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局長痛恨「忽然」 陳太還須「實踐」

信報 時事評論 2007 12 10 星期一

陳方安生今年在人生途程上屢創新「高」:當了四十年高官後,高齡下海,高票當選。但有意在來年的立法會改選中連任,政敵高腔狙擊,民選生涯高度險峻,今後還須高度戒備。

政敵與陳太競爭民望,希望奪回席位,份屬正常。問題是方法。若因為曾遭「港英走狗」排斥,以「漢賊不兩立」的手段封殺之,只會適得其反。有理無理,陳太暫時仍然較「左派」受歡迎。後者以地區實務成為區議會的超級大黨後,正應固本培元,準備明年再接再厲,動粗只會令中間選民群起投抗議票。

建制只要穩打穩紮,在下屆的立會仍會佔多數。加上政府親疏有別的對待,陳太年事高、體力有限,即使連任,也不可能掀翻這條六十人的船。

以為陳太的高票會令二零一二年雙普選會成為主流,只是泛民的宣傳。泛民多傳媒人襄助,聲勢大過實際。港人基本上接受中央界定的「港人治港」界線,承認一二年不會普選的現實。陳太若接受一七年,集中精力為港人爭取較開放的投票方式,對建制的壓力會大得多。但她與泛民都堅持一二年,不會有大作為。

至於怕陳太成為泛民共主,威脅特首以至中央,距離現實就更遠。泛民內部理念不同、利益不一,如今內地勢強、港人務實,陳太聲音再大也動搖不了建制。除非特首曾蔭權像董建華那樣,在一兩年內離任,陳太才會成為變數。故怕陳太不如操fit「王儲」。煲汰的繼任人若不得民心,打低陳太亦屬徒然。

四十年前讀中學時因為「反英抗暴」而入獄的民政局局長曾德成,上週三在立會發言時打破慣例,以重砲對付首次發言的議會新丁,指著尼姑罵禿驢。本來只有議員「撩交嗌」,現在官員反其道而行,輿論大譁。

特首曾蔭權保持緘默。但只要看局長發言後即日,「政府消息人士」就說局長純屬個人意見、民建聯說局長並非其黨員、敗在陳太手下的葉劉淑儀說,官員應對新議員客氣些,就知道建制擔心不利明年的選舉。

活在當年陰影裡

局長曾主編報紙,有魯迅的文采。陳太在處女發言裡敦促政府發展社會企業後,局長抑揚頓挫地指有前殖民地高官「忽然民主」後更「忽然民生」,進而質疑對手應名為「安生」還是「官生」,冒犯為對方取名的父母。曾蔭權以社企協助弱勢為施政賣點。與另一名議員「長毛」扯高嗓子諷刺特首相比,陳太的發言可說是小罵大幫忙。局長的回應有如美加警察用電槍對付喧譁者。

陳太以強勢贏得民建聯空出的席位後,政府在立會一下子少了兩票,本應安撫中間選民,現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今天包括特首在內的高官、俊彥,嚴格來說,大都是在回歸日一夜之間「忽然」愛國的。殖民地菁英願意改變效忠,因為中央包容。而中央有此大度,是出於當年從國民黨手裡奪得政權的經驗。事實證明,香港因此而得以平穩過渡,打破了西方媒體〈香港已死〉的咒詛。

現在局長狙擊陳太,也就被指罵盡所有的「港英餘孽」,以報當年繫獄之仇。有人會說,左派覺得回歸已十年,有必要開展文革,揪出那些還未歸邊的「黃皮狗」。

我不相信局長這樣極端。但我會懷疑,局長是否像一些早期來港的內地人,活在當年受迫害的陰影裡。局長不相信陳太愛國愛民,正如這些人不相信胡錦濤說「以人為本」、「和諧社會」。局長翻陳太的舊帳,正如這些人恨不得有一天揪鬥當年鬥過他們的人。

拆除心防暖意勝冷風

殖民地菁英由於家庭、教育、職業、階層….等背景,加上內地早期的動盪,難免只看到香港的好和內地的「壞」。這是時代使然。誠然,中央一再伸出援手後,港人開始明白國族的重要。但在中上層裡,包括不少輿論領袖,對內地敬而遠之的並不少。陳太在位時冷對與內地的融合,只是反映這種心態。

要拆除這種心防,就像寓言說,想某人脫下大衣要靠日照。左派出身的局長大吹冷風,只會使這些菁英更眷戀前朝的大衣,痛恨「土共」、抗拒內地。

有識之士反應之強,由本報創辦人可見一斑。林行止先生年來主要以經濟學識、讀書心得為文,較少論政,更少「罵人」。但他上週五發表〈局長的罵豈能當作耳邊風?〉火氣之猛,相當於四年前「七一」他首次上街遊行。他劈頭就說:「老總和主筆昨天選了一個時間性不算迫切的論題寫『社評』,筆者有點意外。」言下之意,後輩不動,我只好再度披甲。他指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在週三的立會裡,「『對她(陳太)視而不見』…..,表現『失禮』….,高官文化質素低劣…..。」(雙括號來自林先生的原文,未說明出處)「政府與親政府的政黨陣營(因為陳太贏得議席)…….方寸大亂、口不擇言。」曾局長「左毒橫蠻」,「若不受….適當懲處,便開了把文革式的批鬥態度引進立法會的惡例。」

林先生甚至不滿陳太「和稀泥」,指其「故作大方,不願追究,看來這是…..官僚……的虛偽和擔心要求道歉不遂的尷尬」,指議會文化可能「因為范太和陳太的得過且過(指不追究事件)而毀於一旦」,故「行政長官必須正式澄清,代表政府向方議員致歉」!或因此,陳太隨即要求澄清局長之言是否代表政府。

林先生激氣。但曾局長是問責官員裡唯一的資深愛國人士,向「港英餘孽」道歉,傳統愛國陣營顏面何存。相信特首只會淡化事件、轉移視線,就像上次他把文革當作「極端的民主」,空前失言。

現實不乏「忽然」

「忽然」這句流行語本來用來諷刺回歸前後親英人士的愛國之舉。但局長是唯物論者,相信世間事背後都有物質根源,愛恨必有因,並無忽然說。他這次施襲可信就是長年積怨的爆發,並非忽然。故陳太「忽然」民主必有陰謀。

但現實裡又確有「忽然」這回事。局長兼管的基督教就相信「忽然」悔改,無論從前如何,皈依耶穌那一刻就獲發天堂通行證。沒有試用期,事後也不會有人來翻舊帳,堵住你的天堂路。而世上也確有大奸大惡者立地成佛。何況鄧小平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陳太無論以往多不民主、不民生,若參選後發現,自己當官時錯了,對市民來說,何妨讓她一試,用行動來證明是否以民為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