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101125四晴:人不能唯物,但更不能無物

60年前毛澤東剛入京時,對蔣介石轄下的離島金馬發動“八二三”炮戰,據說藉此表示內戰仍未結束、兩岸不能分割、台灣休想獨立或交美國託管。北韓前天炮打南韓離島延坪,造成兩韓分隔60年來首次禍及平民的衝突(以前的衝突傷亡更大,但軍人對軍人,不波及平民),被指係金正日為兒子金正恩接班鋪路、逼美對話。而且據說中國朝野都不滿北韓,但‘唇亡齒寒’,為免其崩潰、難民湧入、美國勢力直達中國後園,只好〈啞忍〉

為了舉證,獲引復旦大學教授不惜洩露國家機密說:胡錦濤曾要求金正日不再做出令中方驚訝的事;政治局常委周永康上月表明,只要改革開放、在外交上跟國際接軌,中方支持金正恩接班。

教授如果是代官方向國際社會表示,中國很想幫韓美解決問題,無奈「在戰略上被北韓綁架」,這個說法今天遭到慣常也獲得放料的《明報》《中國評論》專欄反駁,而且更有說服力。文章指炮戰同日,中國與北韓有三項聯誼:簽訂經貿協定;衛生部長過訪獲議長接見;將電視劇《毛岸英》,也就是毛澤東之子死於韓戰的影碟送給金正日的代表。

言下之意,中國明知北韓當日開炮,但特地與其擁抱。原因是:“從天安艦到釣魚島撞船,北京對東亞經濟一體化已死心,對南韓、日本不抱幻想。北韓核趨勢既不可逆轉,那就掌控它,變為籌碼。北韓對北京的威脅不會比奧巴馬、李明博更大。”專欄為北韓辯解說,“金正日訪華後,就對重回六方會談鬆口,反而美日南韓興趣不大。”

一句話,北韓本來令中國頭痛,但現在面對美日韓圍堵,索性借用來反制。


食穀種的退休人怕旺不怕淡。過去兩年的金融海嘯幾乎與我無關,但現在要準備承受熱錢捲起的通脹衝擊波。

月前就開始擔心,現在終於殺到埋身。內地驚呼萬億美元熱錢湧到,明年的通脹目標由3%上調至4%。但現實恐怕是5%,民間實際的承擔甚至是6%。香港則承受南下物品隨人民幣升值、與內地需求競爭,以及樓租飆升、商家以最低工資為藉口加價的多重壓力。中央相信會照例壓制輸港的物價,但揚湯止沸,港人仍要準備承受大部分。


劉曉波拒絕以去國換取自由份屬正常。真正的新聞是加拿大Ottawa Citizen講明消息來自“統戰部”。這與上述教授以公開的身份引用胡錦濤對金正日的‘告誡’,同屬洩密。對‘國家機密’的界定是否正逐步放寬?


但就是否流放劉曉波,外交部發言人的答問教會了我們兩句最有用的官話:

問題已定案,但擔心直說會招致反感時,可以說:「我方的立場是明確的。」(至於這個立場是什麼,你提問前不做功課的嗎?)

問題未定案,但不便揣測,或者知道答案不可能令己方得分時,就說:「我不了解這個情況。」(我們國家這樣大,外交部並非全知全能。)


難怪韓寒粉絲多。個人、進步但不極端。今天港報說他與女友誕下女兒,聲稱「全世界我只想爭取一個粉絲,就是我女兒」,「其他人不崇拜我,我不在乎。」如果美貌和聰明只能擇一,他希望女兒美貌,因為聰明後天可以學習,但一個女孩長得美又善良,人生就不會有大差錯。


《明報》頭條77直資校僅1清白,予人的印象是全港名校總算還有一家出‘污泥’而不染。《蘋果》方知,堅持守行的“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今年9月才開學,根本未有全年賬目可供審核。1清白的頭條技術上正確,但事實上予人錯覺。該報對‘法律’上的凖確性有偏好。用〈全軍盡墨〉做標題可避免誤解。


11月中,聖誕音樂已在香港商場響起,比美國在感恩節(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也就是今天)後才宣傳聖誕還要早。闊別寧靜溫馨的聖誕二十多年,紐約第五大道上的熙來攘往在眼前浮現。過一個真正的聖誕,大概是我死前要做的事之一。

在受基督教影響的發達地區過聖誕,商業為主,屬於大眾;宗教為賓,偏於小眾。消費力量不可抗拒。但正因為太強大,反彈也不小。

台灣五都選舉後天投票。綠營喉舌《自由時報》的評論〈經濟成長 生活沉淪〉目的當然是反馬,但也總結了全球化所激發的‘文明至上’論。

宇宙間有太多物質解決不了的問題,馬克思的唯物論當然是片面,目前的大陸即為明證。但完全否定唯物只怕更極端。文明至上的信徒大都是家庭負擔輕的年輕知識人,特別是創意人、自由職業者。雖然大都並不富有,但維生容易、自由度大,覺得追求品味與心性才是生活,看不起一般人為家庭而辛勞。這與古時皇帝問饑民為何食樹皮而不食肉糜(粥)異曲同工。

現代的精神貴族為了反對發展,以保育為名為小市民出頭。但他們支持的‘苦主’本身並沒有條件當精神貴族,即使守住家園,還是要面對生活壓力。

誰都希望‘活出自己’,最恨為五斗米折腰。但真正能放下家庭、追求自我的人百中無一。人不能唯物,但更不能無物。唯物無腦,無物何存?

8 則留言:

Patrickov 提到...

但如果中國真借北韓來反制,那不就更讓西方和民主社會予以口實:「中國是邪惡國家之首」嗎?

匿名 提到...

通过代理人进行对抗,一向是地域大国角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匿名 提到...

我有個很怪異的想法,如果全港有70幾間直資學校而其中70幾間有“所謂”問題,O甘審計個條友會唔會有問題?
1. 始終是“指引”,最多只能說是違反“指引”,不能說是違規。“指引”定了,大家便盡可能跟從,違反了便改善之,不應象現在般的媒體審判; 規則定了,違反便應有處罰。你估會唔會全部70幾間學校都處罰?掉番轉講,你估處罰全部70幾間學校成立後,的學校會唔會反咬政府或者審計署,最後處罰不了幾間。我覺得審計署今次無事搞事。
2. 關於投資,我同意不應做杠杆丶衍生工具丶攞去放數等等,股票丶公寓等等都唔買得好似不能與時並進。
3. 有間被指控的學校說每月支付外來教員HKD20幾萬housing,千幾萬買員工宿舍又好似幾有道理。
4. 又有傳其中有兩間學校被指控沒有跟指引組織舊生會,實情系都未有舊生,O甘審計署都有疏漏啦。作為審計不是應該與被審計對像交流以便改善及核實嗎?現今不詳不盡,比的媒體可以盡情發揮,明明“家長會”在記者會中都已澄清剩餘捐款方在學校的accrual account(應付賬)內,但報紙還要說學校承認“落格”,又有說“家長會”死撐,都唔明的傳媒水準低落,還是故意製造事端?
我以前返工遇到的auditor(審計賬目)或者internal audit(公司內部工作審計),如果發現有問題,輕則當場修正,根本無需向上級彙報或向外界公佈,目的是規範工作丶改善實務守則,絕對不是借機打擊報復丶嘩眾取寵。如果問題嚴重,除了記錄在案,很可能引發警告丶處罰丶解雇丶報警。。。。。等行動。
審計署現在的做法純粹單向指控,學校只能面對傳媒審判,傳媒審判近年的惡劣案例可以正生書院出事後捐款大跌為鑒。而且審計署的報告可以非常具爭辯性,記憶所及,署方批評郵政署有些服務虧損而不應繼續,結果社會上有聲音說那些服務是便民措施,不能純粹以經濟效益去審計,件事便不了了之。
總之現在說有問題是一方之言,然後傳媒低B審判,跟住大家便說需要加強監管,我好懷疑加強監管可以解決問題,而且加強監管不如搞番多的官丶津學校。O甘系整個教育體制重新改革的問題,又“教改”?
如果幾乎間間有“所謂”問題,O甘共識可能有更大問題,或者可能嘈一輪又無問題!!!總之呢幾日報紙頭條有保證。
最後我同意當中有學校可能有問題,但審計署工作方法問題更大。

匿名 提到...

我有個很怪異的想法,如果全港有70幾間直資學校而其中70幾間有“所謂”問題,O甘審計個條友會唔會有問題?
1. 始終是“指引”,最多只能說是違反“指引”,不能說是違規。“指引”定了,大家便盡可能跟從,違反了便改善之,不應象現在般的媒體審判; 規則定了,違反便應有處罰。你估會唔會全部70幾間學校都處罰?掉番轉講,你估處罰全部70幾間學校成立後,的學校會唔會反咬政府或者審計署,最後處罰不了幾間。我覺得審計署今次無事搞事。
2. 關於投資,我同意不應做杠杆丶衍生工具丶攞去放數等等,股票丶公寓等等都唔買得好似不能與時並進。
3. 有間被指控的學校說每月支付外來教員HKD20幾萬housing,千幾萬買員工宿舍又好似幾有道理。

匿名 提到...

4. 又有傳其中有兩間學校被指控沒有跟指引組織舊生會,實情系都未有舊生,O甘審計署都有疏漏啦。作為審計不是應該與被審計對像交流以便改善及核實嗎?現今不詳不盡,比的媒體可以盡情發揮,明明“家長會”在記者會中都已澄清剩餘捐款方在學校的accrual account(應付賬)內,但報紙還要說學校承認“落格”,又有說“家長會”死撐,都唔明的傳媒水準低落,還是故意製造事端?
我以前返工遇到的auditor(審計賬目)或者internal audit(公司內部工作審計),如果發現有問題,輕則當場修正,根本無需向上級彙報或向外界公佈,目的是規範工作丶改善實務守則,絕對不是借機打擊報復丶嘩眾取寵。如果問題嚴重,除了記錄在案,很可能引發警告丶處罰丶解雇丶報警。。。。。等行動。
審計署現在的做法純粹單向指控,學校只能面對傳媒審判,傳媒審判近年的惡劣案例可以正生書院出事後捐款大跌為鑒。而且審計署的報告可以非常具爭辯性,記憶所及,署方批評郵政署有些服務虧損而不應繼續,結果社會上有聲音說那些服務是便民措施,不能純粹以經濟效益去審計,件事便不了了之。
總之現在說有問題是一方之言,然後傳媒低B審判,跟住大家便說需要加強監管,我好懷疑加強監管可以解決問題,而且加強監管不如搞番多的官丶津學校。O甘系整個教育體制重新改革的問題,又“教改”?
如果幾乎間間有“所謂”問題,O甘共識可能有更大問題,或者可能嘈一輪又無問題!!!總之呢幾日報紙頭條有保證。
最後我同意當中有學校有可能有問題,但審計署工作方法問題更大。

匿名 提到...

4. 又有傳其中有兩間學校被指控沒有跟指引組織舊生會,實情系都未有舊生,O甘審計署都有疏漏啦。作為審計不是應該與被審計對像交流以便改善及核實嗎?現今不詳不盡,比的媒體可以盡情發揮,明明“家長會”在記者會中都已澄清剩餘捐款方在學校的accrual account(應付賬)內,但報紙還要說學校承認“落格”,又有說“家長會”死撐,都唔明的傳媒水準低落,還是故意製造事端?
我以前返工遇到的auditor(審計賬目)或者internal audit(公司內部工作審計),如果發現有問題,輕則當場修正,根本無需向上級彙報或向外界公佈,目的是規範工作丶改善實務守則,絕對不是借機打擊報復丶嘩眾取寵。如果問題嚴重,除了記錄在案,很可能引發警告丶處罰丶解雇丶報警。。。。。等行動。

匿名 提到...

審計署現在的做法純粹單向指控,學校只能面對傳媒審判,傳媒審判近年的惡劣案例可以正生書院出事後捐款大跌為鑒。而且審計署的報告可以非常具爭辯性,記憶所及,署方批評郵政署有些服務虧損而不應繼續,結果社會上有聲音說那些服務是便民措施,不能純粹以經濟效益去審計,件事便不了了之。
總之現在說有問題是一方之言,然後傳媒低B審判,跟住大家便說需要加強監管,我好懷疑加強監管可以解決問題,而且加強監管不如搞番多的官丶津學校。O甘系整個教育體制重新改革的問題,又“教改”?
如果幾乎間間有“所謂”問題,O甘共識可能有更大問題,或者可能嘈一輪又無問題!!!總之呢幾日報紙頭條有保證。
最後我同意當中有學校可能有問題,但審計署工作方法問題更大。

匿名 提到...

審計署現在的做法純粹單向指控,學校只能面對傳媒審判,傳媒審判近年的惡劣案例可以正生書院出事後捐款大跌為鑒。而且審計署的報告可以非常具爭辯性,記憶所及,署方批評郵政署有些服務虧損而不應繼續,結果社會上有聲音說那些服務是便民措施,不能純粹以經濟效益去審計,件事便不了了之。
總之現在說有問題是一方之言,然後傳媒低B審判,跟住大家便說需要加強監管,我好懷疑加強監管可以解決問題,而且加強監管不如搞番多的官丶津學校。O甘系整個教育體制重新改革的問題,又“教改”?
如果幾乎間間有“所謂”問題,O甘共識可能有更大問題,或者可能嘈一輪又無問題!!!總之呢幾日報紙頭條有保證。
最後我同意當中有學校可能有問題,但審計署工作方法問題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