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在閩看台──棄馬就謝、寧民勿國

信報 時事評論 2007 11 19 星期一
  
  區選今日凌晨揭曉。但無論誰勝出,都不如日本反華先生求饒的傳聞來得震撼。東京市長石原慎太郎據說為了訪華,願就當年日本侵華致歉。消息若屬實。石原顯然是向中國的經濟實力低頭。他剛開始新的任期,若堅持南京大屠殺(下月十三日是七十週年紀念)乃子虛烏有,以致主持世界第二大經濟的首都,卻不能出訪第三大經濟的首都,爭取商機,選民肯定處處與他為難。但石原若真的致歉,或者應該讓他走一回。

  說到走一回,上周說過,我月初跟幾位寫評論的朋友去福建見識閩台關係。閩台淵源原是老話題,東道主這次要講的是福建在中共「十七大」後的新路向。

  十七大報告雖然只有十個字提到福建:「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但對福建來說重於泰山。這裡的「海峽」指台灣海峽,西岸也就是福建,簡稱「海西」。福建位於對台的前緣,以往被當作軍事靶場,經濟滯後。胡錦濤現在支持福建發展,等於排除對台動武的可能。

  腰板變硬自信滿滿

福建落後,不僅當地人苦,也被「海東」恥笑。福建早期向台灣宣傳統一,被噴了一臉的屁:你們有公路再說吧!台灣當時已完成了「十大建設」,南北和東西都有公路貫通。福建現在決心加快趕上台灣,一雪前恥。

  我隨團友由省會福州南下,途經沿海的莆田、泉州、漳州、廈門。一週下來的感覺是,東道主:

一、 腰板變硬:除了獲胡錦濤力挺,也慶幸「朝中有人好辦事」。新一屆九位政治局常委裡,賈慶琳、賀國強、習近平先後在閩當過書記或省長。福建覺得會更受重視。

二、 自信滿滿:除了介紹經濟成就和大計,也不忘與台灣作對比。主人笑說:風水輪流轉,台灣當年拼經濟,福建搞文革;現在倒過來。福建的產值(GDP)近年連年增長百分之十幾,而台灣大約是百分之四。台閩GDP之比已經由一九八零年代初的四十比一縮減到去年的四比一,不需要多少年,相信就會扯平。但需要指出的是,談民生要看人均指標。福建人口三千五百萬,比台灣多一半。產值要相當於台灣的一倍半,才能說趕上台灣。這至少要十年。再說,台灣到時是否願意聯合,除了物質條件,還視乎「尊嚴」、自治程度、兩岸政制差異對另一制的衝擊、分享中央權力等政治需要,涉及微妙的心理,不像比經濟那樣容易。

三、 加快發展:毛澤東當年為了「備戰」,沿海不建鐵路,以致由華中以南沿海的兩千公里完全空白。眼看日本本州西岸的子彈火車千里旅途一日還,中國令人慚愧。粵閩現決定「補飛」,爭取幾年內,由南至北,用鐵路連接深圳、汕頭、廈門、福州、浙江溫州,同時擴建港口,將福建與珠三角和長三角連成一氣。福建若能與台聯手,更可成為區內的第三大經濟體系。

四、 謀求雙贏:福建希望與台灣全面合作。除了攜手發財,並且為台灣居民來閩發展提供方便。而由於台灣農產面對大陸的競爭,出路銳減,福建利用閩台氣候土壤相近的特點,協助台農開發品種和市場。但台灣的農業集中在南部的綠營票倉,綠營會覺得福建挖牆角。而方便台灣居民來閩亦須台方配合。故一切還看台灣明年換總統後,會否放寬限制。

了解台灣謀求雙贏

五、 了解台灣:東道主大都表示去過台灣、接待過台灣訪客,甚至與民進黨名人有交情。他們提到的一個數字,或許能說明對兩岸癥結的了解:台灣約有五百萬人到過大陸。換言之,台灣的人雖說湧往大陸,其實重複往還者多,實際到過大陸的只佔二千三百萬人口的少數。不用說,未到過大陸的包括深綠選民。這帶出了兩個問題:福建如何吸引台灣的「拒絕來往戶」重臨祖居地?以副總統呂秀蓮為例,回閩尋根是否就能改變深綠人士對台灣「主權」的堅持?

六、 軟實硬虛:基於血緣和經濟,閩傾向對台寧軟勿硬,務求共榮。政治上除了反獨,其餘不強求,所謂「緩和是主流,台獨是威脅,民意是關鍵」。但補充說,正因為台灣人是福建出去的,我們「對台軟的話最軟,硬的話最硬」。所謂「最硬」意指福建最不願意分裂,要打,我們責無旁貸。當地人以歷史為證:由康熙年間的施烺到早期的中共將領葉飛,歷次為大陸攻台的都是福建將領。福建更為此製作「愛國」電視劇《施烺大將軍》,用鄭成功後裔企圖據台獨立,但被清朝輕易「平定」,以暗示台獨的下場。但福建既然說「民意是關鍵」,恐怕是以軟為實,以硬為虛。

文化血緣源出閩南

七、 文化血緣:台灣基層重視宗族香火、民間信仰。這些傳統源出閩南,到閩南祭祖、朝聖的台灣人絡繹不絕。這既是福建的文化賣點,也是政治任務。當地涉台的文化設施與活動不勝枚舉。幾天下來,我與團友就看了:福州市馬尾區的中國近代海軍博物館(以示台灣現在的左營海軍軍官學校源出於福州);位於泉州、去年才落成的閩台緣國家(亦即台灣的「國立」)博物館;莆田市湄州島的媽祖廟(媽祖是湄州人,此廟被視為全球幾千座媽祖廟的源頭);廈門市附近東山島上的關帝廟和國民黨早年抓壯丁後形成的「寡婦村」。

八、 棄馬就謝:就台灣兩大黨的總統候選人,馬英九被指優柔寡斷、拖泥帶水、向綠靠攏,尤其是否定當年辜汪會談的「九二共識」,上台後不比陳水扁好多少。有人甚至說馬「不神不鬼」,對手謝長廷更「像人」。福建的人偏愛謝,相信是因為他務實、是「自己人」。經常有人提起,謝祖籍漳州,與福建訪客時有往還。他當高雄市長時,由於港口生意被大陸分薄,曾欲與廈門港聯手,無奈總統陳水扁不允。謝現在競選,猛打兩岸牌,力主直航、放寬赴大陸投資、引「陸資」進台,但阿扁一概否定。謝即使當上總統,也很難擺脫黨主席阿扁的掣肘。

九、 寧「民」勿「國」:有人認為,「國」民黨如果明年再選輸就沒救。既然「民」進黨執政七年,民怨載道,不如讓其再做四年,索性爛到底。民眾對其絕望,自然會想到對岸。但台灣至今的發展似乎說明,單靠民生怨氣不足以超越統獨鴻溝、勝過綠營的謀略。

  以上是走馬看花的感覺,不排除有聽錯、記錯、誤解的地方。而就算沒記錯,也不擔保中南海同樣「棄馬就謝、寧民勿國」。大陸人對台據說也有鷹鴿之分。作為港人,你又怎樣看?
在福建憑著感覺走‧之二‧全文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