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日 星期日

230903日夜29°C 73%:Waiting for海葵?

    一風剛過,一風又至。海葵的力度預料不及剛過的蘇拉,但會否打到正呢? 
    蘇拉最大的傷害,似乎是1,500宗塌樹。今天〈全政府動員〉掃走災後「遺物」,原則上正確。因為,在最短的時間內清除風後的路障和對公安的威脅,明週一百萬計的市民方能及時開學開工。
    但有說只出動「百人」,又似乎聲大過實。退役解放軍義助當然好,但人數有限。今後是否為災後盡快復原制訂manual,鼓勵更多公務員、關愛組織、NGO參與?
    加密檢查樹木的健康、四周草木/附著物的密度、土況,原則上可減少風後塌樹。但一棵樹會否被吹倒,除了內因,還看外因:霎時的風力、風向。目前的IT還未能估測這些霎時的變數。檢查樹木要幾頻密,要計成本效益。
    蘇拉無疑風力強、轉向突然,但最終「過譽」,似乎得力於傳媒,尤其是引述行內的看法,將問題推向極端。凡事有兩睇:冇專家唔得,但專家通常只管本身既專長,攻一點不及其餘。講風看風力、風向、離港的距離,完全正確。問題是:今天香港的居住環境、科技能力(預測氣候的準確性)、管治能力、政治心態…與歷史上最強颱風溫黛來襲的62年,不可同日而語,甚至可信多少吸取了5年前山竹的教訓。所謂交了學費,經一事長一智。
    講蘇拉威力的同時,應提醒市民:社會已吸取山竹的教訓,針對香港城市佈局的弱點,加強部署,同時鼓勵市民加強防護、保護家人。
    但今天看報,原來有人研究英治初期的風災史。結論似乎是:1874年一次過帶走2,000人(佔當時人口8%),學乖了。
    So?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