所有的政治考慮。港式叻仔只須take英國人的order,就可以「做好呢分工」,說穿了只是買辦。現在要自己諗政治手段和後果,比計算bottom line難得多。這就是曾蔭權的困局。換一個技術官僚,也許多一點integrity,但成效好不了多少。

@為了下週一上立會與警務處長對質,有「校方人員」對圍內報紙透露《港大向李克強要的禮物》。港大深明國人的陋習,因此不要可量度的有形贈品,而要無形的「定位」。正因無法量化,可以吹得至高無上,與清華、北大並列為國家領袖搖籃。在港成為唯一的英超、判別真理的標準,讓下面的七大擠在英冠裡打生打死。
因此,李克強在演說中說,港大「是中國的大學」,「躋身國際高等學府前列,國家的驕傲」。
恭喜啊,港大!其他七大想升呢?你地有龍椅俾領導人上座咩?

@女子勒索富商判七年,法官Kevin A Browne (鮑理賢,電視新聞有照片和中文姓名,但文字新聞不提法官姓名。要到司法網站逐一對照中英文姓名,才能確定法官的中英文稱呼。司法界中英文分家的殖民地陋習會50年不變?)抵讚。勒索並不罕見,但絕少有「邪惡」(法官語)到要殺對方全家、禁錮對方使者的。看被告的姓名不像本地人。

@匯豐裁員3000、削後勤中層管理的頭條只不過確認過去這十年八年無人不知的事實:IT的進步看不到盡頭,更多的人會被取代,好工愈來愈少,新一代出頭愈來愈難。我由1971年開始寫稿到退休,歷經新聞出版由人手寫字執字、機械打字、手動傳送到電腦打字排版、email傳送,如今one-man real-time worldwide broadcast的過程,整個過程只不過40年。很多工種已淘汰。當年為我在香港和紐約排字的師傅,如今安在?
1980年代我從美國搬回港後就對胞妹說:有得做就好做啦,冇得做個時香港地冇人可憐你架!大概由於我做這行,她後來由酒樓收銀轉去學中文打字。起初還是用機械的大鍵盤,後來進化到PC和倉頡,她也總算跟上了。而且由於在大陸成長,中文底子比較好,辨認上文下理和作者手跡的能力較強,在行內還站得住。但不出幾年,很多家庭都買了PC,學校也教倉頡。新一代畢業生都能打中文,專職打字員迅速淘汰。妹妹捱到06年才被裁,已算幸運。一離職自然就是終身。打字的積蓄夠食到最後的一天,我實在不敢說。今後還會陸續有被科技淘汰出來的中下層勞動力,其中絕少能夠轉行。科技的這些副作用只能用公帑來承擔,最後擔子還是落在納稅人身上。

@《師奶不快賭輸晒 病態!》不知道你看不看得懂?我就看不懂?看內文方知讀作「不快-賭輸晒」而不是「快(quick)賭-輸晒」或者「(就)快賭輸晒」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110907三晴:寄望內地中產?

@一字看世界:美國失業,歐盟「破產」,中俄自大,香港憤怒。

@WikiLeaks這一波的美國外交祕件,兩岸、港、澳、新五個華人地區無一倖免。但香港的最trivial,把黎智英說成中共代言人與娛樂圈八卦有何分別?密函顯示溫家寶的「開明」並非演戲。但輿論無反應,對他顯已絕望。博訊前天說溫「長期被孤立,形同廢人」,使人想起末期的周恩來和趙紫陽。

@戰機稱「梟」,高樓稱「尊」,中國為成就命名的方式自打「和平崛起」的嘴巴,難怪國際上既恐懼又不屑。中巴合製的戰機稱「梟龍」。《說文解字》:「梟,不孝鳥也。」令人聯想到《Jurassic Park》(侏羅紀公園)裡最兇殘的暴龍。北京五年後落成的第一高樓稱「中國尊」。「尊」雖然是古代的禮器,但現代人只會想到「尊貴」「尊大」特別是「獨尊」。

@昨在《都市》專欄裡說,還有兩個月就是首屆超級區議會選舉,反對的聲音會更激。以下的文字以往或見諸街頭,但今天見於大報著名的欄目(摘錄):
「特區禽獸當道,禿鷹係眾矢之的,另一非衰龍莫屬。衰龍畢生獲港人供養,但被中共豢養後,14年來被餵以狗餅,埋沒良心。衰龍雖自閹,不過繁殖力驚人,習性相同嘅人形禽獸越來越多,因此替補機制諮詢結束日發起反衰龍大遊行。」
「禿鷹」指警務處長,但「衰龍」沒聽過,看文中的描述,回歸後棄英投中的精英都合用。
由於工聯會和社民連的支持度剛好位於政團的兩端,後者這次參選會以小博大,用「草泥馬」式語言鬥「中共鷹犬」、用為民泄憤來拉票。

@火車追尾慘劇的巨大反響、大連萬人上街迫化工廠搬遷……,令西方寄望中產成為中國的民主新動力(德國《法蘭克福匯報》上周六,《Economist》110903《Politics in emerging markets - The new middle classes rise up - Marx’s revolutionary bourgeoisie finds its voice again》。
中產民主論是美國人的發明,認為人均年收入達到某個水平就會觸發民主浪潮。由於實例很多,美國學者深信不疑──直到中國崛起。有些論者開始明白,中產維權主要為私利,不等於質疑制度、要求政改。在中式威權下,中產因改革開放而得益,獲得誘因以循規蹈矩來換取更多的好處。官方也刻意讓中產有最大的生活自由,讓其盡情逸樂,遠離社會的不公,所謂「逃避獨裁的私人空間」。這種中產會走上發達國家疏離的老路,富裕但孤獨。縱使認識到社會的真相,也拋不開物質,只能自嘲、逃避、空罵、絕望。
《Economist》看好,認為中印的中產都反貪腐,歷史上的「反貪」都轉化為「民主」,馬克思時代的歐洲中產就最革命。但真的嗎?印度60多年前就實行英式民主,但並沒有改善貪污──直到今天。若此,反貪為甚麼就一定會提升民主?在中國,搞民主首先要中共撤銷對權力的壟斷,但很多中產本身是黨員。你猜他們寧可「自律」少貪污些,把部分利益分給非黨員,還是冒著反對者秋後算帳的危險,放棄對權力的壟斷?
西方有將近兩千年的基督教傳統,即使在民主化之前的威權時代,中產也有關愛、寬恕的傳統。但中國今天的中產不但沒有這種傳統,儒家僅有的大同理想和馬克思的平等思想,也已被中共頭30年打著「理想」的暴政所摧毀。13億人認定,所謂「理想」都是騙人的,只有物質最保險。因此白貓黑貓,能夠用最快的方法賺最多錢的就是好貓。任何手段都在所不免,包括偷呃拐騙、巧取豪奪甚至殺人放火。
希望中國人「發」到某個程度就會投向西式民主,只怕會失望。

110906二《都市》:此V不同彼V

原載《都市日報》2011年9月6日週二《都市博客》專欄

民粹的區議會改選在即,夕陽政府又淪為落水狗,月內反對的聲音會更激。明年中換政府後,過了蜜月期,方知會否轉趨良性。

社運與地產霸權勢不兩立,但近年奇妙地同步。樓價逆金融危機節節上升,社運則相應內外政治的惡化,激進不止。衝擊曾蔭權剛獲判無罪,就以「V煞」(反極權icon片《V for Vendetta》裏向政府復仇的「反英雄」)踩場再創高峰。但這次的暴力無關警方,反彈強烈。激進的cosplay (costume play的日語簡稱,也就是打扮成漫畫人物)玩出火,反而沖淡了本身的「反鷹抗暴」遊行。一直捱打的建制得以喘息。但V煞們的訴求純屬政治,市民自有公論,政府像遏制樓市那樣插手只會適得其反。

世上的激進派由中國的紅衛兵、伊斯蘭的原教旨主義者到歐陸的無政府主義者……,共同點是理想崇高、務求純正、絕不妥協、好鬥決絕,最後自我孤立,未見有帶領人民進入理想國的。但激進思想獲得共鳴,反映了社會的缺失。在位者應虛心受教,不能因為其偏激就否定其內涵。

香港的泛民主流如今坐五望六,難以滿足成長的環境更富裕因而更率性的80後、90後。但挑動後者的情緒最大化,只會最大程度地分化社會,能贏得議席卻無助民生。單講政治無法保衛香港,在全球化中不被近鄰扒頭。

年來的激進可能是回歸後社會轉型期內的一個惡性周期。民粹的區議會改選在即,這次可選出五個立法會代表,加上夕陽政府淪為落水狗,反對的聲音月內會更激。要到明年中換政府,過了蜜月期後,方知會否轉趨良性。但應對80後、90後需要政治人才,技術官僚只會弄巧反拙。排除了泛民後,特首和問責官的人選愈來愈窄,難以看好。

除了痛恨官商勾結、地產霸權和某些國情,年來以動感取勝的這個「人民行動黨」(借用新加坡長年執政黨的名號)與較早前的保育青年其實並不重疊。

「人民行動黨」專攻政治,看事近乎絕對,在深層次上更像右翼,針對政府和親中派多過實際的議題。在議會內仿效台灣早期的朱高正,羞辱建制,掀翻議程;在街上仿效歐陸新左派,打游擊、阻交通,博拉博告,深明當局不告有失權威,告則製造「烈士」。除了兩三個年近六旬的明星議員,成員比此前的保育群體更年輕。但議題限於本地,缺乏國際關注。

他們之前的保育群體則是新左派,始自2005年底力撐來港反世貿的韓農,主導其後兩年的保衛天星碼頭和皇后碼頭,繼於2009年底至2010年反高鐵和保衛菜園村,以至今年年中反對官方的政改。集中反對利潤至上的密集發展、關愛弱勢、維護基層的生活方式。仿效甘地、一行禪師的東方不抵抗主義,平和委婉。主腦多文化人,有理論。議題有普世性,在國際上獲同情。

上述兩群體,保育關乎可持續發展,正好啓發我們為無以為繼的惟地產、金融模式找出路。政治行動派則宜以1999年西雅圖一役震驚世界後,反全球化社運的成敗為鑒。除了過癮,看不出在哪些方面幫助了發展中地區。

Cosplay本無害,但V煞應求victory而非vendetta,最怕變成香港的茶黨。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110906二灰:村上春樹的《東尼瀧谷》

看了市川隼導演的《東尼瀧谷》(主人公姓瀧谷名東尼也就是Tony),方知村上春樹有這樣一部小說。小說寫於1990年,電影拍於2004。不愧是准諾貝爾級作家,宮澤里惠甘當配角,坂本龍一為其配樂。男主角尾形一成貌似村上,其中一條主線又是村上幾乎無作品不講的爵士音樂。這會否是作者自我的影射?

東尼瀧谷的父親是爵士樂手,日軍侵華期間在滬討生活,戰後一度在華繫獄,獲釋返國後娶妻生子,但妻子難產死亡。他為了糊口,長年隨樂隊巡迴演奏,將兒子寄託在親戚處。主角因而從小孤獨。長成後以繪畫才能謀得中上生活,步入中年後,終於娶得靚女歸。兩人十分恩愛,妻子也樣樣都好,唯獨有置裝狂,一進商場就買不停手,累計的名牌衣飾要打通家裡的房間才裝得下。

妻子明白自己有問題,惜無法自制,主角愛妻但愛莫能助。雙方正為此而苦惱,妻子突然離世。村上不是寫推理小說,無意用妻子的死因做文章。妻子死後的發展才是戲肉。男主角對著偌大一個房間的Gucci……既哀傷又發愁,最後登報請助手:工作輕鬆,待遇優厚,但苛刻的是:指明身高體重、衣服和鞋子尺寸(換了在北美,這樣的廣告根本出不了街,因為必定被告歧視)。有求職已久的靚女大喜:這不是為我「度身定做」工作嗎?但又擔心對方變態。上門面談之後,初步排除了恐懼。這就是宮澤。但最後的工作要求原來是:每天穿女主人生前的靚衫上下班,讓男主角解喪妻之痛。故事在寫下去,少不免是男主角開始obsessed with宮澤,兩人開展不倫之戀,又或者真的逐漸變態,最後釀成日本人最擅長描繪的畸情和悲劇。

但村上很聰明。宮澤最後婉拒了這封工作,男主角重新回到原來孤獨的狀態。

我不懂文學。但感覺上,村上寫了這麼多,但只不過是把歐陸戰後廢墟的alienation主題,搬到富裕先進的日本,尤其是經濟泡沫粉碎前。一句話,alienation是人一種inalienable的特質,貧富、西方東方都一樣。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110905一晴:A Modern Exotic ABC Film


1980年代在美國,看了些土生華人(有別於母語是華語、來自中華地區的上一代移民)拍的實驗電影。大都講中國家長與美國兒孫的衝突,批Tiger mom式的家教。這些ABC(American-born Chinese。政治正確的稱呼是Chinese American,如同African American、Jewish American、Irish American,......)1950-70年代成長,剛好是中國最教條、貧窮、恐怖、與美國最敵對的(美中在1950-53年打韓戰)時期。揹著華人的外貌,難免受鄰居、同學、同事歧視,自己也可能以開餐館、洗衣偈的父母不懂英文、終生困在唐人街為恥。ABC在外只講英語,與白人並無不同。但父母若不諳英文,回到家就不得不轉台,講不咸不淡的中國「鄉下話」(當時主要是台山話),心裡覺得好老土。

這加上1960-70年代嬉皮思潮流行。ABC在家不滿中式威權,在外痛恨白人歧視,作為美中文化的夾心餅,兩面不是人,很容易成為雙重的憤青。如果所有的ABC都拍戲來控訴,表達又不新鮮,你會愛看?

反過來,同樣討厭的是,另一些華裔作品用華人社會的exotic behavior來迎合白人的好奇。

對我來說,《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港譯:雪花秘扇)Amy Tan當年紅極一時的《Joy Luck Club》(喜福會)都屬於後一類,本來不想看。後來才與家人去見識。

Joy》主要是一個賣點:華人寓公的famiiy saga。但《Snow》賣點多元,美中通殺,票房和政治兼顧。用來打美國票房的是:女性題材;family saga情結,用一把扇子貫串起鴉片戰爭和今天先後兩對金蘭姐妹,奇妙地重複的宿命;裹小腳、女性結拜、女書(雲南瀘沽湖地區母系社會的古文字)的中華exocitism。同時為中國說話:用清末的苦難來暗示今天的繁榮得來不易;用今天的先進來表示上海已超越了1930年代的十里洋場。

導演是移居美國多年的前港人Wayne Wong(王穎,繆騫人丈夫)。扮演先後兩對金蘭姐妹的是中國的李冰冰和韓國的全智賢(Gianna Jun)。原作者是白人外貌,但其實帶華人血統的女作家Lisa See,長在洛杉磯唐人街,寫過好幾本同類的小說。但這部戲美中逢源、政經兼顧、力捧上海,背後真正的動力可能是融資的梅鐸華裔夫人Wendi Deng(鄧文迪)

這種片子也許不能看得太認真。不太悶就算了,給個***吧。

10905一晴:Martin Luther King's Birthday



今天本應要做的工作提早了兩個星期,有空得以上博。早上與家人和友人去維園隔一條街的Pumpernickle吃omelette早餐,論質論量都很抵食。住在附近的話,不介意多去。

@不知道你信不信?WikiLeaks披露的美國外交通訊顯示,溫家寶近似趙紫陽多過「影帝」;劉翔在世錦賽決賽中被死對頭碰手失金後說不介意。

@田徑世錦賽:Usain Bolt在百米決賽中偷步出局後,保住了200米的金牌,更為牙買加隊以37.04秒的4x100新世績奪金。明年的倫敦奧運能否再創世績?田徑是西半球的霸權,東亞不行,中國人更不濟。美國以12金、8銀、5銅《11連霸》,中國以121銅排第七。中國成績最佳的是18年前的422銅,似乎愈有錢愈不行。跑不出百萬金?

今天是Martin Luther King(金牧師)的生日,美國步入秋季前的最後一個公眾假期@藝術無國界,資金定生死,中國似乎真的想用錢來買起全世界。華盛頓是美國首都,國立巨型塑像代表美國精神,是美國人尤其是黑人的榮譽和尊嚴,卻因為中國出資和出料,從而交給身在湖南的雕塑家雷宜鋅來打造。除此以外,此人似乎與金牧師、美國的黑白問題和黑人文化並無淵源。塑像的臉容也的確與常見的《I have a dream》時代照片有別。我是黑人也會氣死!

@除了港大,與辛亥革命同齡的香港公共機構原來還有第一所服務華人的醫院「廣華」。而且「生」於十月九日,比武昌起義早一天,論輩分是大哥。但名稱到底是「廣東華人醫院」的簡稱還是「廣」濟「華」胞的意思呢?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110903六陰:管治失效的象徵

長熱之後,今天清晨大暴雨,至今天陰。

*起訴衝撞特首這類政治案是自尋煩惱,告唔入意料中事,告得入手尾更長。但打輸陳志雲案則自取其辱。報章羅列廉署近年雷大雨小、逢打必輸的大案,看似廉署失職,但政府一日內連輸兩案,除了顯示法官愈來愈寬鬆,更是管治失效的象徵。

*陳志雲事件戲劇化過無線劇集,快的拍戲啦!此人的港式口才數一數二。被捕後,一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贏得大量暗裡的同情,與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剛好相反。陳出身AO,但遠遠超出做官的水平。法官罵「無線」:「上市公司唔係大股東嘅俱樂部…唔能夠因為某啲大股東嘅親朋戚友餐廳開幕,就免費派藝員出席。」教條是法律人的慣性。無線的「無序」其實是娛樂業的通病。藝人的個性、地位、關係、競爭……都可能主導事件,但這些因素無法定量,注定娛樂圈無法純粹按數字管理,人事往往重於規章。荷里活應較好,但也很難像一般生意那樣只看bottom line

*宋楚瑜太像《三國演義》裡的周瑜,將才數一數二,但心胸狹窄,「瑜亮情結」累人累己。李登輝則是曹操和孔明的混合體,100歲不死都能倒轉乾坤。

宋要百萬人聯署捧他出來,是要確保馬英九死直。施明德不陪打完全有理。宋的民望來自痛恨馬軟弱無能的深藍。但可信煽動宋鬥馬的李深知:宋若排除了國民黨,絕對鬥不過民進黨的選舉機器。

馬軟弱無能。年華老去後不再靚仔,現只剩清廉的賣點。但單靠清廉養不活2,300萬人。即能連任,也只能像曾蔭權,等對岸開check。對岸很願意,但台灣人自尊受損,更怕變得依賴,像香港那樣逐漸被控制。

宋加入搶馬的票,相當於保送蔡英文上壘。但蔡公開必避談以免提醒藍營,只會說歡迎更多人為台灣打拼。

中共肯定不想綠營漁人得利,會用甚麼來利誘宋退兵?

《太陽報》署名徐傑昌的《如刀集》總結得好:「台灣政治制度很民主,可政治人物很傳統,不談理念,倒像三國時的謀略人物。」

*新加坡40多年的李家天下步向晚年。5月的國會選舉首次受挫;但近日選總統險勝,扳回一局。這是否李家順應潮流,停止打壓、查找不足、力攻民生、李光耀正式退隱的後果?

但選民不滿現狀,卻也不想「過激」的說法,為中國這類威權帶來了憧憬:長年的獨裁積壓了深層的怨恨。有否可能有序地開放權力、平和地達成民主;而反對派掌權後,不致於秋後算賬、翻轉政策,更讓過往的威權黨保留實力、公平競爭?歷史上是否有先例?

*美國傳媒大炒奧巴馬改善失業無方、民望被保守的德州州長超越。但事實恐怕像香港的唐梁之爭,時勢難料,選民求穩,勉為其難支持在位者。

*美國最近防風空前緊張,固然是小布殊治下颶風Katrina之鑑,但更似奧巴馬作大,一來展示統帥的強勢,二來以示做了最壞的打算,有事不要怪我。

*「反鷹抗暴」的社運口號諧音1967年左派的「反英抗暴」,相信是80後的創意。這裡的「鷹」相信取自hawk(鷹派)的美國政治用語,也就是強硬派,與溫和派的dove(鴿派)相對。但在此,「鷹」同時是「禿鷹」的簡稱,貶損警務處長頂上光禿。

*內地官員公費報銷的「三公」佔部門開銷很大的比例,現在醖釀公開。但外交部以國家機密為由一口回絕。陳水扁若在大陸當官,肯定不用坐牢。他經手的「國務機要費」講明是「機要」,怎容法庭過問?

(Anonymous網友留言:此傳聞証實是謠言)*中共早期愛說;「(國民黨治下的)舊社會人變鬼,(中共治下的)新社會鬼變人。」不料改革開放30年後,《東方》有標題說《新社會人吃人》。原來,廣西據說有食肆用人屍油煮粉。

*《英貴族學校4俄生輪姦同學》:你覺不覺得,俄羅斯人與中國人的暴發無道何其相似?

110903六資料:博訊《習近平是個甚麼樣的人?》

博訊北京時間91日說,獨家採訪習近平辦公室一位正處級政治秘書。據說借調去習辦三年,負責三個部委的聯絡,每月都接觸習,十月回原單位。被訪者力捧習,但強調受訪是個人的意思。博訊說,很多有意思的問題,他沒有回答。摘要如下:

接班:一定會按部就班,因為誰也無法承擔風險。十八大會更強調集體領導,是集體接班,不是某人接班。今後中央分工會更明確,習主席最擅於協調。

看書:習主席以前看很多外國書,現在集中看中國出版的社會問題書。

上網:中南海領導人不直接上網,但熟悉網絡,我們辦公室至少有七位同事收集網絡消息。有幾次,習主席直接要求提供幾位意見領袖的文章。我們提供的信息一半來自紙媒,一半來自網絡。可從批示回來的材料看,他都是看網媒。台、港的除外。博訊的消息由公安、國安與統戰部門上報。我們不是情報機關,無法判斷海外新聞是真是假。

關心理論:習主席更關心涉及理論與評論的文章,例如學術網站、重量級的意見領袖,

以民意為智囊:習主席說,他的智囊是網絡民意、全體民意;他會「以人為本」,把執政黨變成服務型政黨,讓公務員回歸公僕角色。

薄熙來:一些敢言的博客、微博作者尖銳的意見對中央在北戴河會議前反對復辟文革起了很大的作用。薄熙來在北戴河會議前就徹底過氣了。至於胡德平說有人要復辟文革,那是馬後炮、政治投機。

新聞自由:客觀公正的報道,膽子可以再大一些,不會有問題。但不要被政治勢力與派別利用,包括國內外的。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110830二《都市》:三輸局

原載《都市日報》2011年8月30日《都市博客》專欄

現在所謂「誰坑誰」只是釀成十號風波後,三方彼此卸責予人的錯覺

港大與辛亥革命同慶百年,獲未來總理親臨主禮,本欲突顯在全國大學中的地位,與北大、清華看齊。不料反遭到百年僅見的質疑,對師生的心理衝擊比70年前淪為日軍階下囚更為深遠。

8.18」事發後頭一個星期,全城熱議。校園內高呼「保衛港大」,校外更再度響起回歸前「保衛香港」的呼聲。港大也再次繼11年前的鄭耀宗事件,被視為香港核心價值的象徵,師生與有榮焉。如今接近開學,矛頭轉向警方,校長保住,大方向底定。立法會照例追查,但泛民高層普遍出身港大,會主要針對政府(陳方安生和李柱銘就至今失語)。而客觀上,官方的責任也的確更大。塵埃落定後,港大若再出個張愛玲,也許會為此留下一段《傾城之恨》(「傾」者,右翼語境下的「陷共」也)

李克強在事件中同樣失算。據官媒說,這位北大博士少時受國學啓蒙,大學時習英美法學,研究院時專攻經濟,對所學甚為投入,歷任老師大都開明。文革末期,法學啓蒙老師在堂上大講憲法至高無上時,李克強聽得「熱血沸騰」。個別恩師至今仍然敢言,更因此而被批。

李克強挾以上的強項「臨幸」以饒宗頤、法律、財經為賣點的港大,可信想確立學者總理的形象。不料被指帶來公安作風、將港人的自由等同大陸,「衝擊」了一大片港人。看記者遊行的神情,他們從未如此憤怒。

李克強的親民恐怕也只得B-。勉勵職訓所學員「行行出狀元」,感覺上就比較虛。最近特許獲發「代書人」牌照的長者,名義上也是狀元,因為寫信佬已絕無僅有。但敬業樂業值得尊重,不等於這一行有必要承傳。

而巧的是,李克強訪港失分的同時,未來上司習近平對外交往大得分。「王儲」貼身陪同到訪的美國副總統拜登,獲美方「強硬而務實」的評價。說東道主為人有分寸也許是拜登獲送大禮後的客套,要待WikiLeaks爆料方知有多可信。但就表面看,習近平確有台風。

習近平或不如李克強開明,但處事可能較穩。中共首要保住政權,寧可不失,不要進取。若此,兩年後的習李配將一如現在的胡溫配,由保守的一把手把政治舵,確保江山不變色,而由開明的總理掌民生、緩和社會矛盾。問題是:法學出身的李克強會否像科技出身的溫家寶,甘心為爛攤子「擦屁股」?何況近年衝突急劇惡化,兩年後老百姓不一定還接受「影帝」的解決方式。

李克強這次來訪,與港大、港府各自的利益明確,有關安排必經過推敲。港大的「龍椅」讓座也絕非偶然。現在所謂「誰坑誰」只是釀成十號風波後,三方彼此卸責予人的錯覺。但想深一層,此行失分又可能是「公平」的。撇開政治不談,送禮只益金融,八大獨寵一家,無疑得罪多過討好。

以上純屬就事論事,既無意幫誰開脫,更無意幫太子黨打團派。本來我作為中大人,卻在港大兼差,最好甚麼都不說。但事涉大是大非,以上的話是否出於利害,留待讀者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