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150829六晨午後雲:要服《日本最長的一天/日》

   《日本最長的一天/日》指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前24小時裡,最高層的大約10人,主戰與主和的僵持,包括流產政變,最終靠天皇裕仁「聖斷」(拍板)。期間發生的事,日文裡記載甚詳(縱使中國人或許不信)。
   此片在67年,東寶就以創業35年的名義,請三船敏郎主演過。接著81年,日本的战争研究会出版同名著作。大陸摘譯英文版,名為《日本史上最长的一天-八一五投降纪实》。但不知有否略去不想國人知道的細節。
   我沒看過67年版,不知道今年的版本是否更「騙人」,只知新版也交代了投降前那半個月導致日本投降的關鍵,特別是美國原子彈8月6日下廣島和9日下長崎。英文片名《The Emperor in August》較中文來得貼切。
   安倍拒絕來華看閱兵後,新華社點名罵裕仁至死不肯道歉。天皇在日具有神聖的地位,比毛、鄧在大陸更不可批評。裕仁發動戰爭的責任不可推卸。但我不覺得他是主動出兵,而像是在日本文化裡,順應臣下眼中的「大勢」。
   這主要是日本1853年被西方強行開國不過50年,就擺脫落後晉身列強,在1894年和1905年連敗中俄兩大國,以致自以為比歐美白人優越,要以大和文化征服黃種人的東亞。當然還有現實中,地狹人稠、資源貧乏,要仿效白人尤其是大英帝國,到海外佔地殖民。
   一句話,日人自視為亞洲落後民族的救星。這種意念上的狂妄與現實中掠奪的需要,形成了蛇吞象的妄想。日人偷襲美國,與希特勒東西同時出擊,自取滅亡,是同樣的道理。
   德國若避開地大嚴寒的蘇聯,日本也不碰美國,讓其以門羅主義為名保持中立,繼續扮演世界工廠,對參戰方出口戰備補給,賺盡全世界的錢,戰事可以拖很久。中國人唯靠地大和時間來拖垮日軍。無理智的狂妄令日德自判死刑,只是重複歷史上霸王自絕的前例。
   戲裡的裕仁是仁君,以民為本,為了大和民族繼萬世開太平,寧可「屈辱」投降。但中國人怕更恨的是,戲裡真正的「英雄」是代表好戰派的陸軍大臣。
   日本當時戰機隸屬海軍,沒有獨立的空軍。但海軍的艦艇已被美軍消滅殆盡,不願再打。但陸軍自恃有一億國民為兵員,力主用自殺戰略與登陸的美軍拼。總理、外相等文官雖然也主和,但手中無槍就如中國人說嘴上無毛,拗唔過。
   陸軍大臣在開會時照例要代表同僚主戰,但內心其實是以天皇為上的溫和派、有涵養的君子,暗中壓住密謀暗殺總理、海軍大臣等「投降派」的狂熱軍人。後者使我想起三島由紀夫。
   及至8月9日連吃兩顆原子彈後,陸軍雖然也深知打不下去,但不肯接受投降後,天皇降格為英式虛君,也拒絕美軍進駐,要求「自治」:自行解散軍力、審訊戰犯、改革政治,有點像寧可剖腹,不能死在敵人刀下。你要這樣,我就與你死過!
   打破僵局唯靠須承受虛君化「屈辱」的天皇自己拍板。但得悉天皇錄下對全民的「終戰」廣播後,少壯派發動「兵諫」。他們不敢碰天皇,於是漏夜進佔皇宮和電台,搶奪錄音帶。但將帥忠於天皇,兵變不待黎明即告瓦解。天皇甚至不知道昨夜大件事。
   全民收聽天皇「玉音放送」(放送即廣播)之時,陸軍大臣在寓所剖腹,以示承擔戰敗令天皇屈辱的責任。
   戲裡唯一明顯的壞蛋是戰後被處死的甲級戰犯東條英機。他不但煽動少壯派政變,更暗示可以郁天皇
   我相信《一天》講的是事實,但不敢說沒有足以改變關鍵判斷的微妙遺漏。在芝加哥大學讀書時,就深知日人對歷史的認真非中國人可比。遠東圖書管裡,日文的中國地方誌比中國人自己做的更多更詳盡。換言之,中國人研究自己的鄉下,不能不懂日文。有人視為戰前日本間諜滲透中國的明證。但中國也有大量學生留日,為何不見中國間諜滲透日本社會這樣成功?不自我改進,唯怪對手茅,是阿Q的本性。
   日人軟實力遠勝,關鍵在性格陰、深、忍、細,以及出於拜物的原始宗教,特別尊重大自然。我們相反,自古相信人是萬物之靈,大自然任我而為,毛澤東的人定勝天、鄧小平的拿來主義都是中華傳統和馬列唯物的結合,但最終是不惜環境來開發。日人慢工出細火,不惜一切來保存傳統,我們只看眼前,過得海就是神仙。
   中日另一個重要的分別是,我們被經董仲舒閹割的儒學害死。孔子六藝的被刪淨禮與書。習射、御者,無腦的武夫也。樂則玩物喪志,丟給青樓戲子去娛人。數被視為商賈逐利所為。六藝裡既然唯禮書高,文人至上兩千年,社會精英都是空談治國,不懂生財護國,甚至無法獨力生存的書呆。
   國人以為,日人吃中華文化奶水長大。但其實唐以後,日人就不再以華為師。他們堅持習武,拒絕以文獨尊、科舉量才,避過了儒學治國的陷阱。習武vs習文根本的分別在於務實vs務虛:武講手,性命交關,首要實際,梁朝偉演的葉問話齋:講比武,一個企起身,一個倒下去,就係咁簡單!但文講口/筆,拗輸不會死人,隨你天馬行空,容易死雞撐飯蓋。
   所以,日人一被列強砲艦強行開國,就明白自己打不過,立即轉軚向列強學習. 隨後那十幾年,推翻守舊的幕府,恢復天皇的權威,全力引入西方軟硬件,包括戴高帽穿燕尾服用刀叉。我們清末的文人朝廷拗左幾十年「洋為中用」,到被列強瓜分,仍在反覆。 
   最能說明日人對先進外來事物了無反顧的是:戰國時代,不記得十六還是十七世紀,葡萄牙人將火槍帶到日本。軍閥(大名)一見能遙空傷人,立即買下。一年後,日人已仿製出可用的A貨,軍閥爭戰更上層樓。
   我們心知紀念勝利70週年的文化產品在國際上貽笑大方,故只好閱兵。由於文化相近,中日軟實力之差,更大過中美軟實力之差:
   宮崎駿;黑澤明、三船敏郎(張藝謀?);
   拉麵、壽司(中國菜位居世界前列,中餐館全球開花。但蘭州拉麵、上海小籠包、北京餃子、廣東雲吞麵能在西方無人不知嗎);
   圍棋(國際上有誰學、鬥中國象棋);
   柔道、空手道(我相信空手道十段打不過李小龍。但功夫無法有公認的分級制,在國際上比拼排名。因此,我們也搶柔道、空手道的奧運獎牌,沒有人來爭功夫名次)。
   當然還有漫畫.....
   最近隨家人陪一對歲半的BB初次出外旅行。沖繩五天,個人最大的成就是買到一瓶日本威士忌(圖)。主要是好奇:日本威士忌點會打倒蘇格蘭,獲選為世界第一?
   眾所週知,日本的西式麵包、糕點、法國餐也高居世界前列。我們若不屑拾西人牙慧,拿出自己的傳統來比拼呀!
  類似的差距不勝數。此文太長太粗糙,有機會再逐點改。
  即使講文,裕仁的投降演說也令中國人汗顏。日語古文,全文漢字但當中文看也可以看得懂。站在日人角度,用字妙到毫巔用「終戰」來避說投降,叫國民放下武器,但沒有承認戰敗。不得不服。

2 則留言:

Patrickov 提到...

西點太甜也有問題。中式糕點其實不差,甚至可以鹹代甜,恐怕也沒有其他國家可比。唐記若非跟珍珠奶茶一樣太多人,在下也會去幫襯。以前在北京廣州公幹,也發現中點普遍優於西點。

中國文化非一無是處,只是弱的地方太無可救藥而已。

Patrickov 提到...

也許有些中式優點主要問題是他國人確實難以模仿,而不是它本身不行所以無人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