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

「禾桿冚紐約」

都市日報 香江人語 2007 11 07 星期三

最近看了三部講紐約的電影,其中兩部「罵」紐約。但紐約獲英國旅遊雜誌評選為全球旅遊城市的亞軍,僅次於悉尼。

我未去過悉尼,但感覺上,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旅遊點。悉尼的賣點是陽光、空氣與友善;紐約是氣派與品味。

我在五個美國城鎮呆過,紐約最有感情。前後六年,工作上有很多患難之交,生活上最方便,城市佈局最接近香港。我討厭開車。紐約的地鐵全美國最長,四通八達,年終無休。其中有一年,一週六天,我半夜四點鐘坐地鐵去上班。加上自己做報紙,連火災、兇殺都要報導。對紐約的認識可比美一般居民。

但闊別4年後,月前舊地重遊,第一個感覺是疏離。晚間飛抵,親戚開車來接,公路上沿途的建築物高三五層、燈光幽暗,遠看像貨倉,看慣了香港的夜景,有點depressing。

翌日乘當年上下班坐的七號車去唐人街。架空路軌兩旁的磚房與20年前大同小異。住在紐約時習以為常;但從香港回來就覺得陳舊。

但待了一兩天後才醒悟。自己習慣了香港繁華的表面,忘記了紐約要看內在美。看劇集《Sex in the City》(色慾都市)即可知,紐約市中心的曼哈頓,有些地區看似廢墟,事實上內部早已改裝成豪宅。一個單位兩三千呎,室內的佈置足以上雜誌。有些一梯一伙,去任何一層都要用該層專用的鑰匙才能啟動電梯。電梯到達該層後,一開門就是客廳。那種氣派非香港一般豪宅所能享有。也有些改裝為藝廊。總之,在街上望去以為是待拆的爛樓,走進去才知道別有洞天。

曼哈頓之所以「禾桿冚珍珠」,因為1980年代,成衣業式微,很多貨倉和工廠大廈翻新為民居或寫字樓,但依法只能改、不能拆,於是出現美國稱為「gentrify」(貴族化)的現象。我們或以為,拆了重建會更好。對市容也許是的,但美國大型的舊建築很紮實,除了外表,肯定好過現在的新樓。美國新建的高層豪宅,往往華而不實。保安系統、健身設備都很先進,但牆壁可能薄到聽得見鄰居大聲講話。

但港人重視建築物的外表也不是沒有道理。紐約的貨倉型豪宅其實大可翻新外牆,以光亮潔白示人。看倫敦的舊樓,就覺得英國人在這方面較為高明。

紐約其他四個區的舊樓由於樓價低得多,內部沒有曼哈頓這樣豪華。但即使如此,一般家庭的佈置也比樓房的外牆新穎得多。

紐約對樓房保育的堅持,直覺上香港學不來。曼哈頓的舊樓由於早期供商用,樓面動輒數千甚至過萬呎,容易改裝成中上階層最愛的豪宅。香港的舊樓通常全層只有一千幾百呎,造不出氣派。加上只有三四層,夾在四周的大廈裡,視線窄,光線弱,還要聞廢氣,恐怕只有西方人喜歡。

但紐約並非只保育,不建設。由於地產興旺,這次在紐約停留,途經之處時見地盤。紐約興土木的規模與香港沒得比,但較20年前已屬脫胎換骨。(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