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去了灵魂,原来有共同的理念、共同的向往。现在很多年轻人除了赚钱、搞前程、搞实力,不大考虑别的。要解决理念的问题,当然要牵扯到政治改革、领导作风等。」--第一個加入中共但先後兩次被囚禁合共16年的美國人Sydney Rittenberg(李敦白)(BBC網站2009年 10月 5日發表的專訪〈「红色专家」看中国60年变迁〉)
近日在北京買的影碟,在港沒有見過。四集合共約四個小時,依次是《Contre vents et marées》講毛出道和當上中共領袖;《L’apprenti sorcier》講建國與大躍進;《La révolution n’est pas un dîner de gala》講文革;《Mao n’est pas mort》講毛離世後,中國變成他不願見到的世界。
我翻過的毛傳裡,Short 1999年出版的《Mao - A Life》算是比較中肯的。但近年以「鞭屍」為主流,Short不夠右。中譯文《毛澤東傳》2004年初版,繼於06年4月第12次印刷後,近年在書店絕跡。簡體毛傳只見澳洲中國通Ross Terrill的《Mao: A Biography》。繁體最吃香的當然是張戎在港出版的《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Terrill兼有學者和外交官身份,曾派駐中國,當過總理顧問,記憶中見過毛,與周恩來相熟。初期親中,後來比較灰暗。張則是開放改革後赴英的的高幹子弟,父親是軍人。正如很多歷經文革的「流亡」精英,可以想像,她對毛最不恭維。
我不懂法文。Short雖然不時對著鏡頭交代前因後果。但法國人大概討厭聽英文,用法文旁白蓋過Short的聲音。因此,我只能靠中文字幕去理解。但中文打出(我買到的版本沒有英文字幕)的一些年份有違常識,其餘的中文相信也有錯,故只能談談幾點印象。
也許我看得少,一些片段我覺得比較珍貴,例如據說首次公開的文革炒家鏡頭;彭真弓著腰被鬥時,鼻孔流血、臉上傷痕累累;文革期間的集體槍決……..。
此外,此片有助於瞭解毛多次的起伏。但每次失勢,都雌伏兩三年後再起,最終打倒政敵,更上層樓,強化個人崇拜。搞革命初期有一次。1949年後則是大躍進導致大饑荒後,遭黨內反對,低調了三四年,然後發動文革,最後成了活神仙。
我大致相信Short說的,毛的問題很多是性格造成的,特別是不信「邪」。這種性格與他信仰馬克思不謀而合。本來是敢於挑戰,但走到極端,變成破壞壓倒建設,而且不講代價。在延安時代就曾為毛工作的美國人李敦白(見下文)說,毛成為領袖前,很喜歡聽意見,但成為領袖後,忠言逆耳。
片子訪問了一些毛當年的近身人士,包括現在力促政改的前秘書李銳、警衛、醫生(但不是在海外寫書的李志綏),周恩來的侄女,劉少奇的女兒。異見學者徐友漁。但最有分析力的是文初引述的Sydney Rittenberg(李敦白,1921年8月14日 -)。WikePedia說,此人在文革期間與一些留華的西方人傾向極左,積極參與鬥人,1980年才回美定居。
文革闖將聶元梓和馬波(楊沫之子,筆名「老鬼」)在鏡頭前說,文革促使國人反思中共的體制,不再盲從,不能說完全沒有價值。但這只是為自己當年的罪孽開脫。任何壞事都教會人此後提防,問題是代價。否則,日本侵華對全世界都有「價值」,因為令世人看到了原子彈的禍害,努力禁核;希特勒屠殺600萬猶太人促使國際社會設立聯合國,簽訂《人權公約》…….。但相信沒有人會同意,應該用這許多人命去換取這些成果。
最有趣的是,毛澤東晚年雖然與鄧小平格格不入,但兩人有一個共同點:先後選了又廢了兩個接班人。毛廢掉劉少奇和林彪;鄧廢掉胡耀邦和趙紫陽。這既說明中共由毛到鄧仍屬人治,甚至帶有皇權色彩,也說明兩人用人的眼光並不高明,也許是權力太個人化,下面的人上不來,最高領袖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可選。(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