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

150110六晴:不變的確可能是共識

   何俊仁擬否決政改後辭職逼公投。作為個人的抉擇,我尊重。但原來建制固反對,泛民也不buy。何在政界裡少有地忠厚正直,惜欠口才身材,吃力不討好。
   我相信日前有專欄說的:無論左中右都寧可不變。若左指泛民、右指建制,我一來中間偏左,二來年歲偏高,說實在的懶得再爭。此生看不到真的普選又如何?借用《聖經》說,人活著不是單靠投票。有普選難說會帶給我多少快樂,沒有大概也不會令我特別痛苦。
   為免動搖否決的意志,泛民否定白票可以理解。但我不反對用白票作為一種強烈的表態。特首難產本身也是一種制
   官方的三人組看來由女政務司扮哀兵博同情,看似平庸的律政司打著法律旗號扮中立,而看似最無性格的政制局長扮鷹。
   官方暗示,佔中後,建制拒絕增加提委會的民主成分。但反過來,佔中氣勢盛,又何嘗不是因為831的人大決定激化了社會?而最初提佔中、公提刺激中央,也是因為民主進展太慢,令激進有市場。
   說到底,過去這30年,中央急於洗脫鴉片戰爭的國恥,以為在政治上對港寧左勿右,與此同時放水,向錢看的港人就會愛國。完全錯判形勢。
   港人不錯民族感情弱。但除了150年的殖民薰陶,中央不敢提的是:
台灣和香港這兩塊曾被迫割讓給帝國主義的地方,同樣有養父母勝過生父母的尷尬:
   子女寄人籬下那段時間,英國和日本這兩對養父母是當時的豪強,管教不差。相反生父母中國禍患頻繁,令港人和台人看在眼裡。
   日人治台不錯高壓。但在明治維新的根基上,大量開發此前清朝任由其自生自滅的台灣,發展教育、工業,建造鐵路,令台灣的發展趕過同期內革命動盪的大陸。這令台灣人在1945年中國收回台灣後,覺得國民黨的管治不及日本人,成為親日的根源。
   這與一些港人揮舞龍獅旗,要求英國「重新」管起香港,是同樣的心理。
   這些人不錯只見中國之壞而不見其好。但中共先要承認頭60年治國的虧欠,誠心走向民主法治,才有可能贏得港人的心。現在的港人大都羞與中國為伍,用特區護照只是無奈的現實。
   港人重建歸屬或需兩三代人的時間,回歸十幾年在歷史上只是一霎那。何況,中國最近這十幾年管治不善,一派土豪氣,予世人以把柄。加上南來的人、資、才對彈丸之地造成巨大的壓力,令港人產生了強烈的自保。
   不承認自己的不足,只要求港人愛國,只會阿崩叫狗,愈叫愈走。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恐怕是有人覺得「大不了最後出拳頭解決一切」。雖則我不反對這種想法,不過這是因為反對者沒有想過要用武力作談判籌碼、又或者想乘機把自己的階級敵人(如李嘉誠)一併剷除而已。

Patrickov 提到...

單就帶領民主黨跟中聯辦談判、以及被揭發在立法會會議上看艷女圖片兩事,已足以令很多有志之士不同意把「忠厚正直」這四個字用來形容何俊仁。

匿名 提到...

看美女圖 總覺得很奇怪
如你所說 這種表裏不一 討好共黨 這種識時務的俊傑 狐狸 又怎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在立法會四處境頭的地方 太明顯的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