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紐約也在打拼

都市日報 香江人語 2007 11 14 星期三

上周說「禾桿冚紐約」。但這並不是說,紐約市中心的曼哈頓從外面看去無可觀。

月前一個平日的晚上,我站在世界地標的Times Square(時報廣場),駐足環首。感覺上,氣派像東京澁谷的十字路口,但人口密度猶勝一籌。

澁谷大熒幕前的大都是上班族,行色匆匆。時報廣場的是遊客,東張西望,為五光十色而昏眩,為人氣之盛而雀躍。香港的時報廣場限於面積,不可同日而語。

而就在廣場最當眼處,除夕倒數時紐約「大蘋果」落下的三角大廈前,HSBC(匯豐)的螢光幕向全球展示它的「The World’s Local Bank」(環球金融 地方智慧)形象。

環保團體或嫌燈光眩目,浪費能源,有損視力。但以「香港」(HSBC裡的H代表香港)為名的銀行在這個全球爭奪的廣告位置上佔有一席之地,我們與有榮焉。同樣反映亞洲的崛起,與HSBC分享同一黃金廣告位的是韓國Samsung(三星)。

二十年前,紐約治安不寧、市容污穢、財政跡近破產。有小報頭版頭條引述民調說,人人都要逃出紐約。十年後舊地重遊,社會秩序有改善,但沒有這樣熱鬧。「九一一」後又來過一次,也不記得有這樣的盛況。

短短幾天,我看得不多,但正如一位任職市政府的港人說,紐約已大不相同。九一一後遷往河對岸新澤西州暫避的企業幾乎都已回流。

但也正因為九一一,美國立例為金融設限,間接令紐約去年首次將全球最大上市(IPO)額的地位拱手讓給倫敦。香港挾內地近水樓台之便,IPO業務也趕上了紐約。

想重做一哥,紐約首先要加快重建世貿中心。有一年,我每天在世貿中心搭地鐵。這次特地重遊。世貿中心的地鐵站已用臨時的建築物恢復。但上蓋的設計還在幕後角力,使我想起港珠澳大橋。

但面對競爭,紐約還是做了很多事。地鐵改用儲值卡,有多種優惠供選擇,在這方面猶勝我們。一些地鐵站和車廂換上了新裝。這對港人來說理所當然,但看過電影就知道,紐約地鐵一度到處是塗鴉。

Fifth Ave.(五大道)的氣派五十年不變,同樣是名店街,但較廣東道來得高雅,講品味多過炫耀性的消費。沿著五大道向北走,在公園處向左轉,遊覽用馬車停駐的大道變化就更大。有一間大酒店換上了「Emirates」(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金色的徽號。當年我做sales時曾來「擺攤」的Coliseum,類似會展場地,重建為Time Warner Center(時代華納中心)。幾棟矮樓簇擁著兩棟高聳的玻璃幕牆,世貿中心恍惚已重生。

紐約建新樓不及中國人快,但地盤仍然不少,商住都有。新一代愛熱鬧、講品味,不願意像父母那樣,呆在郊區洗車剪草。新建的住宅就像香港,向高發展,設備講究。香港近年的樓盤鬥奢華,看來是世界性的潮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