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踏出日劇《清須會議》的試片室回到商場,見眾人在電視前圍觀。
原來,107歲的邵逸夫清晨在家中家人陪同下安詳離世。事前雖無徵兆,但久未露面。活到天年,創作等身,行內無敵,但又無大爭議,不愧此生。
無論你多憎無線,但比他更legendary的港人絕無僅有。最近看了「邵氏」2001年出售塵封20年的片源後,2年後英文旁白講述香港戰後國語片的3輯《Cinema Hong Kong》。
片中大量輯錄林黛《江山美人》、凌波《梁山伯與祝英台》等邵氏巨製的片段。一開頭就是邵逸夫早期在辦公室用英文受訪,明言邵氏賣座靠靚女,一反荷里活的重男輕女。
原來,107歲的邵逸夫清晨在家中家人陪同下安詳離世。事前雖無徵兆,但久未露面。活到天年,創作等身,行內無敵,但又無大爭議,不愧此生。
無論你多憎無線,但比他更legendary的港人絕無僅有。最近看了「邵氏」2001年出售塵封20年的片源後,2年後英文旁白講述香港戰後國語片的3輯《Cinema Hong Kong》。
片中大量輯錄林黛《江山美人》、凌波《梁山伯與祝英台》等邵氏巨製的片段。一開頭就是邵逸夫早期在辦公室用英文受訪,明言邵氏賣座靠靚女,一反荷里活的重男輕女。
但邵逸夫明白靚女殺食,不等於靚女願意為他「獻身」。午膳時用手機翻看媒體的報道。不知是否因為邵逸夫給內地捐錢多,最有料的是《文匯》。
該報說,邵氏公司創於58年。當時我剛來港,國語片只知有陸運濤的電懋,與邵氏的對比就像今天的無線vs亞視。《文匯》引述李翰祥說,陸當時眾星拱照,邵想宴請行內的靚女拉攏,開了枱就是沒人到,就像今天無線的藝人不敢上亞視。行內誰人話事不問可知。
邵氏後來逆轉勝,關鍵相信是陸運濤64年飛機失事。行內龍頭無疾而終,地盤自動過賬給阿二。
據Wiki說,陸所乘的班機遭騎劫墜毀,疑係中共所為。這使人想起55年,周恩來率團經港去印尼開會的專機,飛行途中遭「國特」炸毀,全機罹難。但周事前接報,沒有上機,逃過大難。但陸是星馬華僑,並非台灣黨國要人,若成爲國共鬥爭替死鬼,那是天助邵逸夫。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直覺上,至少有兩樣同時同地降臨,方有可能成就大業。邵逸夫獨霸影業,首先是夠運。
第二是眼光。他先憑黃梅調和武俠片買個滿堂紅,緊接著佔領大氣電視廣播。碰巧對手不成器,造就他一台獨大,奠定了慣性收視。
第三是「人和」。這當然很富爭議。無線手握慣性收視,利用曝光就是生命的弱點來綁死藝人。弱台簽不到紅星,又沒有收視率來捧新人,落入弱勢朝下的惡性循環。
文化界只罵無線的霸權,但不敢承認:偶像與粉絲的哀榮互為因果。無線的「偶像」地位40年來屹立不倒,因為港人的口味就是如此。硬提升免費電視的水準,市民不會受落。單靠5%的文化人捧場,商業上只會關門。邵逸夫深明此理。
最後,今年適逢政改和六四25週年。元旦剛過,《明報》老總據傳將會由港人換成慣常順從威權的馬華,令港記懷疑有人要該報收口。
但值得一記的是,上述50/60年代影業的兩大老闆都與星馬有淵源。當時本地片商除了左派外,只拍粵語片,銷星馬勉強,台灣打不進。但國語片橫掃港、台、星、馬,市場大,眼光遠,肯投資,悅目悅耳非粵語片可比。雖然後來許氏兄弟崛起,新派粵語片反過來超越國語片。但港影業戰後得以起飛,星馬華人的眼光和魄力居功至偉。
最後,今年適逢政改和六四25週年。元旦剛過,《明報》老總據傳將會由港人換成慣常順從威權的馬華,令港記懷疑有人要該報收口。
但值得一記的是,上述50/60年代影業的兩大老闆都與星馬有淵源。當時本地片商除了左派外,只拍粵語片,銷星馬勉強,台灣打不進。但國語片橫掃港、台、星、馬,市場大,眼光遠,肯投資,悅目悅耳非粵語片可比。雖然後來許氏兄弟崛起,新派粵語片反過來超越國語片。但港影業戰後得以起飛,星馬華人的眼光和魄力居功至偉。
3 則留言:
余生也晚,如非 先生之言,真不知邵公之前另有龍頭也。
至於《明報》,其主張曉卿亦一「馬華」,是次換人未必驚天動地。況家人明言不齒劉進圖當年之作為(據聞是劉報導唐英年僭建事件之手法使家人認定劉為梁粉),結果轉投《蘋果》,余至今引為恨事。劉今遭革,焉知非福?
關於墜機原因,以下連接還有一說:
http://mypaper.pchome.com.tw/oldmovie/post/1321154687
有關港澳五六七十年代的紀錄片MichaelRogge的頻道有不少片斷, 回顧舊時生活環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nveKAmLfTU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