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報 香江人語 2008 04 23 星期三
幾個角色都有法術,但幾乎由頭到尾用徒手搏擊,如同拍片講美國人打阿蓋達,不用武器,而選擇與對方「隻揪」。
香港今年頭半段有三部大片:現正上映的《三國之見龍卸甲》、明天開畫的《功夫之王》、以及七月公映的吳宇森作品《赤壁》。但前兩部的效果差強人意。
由於在內地有條件拍攝大場面,很多導演想用古裝戰爭片來留名。「政治上」則仿效荷李活,用陰暗的畫面控訴戰爭。陳可辛導演,李連杰、劉德華和金城武主演的《投名狀》最近囊括香港電影金像獎八大獎。但李仁港導演、劉德華主演的《見龍》難望再創奇蹟。虛構趙子龍的悲劇下場無可厚非,但對出賣常勝將軍的角色 墨少,對背叛的經過 乏交代。相比之下,《投名狀》 李連杰的角色城府深,在道義和私利之間表現反覆,多一個層次。
劉德華前年主演的《墨攻》也是反戰片。由於墨子的哲學思想,此片其實有內涵。無奈觀眾對墨子太陌生,難以討好。
明天上映的《功夫之王》則可能是電影史上最「名副其實」的作品。擔綱的成龍和李連杰都是「功夫」片天「王」。兩王共冶一爐,還有甚麼電影更適合用這個片名?何況在現實中,李小龍不能復生,成龍接近功夫演員的年齡極限,後起之秀仍待發掘,純就名氣來說,在可見的將來難望有功夫片能夠超越。只不過主打「功夫」而自稱為「王」,叫周星馳4年前自編自導自演的《功夫》往哪裡擺?
《功夫之王》由美國人 製、導演、編劇,主攻美國市場。故事以中國人的「世界」為主體,但起點和終點都在美國,以一個熱愛功夫的美國少年來拉近與美國觀眾的距離。香港和內地只是出錢和出力,特別是打功夫的氣力。
此片的好處是熱鬧。除了功夫招式、成龍搞笑、李連杰冷峻的標準賣點,更將中與西、古與今、神話與武俠炒埋一碟,加上造型漫畫化,沒有兒童不宜的成分,基本上做到廣告說的「闔家觀賞」。
同看傳媒招待場的家人提醒我,就片子的一些場景看,可說是中國版《魔戒》。幾個好人為了伸張公義(在《魔戒》 要確保主角能消滅一枚有魔力的戒指,拯救世界;在這裡則是將《西遊記》 的金箍棒交還給孫悟空,讓他擺脫惡咒、重獲自由),遠赴「魔界」。沿途歷盡驚險,最後與強大的魔頭作殊死戰,在千鈞一髮之間反敗為勝。
邪不勝正是「永恆」的主題,只要處理得好,百看不厭。但此片可能因為美國編劇對中國文化認識不足,濫用功夫,幾無情節可言。幾個角色都有法術,但幾乎由頭到尾用徒手搏擊,如同拍片講美國人打阿蓋達,不用武器,而選擇與對方「隻揪」。
本片最大的賣點是成龍與李連杰第一次同台格鬥。除此以外不要太認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