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110508日晴:釣魚台問題原來是這樣來的


日前收到台灣清華大學圖書館寄贈的台灣留學生學運紀念文集《啟蒙.狂飆.反思-保釣運動四十年》,昨午與一位回港多年的保釣朋友敘舊時,順便轉給他看。

但說也巧,昨晚看了日本半記錄半演繹的影碟《總理の密使核密約42年日の真實》,間接解答了我有關保釣起源的問題:美國當年爲什麽把釣魚台(大陸稱為釣魚島,台灣稱為釣魚台)交給日本而不是台灣,雖然日台當時都是美國的盟友,而且釣魚台在地理上距離台灣更近。

影碟是日本的製作,大概自台灣流入,除了注明中文字幕包裝上只有日文,選購時憑漢字猜是有關沖繩的日美關係內幕。

日本戰敗後遭美國佔領,後來本土還政」於日人,但沖繩歸美國管。對日人來說,沖繩被佔象徵著仍未完全恢復主權,有如大宅被外人佔用後,雖然歸還了大部份,但還控制著一個角落,一家人仍未團圓。爭取歸還(日文稱為返還)沖繩成為日人的心結,有點像中國只欠台灣一塊未完整,念念不忘統一,成為衡量施政的標準。政府當然也希望青史留名。而且,全面恢復主權關乎最終能否與美國平起平坐,而不是被當做小弟弟甚至手下敗將,抬不起頭來。

但當時左翼的學運和工會很激進,反美情緒高漲,首相佐藤榮作遂私下委託國際關係學者若泉敬赴美,與白宮秘密談判。若泉并沒有公職,但與當時的白宮安全顧問Rostow(羅斯托)相熟,更獲後者引薦,獲總統Johnson(當時譯作詹森)接見。密談後,若泉獲白宮承諾:在兩三年內歸還沖繩,而且不帶條件。

不料協議還未落實,美國總統已換成尼克遜。而一朝天子一朝臣,羅斯托的位置也給了Kissinger(基辛格)。基辛格加了一個條件:要日方承諾,美國按日方要求撤走沖繩的核武器後,他朝若有需要,有權重新引入。但日方限於投降時簽訂的條款和國民情緒,無法公開接受這個條件,只好簽署秘密協定,但對外隻字不提。世上只有四個人知道有這份密議:尼克遜-基辛格與佐藤榮作-若泉敬,而若泉敬的身份只是平民。

美國依約,日本自1972年起恢復對沖繩行使主權,就像中國對港澳。日本表面上解了心結,但其實密議仍然有損主權,更出賣了沖繩人。時值冷戰和越戰高潮,美國在沖繩部署核彈頭,主要是針對中國和蘇聯,但令沖繩成為美國敵人攻擊的目標,沖繩人既懼且恨。無核返還一直是爭取的目標。現在被密議閹割而不知。

若泉因而深感內疚,於是私下到沖繩跪地謝罪,同時寫成對美談判回憶錄,以免萬一美國真的在沖繩重新部署核武,國人也有心理準備。

但書寫完後,若泉的胰臟癌也到了末期,1996年中簽署出版協議後,當日即離世,終年66歲。妻子此前的死,似乎也也與丈夫的遺憾有關。但片子有相當一部份只有日語,我看不懂,不敢確定。

對日人來說,此片傳達了兩個訊息:一是對履行密議有心理準備;二是歌頌若泉。此人不求名利權,對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從沖繩歸還後,他到靖國神社參拜和與現任東京都知事(市長)石原慎太郎相熟可以猜,此人是民族主義者,對中國人來說是右派。

但對我來說,看到片子美國歸還沖繩的年份1972才想起,這就是美國將釣魚台交給日本的同一年。現在明白了,美國將戰後代管的釣魚台劃歸沖繩,而不是距離上較近的台灣,因此變成隨沖繩一併給了日本。美國的這項劃分是出於地理上的認知,還是政治原因,例如覺得日本管釣魚台比較保險,擔心台灣會被大陸統一?

相信並非偶然,此片沒有交代:若泉以一介學者,為何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這樣buddy?首相又為何會繞過政壇,將關乎國運的頭號問題交由一個書生去全權代理?若泉會否是沒有官職的雙面人?

此片夾雜紀錄片和歷史演繹片兩種形式,有助於瞭解日人的psych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