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150318六濕熱:「文字獄」之始與恥


   人生有時候無心插柳,但事後講出來,旁人總以為是刻意。
   今午在博學軒選了三本書:原名《呂著中國通史》的呂思勉著《大中國史》(北京:中國書店,20135月);講中國人在數字中暗藏玄機的吳慧穎著《中國數文化》(岳麓書社,20131月);以及S. P. Rosenbaum編著講英國文人的《The Bloomsbury Group: A Collection of Memoirs and Commentaries》(簡體譯本《迴盪的沉默-布魯姆斯伯里文化圈側影》,江蘇教育,200610月)。
   呂思勉的通史都是大部頭的文字書,家裡已有兩種,包括電子版。但翻開上述第一本後,發覺有不少歷史插圖,編排較醒目,決定收納,也當作對博學軒二次搬店的記憶。
   回家時改坐隧巴以看書。翻開呂思勉的目錄,眼光落在第二十七章《漢族的光復事業-高壓統治激起的民族反抗》上。該章首頁寫的是:
   表面上的平靜是靠不住的,爆發的種子,正潛伏在不見不聞之處。這不見不聞之處是哪裡呢?這便是在各人的心上。昔人說:「雪大恥,復大仇,皆以心之力。
    繼翻內頁,這個判斷原來出自清朝大儒龔自珍(1792-1841)但你會否想到當下?
    我似乎明白了「文字獄」何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