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妻家團了兩次年。海外親戚難得回來出差,只留幾天,一家人與他打邊爐提前團年。然後昨晚年三十與回來過年的長輩再正式團年,魚蝦蟹加「發財好市」(雖然全家無人經商、做金融地產)。
這兩次團年,非正日打邊爐,正日食正餐,正中大陸專家說的,老北京年夜飯吃宴席,年初一凌晨方吃餃子的一正一副安排。
年三十本來人人早收趕團年。但偏偏就在這天,林煥光公開批曾蔭權任內派錢,法庭開審闖軍營的四人,隱約顯示今後政治還會繼續激化。
看AD與MP年初一的新聞可見其取向。兩者都借過年上香來壓低對闖軍營案開庭的注意力,AD塞在《要聞港聞》的末尾。
MP引述29歲男被告招顯聰在庭上答辯時高呼:「專制殘暴,中國殖民政府,政治打壓。我,香港居民招顯聰,無罪!」但AD不提。
無他,有人想保護被告(日前發社論爲這類人士維權),有人想少刺激中央。
值得注意的是,四名被告僅15歲未成年的陳姓學生有律師代表。40歲的男被告張漢賢稱,政府當值律師拒絕代表他、招和29歲的女被告謝詠雯。
若屬實,這足以構成香港司法向共產黨叩頭的國際話題。
但以被告的行為看,到底是當值律師怕共產黨,不肯、不敢代表,還是被告有某些堅持,令當值律師難以代表,借來做大事件?
一樣米吃百樣人。對於千中無一的特殊信仰人物只能靜觀,避免讓其近身。你暴跳只會把他們抬上國際頭條,最好讓他們自己去面對市民,看希望「港人優先」的市民會否也逐漸覺得難頂。
*至於林煥光之言,曾政府盲派錢很容易明白。1960-70年代財爺夏鼎基的「積極不干預、大市場小政府」哲學孕育了幾代的AO,深信只要市場有最大的自由發揮,GDP就會有最大的增幅,由上層trickles down惠及下層。所謂「貧富差距」某種程度在所難免。只要繼續做大個派,就會減輕矛盾。
對夏鼎基信徒來說,增福利一來削弱基層拼搏的動力,二來是長遠的公共開支,而且人人想要更多、預期有增無已、講數沒完沒了,最終必定赤字。一次過派錢,對上位者冇手尾。但經濟常識說:助人脫貧不是派飯而是派犁鋤魚鉤。
福利產生預期、令人依賴的經濟dis-incentive,我完全同意。但人道高漲後,不再容忍放任自由五十年累積的貧富差距、民生惡性向地產傾斜。曾蔭權不顧民怨,死不放寬福利,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求捱完份工食長糧的傳統公務員心態。
現在梁振英無論是否為了沽名,建屋、扶貧以扭轉累積已久的放任自由後遺症有必要。但反過來,曾俊華作為曾蔭權那一代人,擔心花光儲備也完全有道理。
我相信曾俊華有素養,並非曾蔭權那種打工的奴才。香港的競爭力近年日減,端靠北水來繁榮。長遠會否又是靠大陸來支付一再上調的福利?(140201年初二後補:MP頭版頭《新華社兩長文列京對港貢獻 降失業率歸功自由行》)
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140129三晴暖:驚通脹不驚冇雞
明晚就是大年夜,冇雞吵翻天。但關鍵不在過年冇鮮雞食,而在雞商不滿強制殺雞賠償少。我與這行沒有關係。但以今天的物價,每隻賠30元直覺上是蝕本的。
快餐普及後,餐餐可食雞已經40年。差別是鮮vs雪。如今雪又分遠方運來掟得死人的急凍與鄰近地區屠宰不久的冰鮮。級別自然是鮮>冰鮮>急凍。請人食急凍,只怕被丟Lufsig。
我讀中學時,跟父親在他打工的書店寄住。除了過年,做牙方有雞。伙記連家眷近十人,每人一塊起兩塊止。不記得有沒有食過成隻雞髀。
當時雪櫃矜貴過今天的4K電視,肉類有鮮冇雪。由於「雪」貴重過鮮,將鮮雞放入冰格雪硬後再請人食,肯定更有face。
如今下午茶慣炸雞髀,兒童則愛麥樂雞(Google方知,麥當勞推出已滿30年)。過年重食雞,悶唔悶的呀!
近閱報,不是驚泰國的poor little rich girl死梗(注);烏克蘭像昔日的捷克斯洛伐克斬開兩半,東歸俄西歸歐;又或者埃及革命三年後又三年;阿蓋達分支在敘利亞重鎮實施伊斯蘭管治,……,而是金融海嘯5年半後,美歐經濟首次報喜(MP今說《英去年經濟增長1.9% 6年最高》),加上中國增長放緩不多、人仔升勢不止、香港續增自由行,物價將有漲無已。
日前在怡和街吃粢飯,原來已漲到17元。記得最低好像是12元。經常路過的春園街連鎖雲吞麵,由三年前的10元漲到15元。(140130後補:MP頭版頭《派飯基層成本10年飈近兩倍》)
幸虧月前已開始縮皮。停購十年來只用過一次的住院保險,有事入公院;母親的生果金倍增後,我削減了她的生活費。此外手機改用最廉價的網絡;銀行戶口由大行逐步轉往最senior-friendly的本地行。暫只省個「零頭」,但要為通脹加快預留緩衝的餘地。
昨去開戶方知,人仔兌港元直逼1.3,定期利率急降。中下層的衣、食看來有排加(中上層可買歐美貨)。敏感之年,北京爲免刺激港人,或會啃下部分人仔漲幅,但港人怕至少要頂七八成。人仔若三年後自由浮動,在市場上肯定比港幣「優先」,港人心理上更難頂。
去年遊客人次5,000萬,陸客佔七成,日均11萬(140130年初一後補:AD指港過夜客2,377萬人次《全球最多三連霸》。在5,000萬裡減去過夜客,也就是即日來回的陸客約2,600萬人次,日均7萬)。
現在全港18區連郊野公園都聞普通話。細察之下,有些可能是居民而非遊客。三年後,遊客若按計劃谷到7,000萬人次,陸客再增三成,消費行業有福,市民起居有苦。40歲以下的港人長在溫室環境,使用公共空間、設施時,肯定爭不過在無序競爭中成長、手舞強貨幣的陸客,矛盾更大。
崔家三口都是大陸移民。我在廣州讀小學。父母非粵籍,父母的親戚都在大陸。來港後又只能讀中文,感受不了土生港人和粵語/繁體對普通話/簡體的「優越性」。但或許年事漸長,去年起感到陸客的壓力。有需要爲再增三成作好心理甚至體能上的準備。
注:謝謝網友提醒,泰國是唯一未淪為殖民地的中南半島國家。但百多年前,大英帝國威過今天的美國,英國教化全球敬仰。泰皇特聘英國女家教,把一眾子女培養成文明的貴族;後來更按英制改行君主立憲。
但與英國不同,泰人視皇帝如神明。泰皇縱不治國,仍保有無上權威。總理在王前戰戰兢兢,軍方也不敢不敬。
泰皇以英爲師這段歷史,荷里活拍過兩次電影。Jodie Foster和周潤發主演的《Anna and the King》,以及更早「光頭佬」Yul Bryner和Deborah Kerr主演的歌舞片《The King and I》(國王與我)。未看過的話可Google。
快餐普及後,餐餐可食雞已經40年。差別是鮮vs雪。如今雪又分遠方運來掟得死人的急凍與鄰近地區屠宰不久的冰鮮。級別自然是鮮>冰鮮>急凍。請人食急凍,只怕被丟Lufsig。
我讀中學時,跟父親在他打工的書店寄住。除了過年,做牙方有雞。伙記連家眷近十人,每人一塊起兩塊止。不記得有沒有食過成隻雞髀。
當時雪櫃矜貴過今天的4K電視,肉類有鮮冇雪。由於「雪」貴重過鮮,將鮮雞放入冰格雪硬後再請人食,肯定更有face。
如今下午茶慣炸雞髀,兒童則愛麥樂雞(Google方知,麥當勞推出已滿30年)。過年重食雞,悶唔悶的呀!
近閱報,不是驚泰國的poor little rich girl死梗(注);烏克蘭像昔日的捷克斯洛伐克斬開兩半,東歸俄西歸歐;又或者埃及革命三年後又三年;阿蓋達分支在敘利亞重鎮實施伊斯蘭管治,……,而是金融海嘯5年半後,美歐經濟首次報喜(MP今說《英去年經濟增長1.9% 6年最高》),加上中國增長放緩不多、人仔升勢不止、香港續增自由行,物價將有漲無已。
日前在怡和街吃粢飯,原來已漲到17元。記得最低好像是12元。經常路過的春園街連鎖雲吞麵,由三年前的10元漲到15元。(140130後補:MP頭版頭《派飯基層成本10年飈近兩倍》)
幸虧月前已開始縮皮。停購十年來只用過一次的住院保險,有事入公院;母親的生果金倍增後,我削減了她的生活費。此外手機改用最廉價的網絡;銀行戶口由大行逐步轉往最senior-friendly的本地行。暫只省個「零頭」,但要為通脹加快預留緩衝的餘地。
昨去開戶方知,人仔兌港元直逼1.3,定期利率急降。中下層的衣、食看來有排加(中上層可買歐美貨)。敏感之年,北京爲免刺激港人,或會啃下部分人仔漲幅,但港人怕至少要頂七八成。人仔若三年後自由浮動,在市場上肯定比港幣「優先」,港人心理上更難頂。
港鐵再增三成陸客容得下?(MP1月26日) |
現在全港18區連郊野公園都聞普通話。細察之下,有些可能是居民而非遊客。三年後,遊客若按計劃谷到7,000萬人次,陸客再增三成,消費行業有福,市民起居有苦。40歲以下的港人長在溫室環境,使用公共空間、設施時,肯定爭不過在無序競爭中成長、手舞強貨幣的陸客,矛盾更大。
崔家三口都是大陸移民。我在廣州讀小學。父母非粵籍,父母的親戚都在大陸。來港後又只能讀中文,感受不了土生港人和粵語/繁體對普通話/簡體的「優越性」。但或許年事漸長,去年起感到陸客的壓力。有需要爲再增三成作好心理甚至體能上的準備。
注:謝謝網友提醒,泰國是唯一未淪為殖民地的中南半島國家。但百多年前,大英帝國威過今天的美國,英國教化全球敬仰。泰皇特聘英國女家教,把一眾子女培養成文明的貴族;後來更按英制改行君主立憲。
但與英國不同,泰人視皇帝如神明。泰皇縱不治國,仍保有無上權威。總理在王前戰戰兢兢,軍方也不敢不敬。
泰皇以英爲師這段歷史,荷里活拍過兩次電影。Jodie Foster和周潤發主演的《Anna and the King》,以及更早「光頭佬」Yul Bryner和Deborah Kerr主演的歌舞片《The King and I》(國王與我)。未看過的話可Google。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140127一之二:佔中獲助一臂力
佔中的人有福了,習總看你們辛苦,幫你們一把。
許志永(圖:他太太原來是我同宗)維權判四年雖不及李旺陽以殘疾之軀「自殺」震撼,但仍會助長普選抗共的心理。
我不是佔中擁躉,但明白知識中產對建制壟斷政制50年的憤慨、對中共富而不仁的厭惡、對強國人挾200倍之眾加強勢貨幣湧到的恐懼。你佔著茅坑已太久,現在很難怪他們佔中。
至於說暴力殃民、嚇走投資、日損十幾億,基本上是建制作大來嚇人。
佔中不排除像近年那樣,入夜後阻塞中環的通衢大道,但我想不敢在繁忙時間癱瘓中環,被全城恨丟「路姆西」。投資者也不會因為幾十年一遇的佔中而不來港。說白了,現在來港投資,醉翁之意在GDP坐二望一的大陸,只用港作後勤。
暴力說更只是早期官方公民教育靠嚇的慣技,就如一吸煙人頭就變骷髏頭這類如今肯定被告失實的廣告。但港人見槍就震,見血就叫,至今最暴力的集體行動只是chok鐵馬、衝封鎖線,以國際角度看只是運動前的熱身。
個別佔中者或會失控,與臨場挑戰的反佔中者毆打。但絕大部分會像1963年美國馬丁路德金帶領黑人March on Washington,以《We Shall Overcome》的心情抗爭。
至於有人估計日損十幾億,我不敢說沒有根據。但用直接的利益來解釋人類所有的行為、作為社會進步唯一的準則,近乎自欺。除非認定唯金錢可衡量的事物方有意義,否則哲人、教主、詩人、……的貢獻(或者有人認為是禍害)如何計算?一些歷史里程碑又應如何折算成utility(即使是負數)?
這並非把佔中比諸古今中外的平權壯舉。但希望經濟學家能像看待佔中那樣,爲人類的里程碑給出個$,令我等知所進退。如果不是辛亥革命壓低了中國GDP 15%,民國上軌道之前,GDP每天損失500萬美元,中國早就躋身強國之林。孫大炮該死!希望大學者敢於爲歷史蓋棺論定。
我很少看佔中新聞,不知道怎樣個佔法。但應該不敢堵塞地鐵出入口、畢打街與德輔道中交界。如果只是在行人道上紮營,市民仍可上下班,寫字樓得以維持運作,電子化的金融交易受影響更微。真正受影響的是商店和來中環看名醫的病人。佔中人士應組織醫療人員協助病人通過。
許志永(圖:他太太原來是我同宗)維權判四年雖不及李旺陽以殘疾之軀「自殺」震撼,但仍會助長普選抗共的心理。
我不是佔中擁躉,但明白知識中產對建制壟斷政制50年的憤慨、對中共富而不仁的厭惡、對強國人挾200倍之眾加強勢貨幣湧到的恐懼。你佔著茅坑已太久,現在很難怪他們佔中。
至於說暴力殃民、嚇走投資、日損十幾億,基本上是建制作大來嚇人。
佔中不排除像近年那樣,入夜後阻塞中環的通衢大道,但我想不敢在繁忙時間癱瘓中環,被全城恨丟「路姆西」。投資者也不會因為幾十年一遇的佔中而不來港。說白了,現在來港投資,醉翁之意在GDP坐二望一的大陸,只用港作後勤。
暴力說更只是早期官方公民教育靠嚇的慣技,就如一吸煙人頭就變骷髏頭這類如今肯定被告失實的廣告。但港人見槍就震,見血就叫,至今最暴力的集體行動只是chok鐵馬、衝封鎖線,以國際角度看只是運動前的熱身。
個別佔中者或會失控,與臨場挑戰的反佔中者毆打。但絕大部分會像1963年美國馬丁路德金帶領黑人March on Washington,以《We Shall Overcome》的心情抗爭。
至於有人估計日損十幾億,我不敢說沒有根據。但用直接的利益來解釋人類所有的行為、作為社會進步唯一的準則,近乎自欺。除非認定唯金錢可衡量的事物方有意義,否則哲人、教主、詩人、……的貢獻(或者有人認為是禍害)如何計算?一些歷史里程碑又應如何折算成utility(即使是負數)?
這並非把佔中比諸古今中外的平權壯舉。但希望經濟學家能像看待佔中那樣,爲人類的里程碑給出個$,令我等知所進退。如果不是辛亥革命壓低了中國GDP 15%,民國上軌道之前,GDP每天損失500萬美元,中國早就躋身強國之林。孫大炮該死!希望大學者敢於爲歷史蓋棺論定。
我很少看佔中新聞,不知道怎樣個佔法。但應該不敢堵塞地鐵出入口、畢打街與德輔道中交界。如果只是在行人道上紮營,市民仍可上下班,寫字樓得以維持運作,電子化的金融交易受影響更微。真正受影響的是商店和來中環看名醫的病人。佔中人士應組織醫療人員協助病人通過。
140127一:久未上博,先祝李娜
海外長輩來家暫住,加上賦閒了一年後,今年來了兩個差事,「博事」只好暫擱。
差事雖然都來自朋友,但不趕的就不是freelance。差事B今凌晨方交出測試版。趁僱主過目再上博。但距離上文已足足一周,每晨閱報的筆記累積太多,不知從何說起,只能隨意!
祝李娜二度奪「網」(圖,外電)。31歲了,大滿貫來日無多,希望好來好去。
國家乒乓隊總教練劉國梁獲引述說,李娜對「贏輸都能坦然面對。這是目前我們(吃國家飯的運動員)做不到的」。
現代的運動源自古希臘。中國運動員從民族性出發,勤奮拼搏,專攻技術。但實用主義:成王敗寇,一將功成萬骨枯,少了西方人在運動裡更重要的貴族性:勇氣,團隊,榮譽。
這裡的榮譽不是掛金牌舉獎杯、揮舞獎金的意氣風發,而更像中文所謂的清譽。這就是:我來了,我拼了,我完成了,我尊重公平的賽果,爲勝利者歡欣,以盡力的落敗為榮,我會繼續努力。中國人輸了就四大皆空,怨天尤人。
純靠獎牌博取掌聲、無法藉精神令世人景仰的體育明星一落台就被遺忘,成不了legend。
同樣是運動,希望以19歲之齡刷新撒哈拉4 Deserts越野長跑最年輕記錄的正生書院學生鄧信彥順利完成250公里賽程,成功入讀中大體育系。(見昨AD)
差事雖然都來自朋友,但不趕的就不是freelance。差事B今凌晨方交出測試版。趁僱主過目再上博。但距離上文已足足一周,每晨閱報的筆記累積太多,不知從何說起,只能隨意!
祝李娜二度奪「網」(圖,外電)。31歲了,大滿貫來日無多,希望好來好去。
國家乒乓隊總教練劉國梁獲引述說,李娜對「贏輸都能坦然面對。這是目前我們(吃國家飯的運動員)做不到的」。
現代的運動源自古希臘。中國運動員從民族性出發,勤奮拼搏,專攻技術。但實用主義:成王敗寇,一將功成萬骨枯,少了西方人在運動裡更重要的貴族性:勇氣,團隊,榮譽。
這裡的榮譽不是掛金牌舉獎杯、揮舞獎金的意氣風發,而更像中文所謂的清譽。這就是:我來了,我拼了,我完成了,我尊重公平的賽果,爲勝利者歡欣,以盡力的落敗為榮,我會繼續努力。中國人輸了就四大皆空,怨天尤人。
純靠獎牌博取掌聲、無法藉精神令世人景仰的體育明星一落台就被遺忘,成不了legend。
同樣是運動,希望以19歲之齡刷新撒哈拉4 Deserts越野長跑最年輕記錄的正生書院學生鄧信彥順利完成250公里賽程,成功入讀中大體育系。(見昨AD)
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140121二陰暖:就大報換總事申報利益
今年政改/佔中加上六四25週年。知識報此時來換老總,觸動新聞人的神經,反對聲浪排山倒海。但我的新聞觀沒有那樣先進,昨才趁趕工間歇草了一文,但忙中未申報利益。
該報被指「幕後黑手」的高層是我在《壹週刊》創刊期間的同事;被視為「狼來了」的新老總是我在壹仔之前任職的《亞洲週刊》期間同事。
但工種有別,當年做同事時就很少交集,別後的「見面」只限於見報。
「黑手」當時是記者頭,社會線路很廣。但我慣坐案頭,再者不管港聞。在新聞流程上,記者和編輯分處上下游,工作場合一在室外一在室內,上下班的時空都不同。我與這位同事當時主要在編輯會議上見。但各管各的,很少交叉。
「狼」更最多打過照面。這位先生是老總去大馬聘請的當地人,在KL生活、上班。在電腦前時代,與老總靠長途電話和傳真聯繫。我們在港的編輯只是sub他傳來的手稿。外地的記者大概一年半載來港編輯部述職一次,由老總帶著他巡迴與各同事打招呼。可能因此hi過。
這次他的大名見報,我起初沒有印象。後來看他在《亞》刊的年期,方知同過事。
這次他的大名見報,我起初沒有印象。後來看他在《亞》刊的年期,方知同過事。
我怕講傳媒行內事,因為知道自己說不清。媒體一則涉及公眾利益,帶有意識形態,左vs右、上vs下差天同地(除非要開飯,我猜没有人每天看完《蘋果》和《文匯》,又或者《明報》和《東方》)。
二則「文人」主導。但新聞不論文字影音,難以量化優劣,往往主觀取決。就如我昨天說,香港兩位報界icons,要問誰的筆更健、立論更精闢,先看你的價值觀,次看文字口味,並無公認的答案。行內的偏好,我尊重但遠離。最怕愈辯愈不明,像藝人fans那樣糾黨結派與對手鬥。
我關不關心本行?關心!只不過不是務虛的課題。我希望亞視不成功就成仁,希望港視爲市民提供公允的選擇,希望很快就有第二個非華裔的粵語記者,希望英文媒體多反映「人」情,讓「鬼」也能融入人間,希望港產片勿只識玩警匪鬥法,希望到處有免費Wi-Fi,希望社會媒體更有內涵,希望IT方便長者,……。
在報上寫了近十年傳媒。但停寫幾年後,已不記得最後何時見報。昨趁海外家人回港前,去長期光顧的古董店理髮,難得拜讀幾年前每週寫的《都市日報》。獨家頭條是根正苗紅的局長座駕在中環禁區亂泊,阻住巴士上落。在大事頻發的今天只是「雞毛蒜皮」。但手機時代影像確鑿,切合民情,總算eye-catching。Wish them well.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140120一陰暖:最忌志大才疏
港人目前之反共,或超過67年左派暴動時。今年政改攤牌,除非習近平的改革和梁振英籠絡基層短期內有成,反共將繼續主導政治大勢。
《施政報告》扶貧雖獲受落,但放任經濟50年來成效傲視全球,根深蒂固。加上這次中產冇著數,而文化人位居中產,務虛為榮,不愁衣食但又不求發財,憎有錢人,但對基層缺乏感情,只熱衷於理念。輿論隨時可以翻盤。
或因此,文化人最愛的知識報此時來換總編,反對聲浪之大始料不及。但問題比反國教低幾個層次,恐怕很難再次打到當局趴地,爲佔中/普選動員。
報館既是私產,又無須領牌。全港約有20份中文報紙,說不上壟斷。這與教育由政府出資、嚴格監管,近乎壟斷,不可同日而語。學生受限於地區,學校和教材選擇少,但百年樹人影響人的一生,無論對師長還是青少年,與少一份知識報看的切身利害差天同地。
文人再努力炒,公眾對於報館換老總也不可能像反國教那樣同仇敵愾。
金庸50-80年代文人辦報,先以言得財,繼挾言兼「政」,北京禮遇,港英也另眼相看。戰後言、財、政兼收的報老闆,至今僅此一人。同樣以文人辦報成一代宗師的健筆對手淡泊權力,也不像金庸那樣愛國,只有文財,少了政治這瓣。
但金庸無後代接班,不得不外求,看錯接班人,英名喪盡。轉手後的報紙志大才疏,使命與能力不成正比。借用蘇東波的話,「無夢令人俗」,但有夢「無能令人仆」。
最近連日用自己做頭版頭條後,終於換話題。但一下子變成《西貢大嶼山50牛對調 團體質疑致病致瘦》。你多久去一次大嶼山、西貢?去的話又碰見多少流浪牛?流浪牛與市民的比例有多大?除非避談自己、人道成魔或者想改為英文報,看不出為何當天全港最需要關心流浪牛。
現實裡,做夢容易圓夢難。但講好不講壞、准讚不准鬧的美式教育把「人生而平等」的法律「虛權」無限延伸,予人生活現實的錯覺,確信他人做到的,自己也都做得到,他人有的,我也可以擁有。從小養成這種錯覺,一旦落空,就容易崩潰。
近日一名不欲返英繼續學業的中產青年,就懷疑爲此尋死。他的父母不像特別功利苛求。
知識報最熱心於推廣這種美國觀,但自己身體力行,也深受其害。報格與能力脫節,說服不了受眾,反增笑柄。
《施政報告》扶貧雖獲受落,但放任經濟50年來成效傲視全球,根深蒂固。加上這次中產冇著數,而文化人位居中產,務虛為榮,不愁衣食但又不求發財,憎有錢人,但對基層缺乏感情,只熱衷於理念。輿論隨時可以翻盤。
或因此,文化人最愛的知識報此時來換總編,反對聲浪之大始料不及。但問題比反國教低幾個層次,恐怕很難再次打到當局趴地,爲佔中/普選動員。
報館既是私產,又無須領牌。全港約有20份中文報紙,說不上壟斷。這與教育由政府出資、嚴格監管,近乎壟斷,不可同日而語。學生受限於地區,學校和教材選擇少,但百年樹人影響人的一生,無論對師長還是青少年,與少一份知識報看的切身利害差天同地。
文人再努力炒,公眾對於報館換老總也不可能像反國教那樣同仇敵愾。
金庸50-80年代文人辦報,先以言得財,繼挾言兼「政」,北京禮遇,港英也另眼相看。戰後言、財、政兼收的報老闆,至今僅此一人。同樣以文人辦報成一代宗師的健筆對手淡泊權力,也不像金庸那樣愛國,只有文財,少了政治這瓣。
但金庸無後代接班,不得不外求,看錯接班人,英名喪盡。轉手後的報紙志大才疏,使命與能力不成正比。借用蘇東波的話,「無夢令人俗」,但有夢「無能令人仆」。
最近連日用自己做頭版頭條後,終於換話題。但一下子變成《西貢大嶼山50牛對調 團體質疑致病致瘦》。你多久去一次大嶼山、西貢?去的話又碰見多少流浪牛?流浪牛與市民的比例有多大?除非避談自己、人道成魔或者想改為英文報,看不出為何當天全港最需要關心流浪牛。
現實裡,做夢容易圓夢難。但講好不講壞、准讚不准鬧的美式教育把「人生而平等」的法律「虛權」無限延伸,予人生活現實的錯覺,確信他人做到的,自己也都做得到,他人有的,我也可以擁有。從小養成這種錯覺,一旦落空,就容易崩潰。
近日一名不欲返英繼續學業的中產青年,就懷疑爲此尋死。他的父母不像特別功利苛求。
知識報最熱心於推廣這種美國觀,但自己身體力行,也深受其害。報格與能力脫節,說服不了受眾,反增笑柄。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140119日暖晴:一路向東海濱行
昨午去郵政總局,事沒辦成,見陽光普照,試沿著海濱行去銅鑼灣,看新路完成得如何。
過了大會堂方想起,有人持英治旗闖軍部事件近日未見報,是進入司法程序還是小事化無,免予佔中更多的話題?
本博當時說,港警若因而常駐軍部門口,有損軍人威嚴,不常駐又怕有人食過翻尋味。但再想之下,仍以不駐爲好。
昨午路經軍部時,門口真有一輛警車。一個便裝在路旁,兩個軍裝邊走出來邊與營內揮手,狀似簽到。
經過門口時掃了一眼,見比以往一左一右各有一軍人手握胸前的衝鋒槍站崗,門的左邊多了一位軍人,兩手在身後互握挺立。直覺上是因應闖門事件。當時門口無徒手的軍人,兩名持槍者措手不及。結果要請營內的軍人趕來,將闖入者推出門外。持槍者幸未出手,否則怕有人大叫共軍用槍傷人,媒體會趁機帶領我們回想六四的鎮壓!
過了軍部是政總。草地上星羅棋布,當初說給市民休憩算是有交代。朝海望去,見接連有單車沿長廊東行。好奇之下也落長廊向東,看能走多遠。原來眾人是爲海濱開闢單車徑petition。友人裡的單車友若在港,肯定會加入。
政總以東的一段長廊仍未完成,逶迤的通道引向已有一年未到過的美軍商場。以往要做事時,經常去Fleet Arcade二樓買美國雜誌。由於爲美軍服務,商品按美金價乘7.8,不另加利潤。地面和二樓店鋪不變,冷清如昔,但一樓全層改為意大利餐廳。
由於隔涉,美軍商場一向只有美僑和「美國派」的人會專程光顧。海濱長廊貫通後,人流會多一些。但美軍設施比解放軍總部更擔心安全,商場三樓是服務軍人的領事部,不一定想旺一些。
美軍商場對面是演藝學院,再往東是藝術中心、怡東酒店、會展中心,然後是華潤/鷹君/新鴻基block。80年代後期住在俗稱「大佛口」的灣仔頭時,走過來灣仔北不須十分鐘,常來看戲、看海。當時鷹君樓下還有小眾戲院「新華」。現在要去油麻地站的百老匯電影中心。華潤正在翻新,且看能否振衰起敝。
昨午沒有走到銅鑼灣。途中想起過年該買些staple(年貨不由我決定),在「中環廣場」處南拐回灣仔。天橋下的Deli France大鋪易主,正在裝修。軒尼詩道上的「價真棧」門口則有多個拖喼在守候,收銀處神龍不見尾。只好pass,改去連鎖食肆休憩。幸而飲過奶茶後,灣仔道上的價真棧人沒有軒尼詩道多,立即買麵作為儲備。回程路過莊士頓道的阿信,又補了點貨。
昨天難得地看到自己熟悉環境的變化。中學時主要住深水埗,初出道時住北角,初回港住灣仔,如今住中環。或因生活上求便捷和平民,四個區裡,最討厭可能是中環。雖然熱鬧,但無sense of belonging,夾在人流裡就像Camus筆下的《異鄉/陌生人》,total的alienation。
過了大會堂方想起,有人持英治旗闖軍部事件近日未見報,是進入司法程序還是小事化無,免予佔中更多的話題?
本博當時說,港警若因而常駐軍部門口,有損軍人威嚴,不常駐又怕有人食過翻尋味。但再想之下,仍以不駐爲好。
昨午路經軍部時,門口真有一輛警車。一個便裝在路旁,兩個軍裝邊走出來邊與營內揮手,狀似簽到。
經過門口時掃了一眼,見比以往一左一右各有一軍人手握胸前的衝鋒槍站崗,門的左邊多了一位軍人,兩手在身後互握挺立。直覺上是因應闖門事件。當時門口無徒手的軍人,兩名持槍者措手不及。結果要請營內的軍人趕來,將闖入者推出門外。持槍者幸未出手,否則怕有人大叫共軍用槍傷人,媒體會趁機帶領我們回想六四的鎮壓!
過了軍部是政總。草地上星羅棋布,當初說給市民休憩算是有交代。朝海望去,見接連有單車沿長廊東行。好奇之下也落長廊向東,看能走多遠。原來眾人是爲海濱開闢單車徑petition。友人裡的單車友若在港,肯定會加入。
政總以東的一段長廊仍未完成,逶迤的通道引向已有一年未到過的美軍商場。以往要做事時,經常去Fleet Arcade二樓買美國雜誌。由於爲美軍服務,商品按美金價乘7.8,不另加利潤。地面和二樓店鋪不變,冷清如昔,但一樓全層改為意大利餐廳。
由於隔涉,美軍商場一向只有美僑和「美國派」的人會專程光顧。海濱長廊貫通後,人流會多一些。但美軍設施比解放軍總部更擔心安全,商場三樓是服務軍人的領事部,不一定想旺一些。
美軍商場對面是演藝學院,再往東是藝術中心、怡東酒店、會展中心,然後是華潤/鷹君/新鴻基block。80年代後期住在俗稱「大佛口」的灣仔頭時,走過來灣仔北不須十分鐘,常來看戲、看海。當時鷹君樓下還有小眾戲院「新華」。現在要去油麻地站的百老匯電影中心。華潤正在翻新,且看能否振衰起敝。
昨午沒有走到銅鑼灣。途中想起過年該買些staple(年貨不由我決定),在「中環廣場」處南拐回灣仔。天橋下的Deli France大鋪易主,正在裝修。軒尼詩道上的「價真棧」門口則有多個拖喼在守候,收銀處神龍不見尾。只好pass,改去連鎖食肆休憩。幸而飲過奶茶後,灣仔道上的價真棧人沒有軒尼詩道多,立即買麵作為儲備。回程路過莊士頓道的阿信,又補了點貨。
昨天難得地看到自己熟悉環境的變化。中學時主要住深水埗,初出道時住北角,初回港住灣仔,如今住中環。或因生活上求便捷和平民,四個區裡,最討厭可能是中環。雖然熱鬧,但無sense of belonging,夾在人流裡就像Camus筆下的《異鄉/陌生人》,total的alienation。
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140113一:梁振英「泰」有趣
「先進」:港人虐傭趕上世界水平。這次印傭Erwiana受虐之恐怖遠過於去年判五年半一案。法律上最重的刑期是多少?
敗筆:最愛吟詩以明志的溫家寶親筆去函吳康民,重申絕不以權謀私,但未舉一樣實事爲「赤條條來到世上,乾乾淨淨離開人間」作證。我可以相信他個人不涉及家人貪腐的傳聞。但在中華傳統裡,能齊家方能治國。若此又何以令人相信他治國的能耐?
Poor little rich girl:難為泰國的靚女總理,辭職不是,不辭又不是。以形勢看,她捱不到投票那天。有民主無法治是發展中地區戰後由殖民主送上民主的通病。民主作為嗟來之食,未經奮鬥轉化爲國人內在的核心價值,純屬遊戲形式。開出來的結果若不稱心,很容易翻檯。就像美國西部片裡的賭局,人人左手在桌面開牌,右手在桌下暗握槍柄。一不服氣或懷疑對手作弊就翻桌拔槍,甚至就在檯底「扳雞」。
梁振英「泰」有趣:這份《施政報告》從經濟角度看是逐步糾正港英戰後放任哲學造成的貧富懸殊、地產獨大後遺症;從泛民角度看是收買現實的基層來壓理想的中產,保送保守的政改過關。
但有趣的是,泰國剛好因為上任總理他信「收買」選票佔多數的農民來壓城市中產,令後者不滿。但中產在選票上鬥不過佔多數的農民,於是用封鎖首都的民主外手段,欲把他信家族逐出政壇甚至國境。港泛民現在也準備用佔中來逼使建制開放政治。港建制和中方怕會借泰國來「恫嚇」港人、貶抑泛民。
剛來了一些兼差,當晚要趕。暫且寫到這裡,容後再續。
敗筆:最愛吟詩以明志的溫家寶親筆去函吳康民,重申絕不以權謀私,但未舉一樣實事爲「赤條條來到世上,乾乾淨淨離開人間」作證。我可以相信他個人不涉及家人貪腐的傳聞。但在中華傳統裡,能齊家方能治國。若此又何以令人相信他治國的能耐?
Poor little rich girl:難為泰國的靚女總理,辭職不是,不辭又不是。以形勢看,她捱不到投票那天。有民主無法治是發展中地區戰後由殖民主送上民主的通病。民主作為嗟來之食,未經奮鬥轉化爲國人內在的核心價值,純屬遊戲形式。開出來的結果若不稱心,很容易翻檯。就像美國西部片裡的賭局,人人左手在桌面開牌,右手在桌下暗握槍柄。一不服氣或懷疑對手作弊就翻桌拔槍,甚至就在檯底「扳雞」。
梁振英「泰」有趣:這份《施政報告》從經濟角度看是逐步糾正港英戰後放任哲學造成的貧富懸殊、地產獨大後遺症;從泛民角度看是收買現實的基層來壓理想的中產,保送保守的政改過關。
但有趣的是,泰國剛好因為上任總理他信「收買」選票佔多數的農民來壓城市中產,令後者不滿。但中產在選票上鬥不過佔多數的農民,於是用封鎖首都的民主外手段,欲把他信家族逐出政壇甚至國境。港泛民現在也準備用佔中來逼使建制開放政治。港建制和中方怕會借泰國來「恫嚇」港人、貶抑泛民。
剛來了一些兼差,當晚要趕。暫且寫到這裡,容後再續。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140114二晴寒:又一個......
連日趕工,荒疏博事,間中草了幾句都擱下。今天改為擱下工作,為友人補一次博。
昨晚接來函,有同窗的兄長海外開車途中心臟病發走了。事發時已停車路旁,但途人發覺時已不及送院。
同窗的兄長也畢業於同一中學,高我三屆。母校當時長在數學,而離世的學長正是數學天才,全校知名。
他為人豁達熱忱。留學難不倒他,但取得高級學位後,不留美攻堅博獎,而是浪跡發展中地區,使我想起爲三船敏郎在《用心棒》(日文的保鏢,音yojimbo)爲小民除暴安良。後來回美以科研為業,直到退休。
他當年也參與保釣,但淡泊名利,甘當群眾。我與他胞弟同年畢業,在美時見過他幾次。
願他走好。
就快過年,不想說不吉利的話。但Mandela、邵逸夫、以色列硬漢Sharon……,人再顯赫、健康、有資源、受愛戴,最終還是要走的。這是地球得以維持循環的鐵律。人人過百歲,莫說地球容不下,子孫也嫌你負累。
上述三大人物最後的日子,相信他們自己都覺得難過。走得是福。
最近古巴的Fidel再度現身,祝他多活些日子。我並非他的擁躉,對卡斯特羅版社會主義覺得很無奈。但一個窮小島與咫尺之外的頭號強國鬥足50年,誓不低頭。當然,苦的是百姓,但單單這個大衛vs歌利亞現實版就值得敬佩。
可幸他交棒給胞弟後,古巴也終於走上經改之路,希望快點向好。
要數同期的偉人,首先想到李光耀。這個現代Machiavelli在大國環繞的壓力下,帶領一個小過香港的島獨立、安居、致富五十年。
他長期秉承華式威權,國人少了不少自由。但問國人寧可像幾個鄰國還是「獨善其身」,絕對是兩難的抉擇。
李老雖然傳子,但教子有方,起碼不是把國人交給什麼正恩、瓜瓜。看不出新加坡會在他身後崩塌。
李先生著作等身,但都是官方版本。還望切實留下一生的記錄,供後世思考。
昨晚接來函,有同窗的兄長海外開車途中心臟病發走了。事發時已停車路旁,但途人發覺時已不及送院。
同窗的兄長也畢業於同一中學,高我三屆。母校當時長在數學,而離世的學長正是數學天才,全校知名。
他為人豁達熱忱。留學難不倒他,但取得高級學位後,不留美攻堅博獎,而是浪跡發展中地區,使我想起爲三船敏郎在《用心棒》(日文的保鏢,音yojimbo)爲小民除暴安良。後來回美以科研為業,直到退休。
他當年也參與保釣,但淡泊名利,甘當群眾。我與他胞弟同年畢業,在美時見過他幾次。
願他走好。
就快過年,不想說不吉利的話。但Mandela、邵逸夫、以色列硬漢Sharon……,人再顯赫、健康、有資源、受愛戴,最終還是要走的。這是地球得以維持循環的鐵律。人人過百歲,莫說地球容不下,子孫也嫌你負累。
上述三大人物最後的日子,相信他們自己都覺得難過。走得是福。
最近古巴的Fidel再度現身,祝他多活些日子。我並非他的擁躉,對卡斯特羅版社會主義覺得很無奈。但一個窮小島與咫尺之外的頭號強國鬥足50年,誓不低頭。當然,苦的是百姓,但單單這個大衛vs歌利亞現實版就值得敬佩。
可幸他交棒給胞弟後,古巴也終於走上經改之路,希望快點向好。
要數同期的偉人,首先想到李光耀。這個現代Machiavelli在大國環繞的壓力下,帶領一個小過香港的島獨立、安居、致富五十年。
他長期秉承華式威權,國人少了不少自由。但問國人寧可像幾個鄰國還是「獨善其身」,絕對是兩難的抉擇。
李老雖然傳子,但教子有方,起碼不是把國人交給什麼正恩、瓜瓜。看不出新加坡會在他身後崩塌。
李先生著作等身,但都是官方版本。還望切實留下一生的記錄,供後世思考。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140108三陰暖:嚴寒的記憶
美國聖誕新年嚴寒,多個城市創下百年低溫。原因是polar vortex(極地渦旋),亦稱polar cyclone、……。
但其實,美國以北還有全球第二大國的加拿大,理應更冷。但或許凍慣,除了多倫多聖誕暴雪中斷纜停電,未見加國叫苦。這就是話語權之別:你我只知CNN,不知CBC。
看美國嚴寒,第一個想起的是一個每年由北方明州回來過冬的友人。明州首府近日的wind chill factor(WCF,風寒指數),亦即溫度加寒風的凍感相當於-45℃。香港雖已屬多年罕見的寒冬,室內尤其「陰濕」,但明州人怕披件風褸就夠。
我60/70年代在美國北部的芝加哥住過7年。北美不像中國,沒有東西走向的大山,寒風自北極長驅而下,橫掃加拿大,直達美國中部。美國大概最南的四分一才無雪。
論氣溫,芝加哥遠低於美國平均值。加上市中心的密歇根湖大如海,湖風凜冽,WCF效應得人驚。但這個「Windy City」相對美國最北的州份Montana、North Dakota、Minnesota,冷得來又相對溫和。
在芝加哥時二十出頭,雖然每年總有幾天低於0°F(-18℃。美國自恃夠大夠富,至今全球獨守呎、磅、加侖這套連英國都已不用的度量衡),一件mohair外罩parka就捱過了冬天。
校園附近最冷的大概是東西走向的大街South 55th St.。街上有當時唯一的銀行和超市,每隔幾天總得走一次。由於離東邊的大湖只有幾條街,加上屋少空曠,湖風撲面。但在0°F的WCF裡,拉緊parka加快步子也就頂過去了。
芝加哥前天創下的低溫紀錄是-27℃。我在的時候,好像試過-10°F亦即-23℃。
芝加哥那7個冬天,最「keng」的一次是71年1月8日保釣示威。當天適逢幾年一遇的嚴寒。湖邊商廈顯示的溫度是8°F,但強風吹到人搖晃,形成-30°F的WCF。在幾乎無人上街的日子裡,幾百個台港學生遊行到台灣國府和日本總領館外抗議。
當時還沒有羽絨,學生也穿不起毛皮。面對湖邊的強風,「冷」圍巾和手套有等於冇。在戶外停留了大約半小時就頭痛若裂、耳朵痲痹、手腳僵硬。想起有人說東北冬天一摸耳朵就掉,人人都以為這下子死梗。
但抗議總不能半途而廢,只好繼續捱埋餘下的一個小時路程。幸虧回到室內後,大約一個鐘頭就恢復了知覺,沒有人出事。
但上了年紀後,變得怕冷。許是母親遺傳,我體質偏虛,手凍腳凍。現在冬天去芝加哥,怕要穿登山的羽絨。
但回紐約過冬應頂得住。近日的百年低溫-15℃還不到0°F。只要不是最冷那天逛Central Park、站在大街等巴士,應該沒問題。
AD元旦翌日轉載湖北漫畫家今冬上京的感受,覺得所謂北方比南方冷,其實帶有錯覺。北方獲兩個「暖因」補償,令南方有時候感覺上更冷。(《漫畫解讀南北冷大不同》)
一是暖氣。室外呼嘯,室內只穿單衣,但室外時間短,一熬就過去了。冬天到過歐美日北方的人相信很清楚。
二是濕度低亦即乾冷。同樣的溫度,在北方不覺得在南方那樣冷。
有研究說,濕度每增10%,所感受的溫度降1℃。換言之,香港濕度80%下的10℃,相當於北方濕度20%下的(10-(8-2)X1)℃=4℃。怪不得在港感覺上特冷。
乾凍比濕凍易捱,的確是我在美、港過冬的感受。
但北方開暖氣有一個壞處:乾到「爆拆」。從前在暖氣上放一盤水,讓其蒸發補濕。現在靠化濕器。
但其實,美國以北還有全球第二大國的加拿大,理應更冷。但或許凍慣,除了多倫多聖誕暴雪中斷纜停電,未見加國叫苦。這就是話語權之別:你我只知CNN,不知CBC。
看美國嚴寒,第一個想起的是一個每年由北方明州回來過冬的友人。明州首府近日的wind chill factor(WCF,風寒指數),亦即溫度加寒風的凍感相當於-45℃。香港雖已屬多年罕見的寒冬,室內尤其「陰濕」,但明州人怕披件風褸就夠。
我60/70年代在美國北部的芝加哥住過7年。北美不像中國,沒有東西走向的大山,寒風自北極長驅而下,橫掃加拿大,直達美國中部。美國大概最南的四分一才無雪。
論氣溫,芝加哥遠低於美國平均值。加上市中心的密歇根湖大如海,湖風凜冽,WCF效應得人驚。但這個「Windy City」相對美國最北的州份Montana、North Dakota、Minnesota,冷得來又相對溫和。
在芝加哥時二十出頭,雖然每年總有幾天低於0°F(-18℃。美國自恃夠大夠富,至今全球獨守呎、磅、加侖這套連英國都已不用的度量衡),一件mohair外罩parka就捱過了冬天。
校園附近最冷的大概是東西走向的大街South 55th St.。街上有當時唯一的銀行和超市,每隔幾天總得走一次。由於離東邊的大湖只有幾條街,加上屋少空曠,湖風撲面。但在0°F的WCF裡,拉緊parka加快步子也就頂過去了。
芝加哥前天創下的低溫紀錄是-27℃。我在的時候,好像試過-10°F亦即-23℃。
芝加哥那7個冬天,最「keng」的一次是71年1月8日保釣示威。當天適逢幾年一遇的嚴寒。湖邊商廈顯示的溫度是8°F,但強風吹到人搖晃,形成-30°F的WCF。在幾乎無人上街的日子裡,幾百個台港學生遊行到台灣國府和日本總領館外抗議。
當時還沒有羽絨,學生也穿不起毛皮。面對湖邊的強風,「冷」圍巾和手套有等於冇。在戶外停留了大約半小時就頭痛若裂、耳朵痲痹、手腳僵硬。想起有人說東北冬天一摸耳朵就掉,人人都以為這下子死梗。
但抗議總不能半途而廢,只好繼續捱埋餘下的一個小時路程。幸虧回到室內後,大約一個鐘頭就恢復了知覺,沒有人出事。
但上了年紀後,變得怕冷。許是母親遺傳,我體質偏虛,手凍腳凍。現在冬天去芝加哥,怕要穿登山的羽絨。
但回紐約過冬應頂得住。近日的百年低溫-15℃還不到0°F。只要不是最冷那天逛Central Park、站在大街等巴士,應該沒問題。
AD元旦翌日轉載湖北漫畫家今冬上京的感受,覺得所謂北方比南方冷,其實帶有錯覺。北方獲兩個「暖因」補償,令南方有時候感覺上更冷。(《漫畫解讀南北冷大不同》)
一是暖氣。室外呼嘯,室內只穿單衣,但室外時間短,一熬就過去了。冬天到過歐美日北方的人相信很清楚。
二是濕度低亦即乾冷。同樣的溫度,在北方不覺得在南方那樣冷。
有研究說,濕度每增10%,所感受的溫度降1℃。換言之,香港濕度80%下的10℃,相當於北方濕度20%下的(10-(8-2)X1)℃=4℃。怪不得在港感覺上特冷。
乾凍比濕凍易捱,的確是我在美、港過冬的感受。
但北方開暖氣有一個壞處:乾到「爆拆」。從前在暖氣上放一盤水,讓其蒸發補濕。現在靠化濕器。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140107二陰暖:別了,邵先生
中午踏出日劇《清須會議》的試片室回到商場,見眾人在電視前圍觀。
原來,107歲的邵逸夫清晨在家中家人陪同下安詳離世。事前雖無徵兆,但久未露面。活到天年,創作等身,行內無敵,但又無大爭議,不愧此生。
無論你多憎無線,但比他更legendary的港人絕無僅有。最近看了「邵氏」2001年出售塵封20年的片源後,2年後英文旁白講述香港戰後國語片的3輯《Cinema Hong Kong》。
片中大量輯錄林黛《江山美人》、凌波《梁山伯與祝英台》等邵氏巨製的片段。一開頭就是邵逸夫早期在辦公室用英文受訪,明言邵氏賣座靠靚女,一反荷里活的重男輕女。
原來,107歲的邵逸夫清晨在家中家人陪同下安詳離世。事前雖無徵兆,但久未露面。活到天年,創作等身,行內無敵,但又無大爭議,不愧此生。
無論你多憎無線,但比他更legendary的港人絕無僅有。最近看了「邵氏」2001年出售塵封20年的片源後,2年後英文旁白講述香港戰後國語片的3輯《Cinema Hong Kong》。
片中大量輯錄林黛《江山美人》、凌波《梁山伯與祝英台》等邵氏巨製的片段。一開頭就是邵逸夫早期在辦公室用英文受訪,明言邵氏賣座靠靚女,一反荷里活的重男輕女。
但邵逸夫明白靚女殺食,不等於靚女願意為他「獻身」。午膳時用手機翻看媒體的報道。不知是否因為邵逸夫給內地捐錢多,最有料的是《文匯》。
該報說,邵氏公司創於58年。當時我剛來港,國語片只知有陸運濤的電懋,與邵氏的對比就像今天的無線vs亞視。《文匯》引述李翰祥說,陸當時眾星拱照,邵想宴請行內的靚女拉攏,開了枱就是沒人到,就像今天無線的藝人不敢上亞視。行內誰人話事不問可知。
邵氏後來逆轉勝,關鍵相信是陸運濤64年飛機失事。行內龍頭無疾而終,地盤自動過賬給阿二。
據Wiki說,陸所乘的班機遭騎劫墜毀,疑係中共所為。這使人想起55年,周恩來率團經港去印尼開會的專機,飛行途中遭「國特」炸毀,全機罹難。但周事前接報,沒有上機,逃過大難。但陸是星馬華僑,並非台灣黨國要人,若成爲國共鬥爭替死鬼,那是天助邵逸夫。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直覺上,至少有兩樣同時同地降臨,方有可能成就大業。邵逸夫獨霸影業,首先是夠運。
第二是眼光。他先憑黃梅調和武俠片買個滿堂紅,緊接著佔領大氣電視廣播。碰巧對手不成器,造就他一台獨大,奠定了慣性收視。
第三是「人和」。這當然很富爭議。無線手握慣性收視,利用曝光就是生命的弱點來綁死藝人。弱台簽不到紅星,又沒有收視率來捧新人,落入弱勢朝下的惡性循環。
文化界只罵無線的霸權,但不敢承認:偶像與粉絲的哀榮互為因果。無線的「偶像」地位40年來屹立不倒,因為港人的口味就是如此。硬提升免費電視的水準,市民不會受落。單靠5%的文化人捧場,商業上只會關門。邵逸夫深明此理。
最後,今年適逢政改和六四25週年。元旦剛過,《明報》老總據傳將會由港人換成慣常順從威權的馬華,令港記懷疑有人要該報收口。
但值得一記的是,上述50/60年代影業的兩大老闆都與星馬有淵源。當時本地片商除了左派外,只拍粵語片,銷星馬勉強,台灣打不進。但國語片橫掃港、台、星、馬,市場大,眼光遠,肯投資,悅目悅耳非粵語片可比。雖然後來許氏兄弟崛起,新派粵語片反過來超越國語片。但港影業戰後得以起飛,星馬華人的眼光和魄力居功至偉。
最後,今年適逢政改和六四25週年。元旦剛過,《明報》老總據傳將會由港人換成慣常順從威權的馬華,令港記懷疑有人要該報收口。
但值得一記的是,上述50/60年代影業的兩大老闆都與星馬有淵源。當時本地片商除了左派外,只拍粵語片,銷星馬勉強,台灣打不進。但國語片橫掃港、台、星、馬,市場大,眼光遠,肯投資,悅目悅耳非粵語片可比。雖然後來許氏兄弟崛起,新派粵語片反過來超越國語片。但港影業戰後得以起飛,星馬華人的眼光和魄力居功至偉。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140106一陰暖:港人的驚魂與大陸人的「靈魂」
今晨一開電腦,就收到北美轉來的法輪功「唐人電視」視頻:
youtube.com/watch?v=BomliODSN1Q&feature=youtube_gdata_player。
萬里外看或笑爆,但以大陸標準看不算出色。大陸怪事多的是,今見報就有:
*屯門假波案正待查,反共報頭版頭高呼《愉園吞五蛋 廉署落場帶走球員》。兩隊都涉及國援,「憂才」劣行又一單。習總最愛足球,想他爆血管?
港足60年前稱雄東南亞,今天接近包尾。國足則由我兒時在廣州開始看,至今60年唯「錢」有進。中港矛盾多,但足球總算「齊心」。
*劉部巨貪落馬後,《中鐵總裁意外逝世》。鐵道王國內有別情?
*三藩市總領館剛遭縱火,回族的寧夏就有清真寺14死10傷。維族又來「大茶飯」?原來派食物時人踩人。
*大陸送給台北的熊貓「台生代」今首見客,預料《創5億(台幣)商機》。年底就是地選。第二大市高雄長期低迷。北京會否送熊貓來,「爭取」市長綠轉藍?
趕著外出,今晚續完。
晚飯後續完:
就日前提到大陸人的「靈魂」,有網友留言。我當時想說,當權者和制度的「罪」與個人無涉,恨屋不應連「烏」也覺得該死。大陸社會無疑畸形,但深層次上兩千多年的中華傳統仍存,受官方教育的年輕一代也有熱誠的。只看一面也就難明,「萬惡共為首」的社會為何不倒。
就傳媒上所見,大陸壞的比好的多一百倍、深一百倍。但恐怕只是狗咬人太平凡不登、人咬狗夠吸引故大登特登的傳媒鐵律。而人一旦形成了定見,會自動篩選資訊,跳過不認同的。同向篩選資訊的人夠多,社會就會形成意識形態,民意趨於定型。
強烈的意識主流形成巨大的利益。本來就信奉的人盡情宣洩,更多的人借來開飯沽名,力踩各種支流。
對於這種思想陷阱,常人應耐心分辨。反共縱整體上有理,不等於凡共必反、反共必勝。信仰最忌盲目、自欺欺人。
香港目前的反共意識仍處升軌,持份者彼此互動來牟利。傳媒刻意為此選材、發揮,爲政壇、文壇提供談資。政壇、文壇則熱論傳媒的評述,爲媒體提供報道的素材和論據。雙方構成攻守同盟,罵共產黨不夠狠也可能被懷疑賣港。
說回大陸人的「靈魂」,過去一年,我的樣子大概老了不少,今天下班時分回家的巴士上,年來第四次獲得讓座。記得好像巴士和地鐵各兩次,但我都婉拒了。並非不認老,而是通常坐不夠10分鐘就下車。車廂滿載時,讓座要擠出擠入,大家都辛苦,我心領。
四次讓座的都是少女。除了今天的一位在車廂裡離我較遠,純靠手勢溝通,此前三次看對方讓座時的口形、眼神、舉動和打扮,像是講普通話的遊客。
這並非說,大陸美少女對長者好過同齡的港人。更可能是官方教育從小講敬老、讓座;而香港教育只講英中數,公民只講人權、法治,不談倫常。至於人格教育,家長覺得晒子女時間、睇死父母冇家教;政、教、媒怕爲共產黨灌輸集體觀,只准空喊普世價值。
我們今天的智慧是:為免共產黨有機可乘,絕口不提共產黨也講的常理,即使那些常理也見於耶穌、孔子。
youtube.com/watch?v=BomliODSN1Q&feature=youtube_gdata_player。
萬里外看或笑爆,但以大陸標準看不算出色。大陸怪事多的是,今見報就有:
*屯門假波案正待查,反共報頭版頭高呼《愉園吞五蛋 廉署落場帶走球員》。兩隊都涉及國援,「憂才」劣行又一單。習總最愛足球,想他爆血管?
港足60年前稱雄東南亞,今天接近包尾。國足則由我兒時在廣州開始看,至今60年唯「錢」有進。中港矛盾多,但足球總算「齊心」。
*劉部巨貪落馬後,《中鐵總裁意外逝世》。鐵道王國內有別情?
*三藩市總領館剛遭縱火,回族的寧夏就有清真寺14死10傷。維族又來「大茶飯」?原來派食物時人踩人。
*大陸送給台北的熊貓「台生代」今首見客,預料《創5億(台幣)商機》。年底就是地選。第二大市高雄長期低迷。北京會否送熊貓來,「爭取」市長綠轉藍?
趕著外出,今晚續完。
晚飯後續完:
就日前提到大陸人的「靈魂」,有網友留言。我當時想說,當權者和制度的「罪」與個人無涉,恨屋不應連「烏」也覺得該死。大陸社會無疑畸形,但深層次上兩千多年的中華傳統仍存,受官方教育的年輕一代也有熱誠的。只看一面也就難明,「萬惡共為首」的社會為何不倒。
就傳媒上所見,大陸壞的比好的多一百倍、深一百倍。但恐怕只是狗咬人太平凡不登、人咬狗夠吸引故大登特登的傳媒鐵律。而人一旦形成了定見,會自動篩選資訊,跳過不認同的。同向篩選資訊的人夠多,社會就會形成意識形態,民意趨於定型。
強烈的意識主流形成巨大的利益。本來就信奉的人盡情宣洩,更多的人借來開飯沽名,力踩各種支流。
對於這種思想陷阱,常人應耐心分辨。反共縱整體上有理,不等於凡共必反、反共必勝。信仰最忌盲目、自欺欺人。
香港目前的反共意識仍處升軌,持份者彼此互動來牟利。傳媒刻意為此選材、發揮,爲政壇、文壇提供談資。政壇、文壇則熱論傳媒的評述,爲媒體提供報道的素材和論據。雙方構成攻守同盟,罵共產黨不夠狠也可能被懷疑賣港。
說回大陸人的「靈魂」,過去一年,我的樣子大概老了不少,今天下班時分回家的巴士上,年來第四次獲得讓座。記得好像巴士和地鐵各兩次,但我都婉拒了。並非不認老,而是通常坐不夠10分鐘就下車。車廂滿載時,讓座要擠出擠入,大家都辛苦,我心領。
四次讓座的都是少女。除了今天的一位在車廂裡離我較遠,純靠手勢溝通,此前三次看對方讓座時的口形、眼神、舉動和打扮,像是講普通話的遊客。
這並非說,大陸美少女對長者好過同齡的港人。更可能是官方教育從小講敬老、讓座;而香港教育只講英中數,公民只講人權、法治,不談倫常。至於人格教育,家長覺得晒子女時間、睇死父母冇家教;政、教、媒怕爲共產黨灌輸集體觀,只准空喊普世價值。
我們今天的智慧是:為免共產黨有機可乘,絕口不提共產黨也講的常理,即使那些常理也見於耶穌、孔子。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140105日陰:罵安倍給中國看
安倍拜靖國至今10日,美國一說「失望」,各國跟著交差,地位最高的是並無實權的韓籍聯合國秘書長。
但西方奉行個人主義,人要為自己而活。拜靖國是安倍的「愛國」agenda,怎可能因外人失望就放棄?現在用自己都不相信的話罵安倍,只為打發中國:不要吵了,回去過活吧。
南洋各國70年前被日軍侵佔,但這次粒聲唔出。中共黨報不忿。但弱者說,近年無論規模、速度,你中國的崛起都遠過於日本再軍國化,我更擔心你。安倍深明此道,大力拉攏中國的近鄰,尤其是不Like華的菲、越、印度……。後者也借勢發圍。
安倍接著會走訪中國人的後樂園非洲。日人與拉美第一大國巴西有深厚的移民關係,下一站應是拉美。
有趣的是,安倍除了挖中國牆角,似乎別無正事。
*至於三藩市中國總領館遭人縱火熏黑,中國緊張,但美國相信只是循例辦案。
此舉志在醜化中國、自我宣傳,相信無意傷人。若確屬藏獨所為,只會令中共更硬。藏人靠宗教虔誠贏得舉世敬仰。但中青代長在西方,行為世俗,虔誠度與政治性此消彼長。用暴力無疑自摘宗教光環,習近平會說:Go ahead. Make my day!
希望達賴長命百歲。他一旦離去,藏漢關係更無轉圜。
希望達賴長命百歲。他一旦離去,藏漢關係更無轉圜。
140104六暖:英方自求解脫 泛民為佔中助陣
原載AD |
把死結推給三司,自己揀易做的搶分,以免步董建華後塵?但避得了三年半?
至於MP今頭版獨家的英中談判解禁檔案,似欲代英方和泛民說:我早就提醒你:香港「陷共」後必遭管控;九七前就想予爾民主,包括直選港督,無奈對方蠻橫。
MP全文過千字,但只引述一位佔中學者,未見走訪當年的主角。再說,I've told you so說有利佔中,但反而不放料給佔中報,顯欲借MP的形象來爭取更多市民。
我不懷疑英方曾為港人出頭。但養了他人的子女150年,家教雖好,并未讓其自立。及至生父來討人時才對養子養女說,你們要自主,莫被人擺佈。生父雖有虐兒前科,但養父此舉變成「挑撥」子女與他的感情。
生父粗暴、養父虛偽、養子無種也就是九七過渡「三角凳」的本質。過渡後多年,養父雖已淡出,但養子排拒生父,養父的陰影仍在你我頭上徘徊。
養父說,我早就想讓養子養女自立,但生父阻頭阻勢。但既然這樣怕生父,也就不要等到交還養子養女時才來扮好人,而應講明,我從未把你們當親生,故一直沒有給你們配祖屋的門匙。
至於港人「闖軍」,港澳辦、軍部、左報齊齊發砲,顯然是怒了。原來中央認為,港獨團體有三個之多。但就報道看(圖),一個盲無,一個粗獷,一個書呆。至今的行動,舉龍獅旗遊行、燒五星旗、闖軍部……在港仍屬意見表達。今後也不像會做出危險的舉動。
所謂依法論處宜嘴重手輕。這類人正義上身。由於此舉最多是入獄,而市民強烈反共,易博同情,執法稍有不當,就會製造「港獨精神領袖」,後患遠遠大過阻嚇的作用。最怕當局為了向上交差,執法過火。
今後如何應付港獨,關鍵在市民怎麼看。就目前看,即使不滿政府和中央的市民,也討厭其節外生枝,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市民重視執法是否恰當。稍有不當,闖軍的盲動就會化作人權關注,令一些市民反過來同情「弱者」。
闖軍應說是「偏激」而非「激進」。以往有人在遊行結束後集體衝出馬路靜坐,那是「激進」。訴求和對公眾的影響明確,市民同情的比率難以忽略。但個別人闖入軍部門口selfie,更像製造國際新聞。要解放軍撤走、香港獨立的民意,相信低到沒有民調能測得准(部分是因為市民不敢如實回答)。
這種行為更近乎無釐頭。宜收起脾氣,拒絕回應。你越鬧,佢越過癮。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140101三晴/0102四陰:元旦遊行冷,中央會更硬?
元旦真普選遊行(epochtimes) |
AD高呼《逾94%撐公民提名》無意義。民辦「公投」一如遊行,由於并無決定權,認同才會參與。指標是人數而非認同訴求的比率。6.2萬票只及人口1%。
但泛民失利,狼人亦失分。《盼教科書說普選在我任內實現》,好事者會說唔知醜。怕只有愛國教材會這樣寫。
「衝軍」事件一周後,中央終由港澳辦出面稱嚴重關注、應法律懲處。與此同時,港方昨先後拘捕「香港人優先」4名衝軍者,另根據元旦遊行的行為拘捕另3名成員。7人裡有1名女性。
其中5人年齡見報,分老中青三截:40歲和36歲的回歸時中學應已畢業;28歲的回歸時正值高小初中;16、17歲的則是回歸後成長的「紅旗下一代」,并未受過英治。回歸後除了亂管治,母語和國民教育等學制「中國化」可能也很刺激後兩個年齡段。
中央看似辣手打「港獨」,但我看更像例牌。不說依法,難道說既往不咎?
相對來說,港方辦案過火以討好上面、挽回面子的可能性更大。
140101三元旦日:
爭取無篩選的元旦大遊行,主辦者稱有3萬人,低於預期的5萬(140102後補:MP「去年報13萬。民間全民投票人數也較去年特首選舉少。」)。學者和警方的估計約分別為一半和三分之一。
民怨烈但遊行者少,主辦者認為市民覺得要用更強烈的行動(140103五後補:泛民的新解釋是《缺議題》,等到政改決戰才上街。)
這不難證明,且看今後是否有團體能用激烈的行動動員更多的市民。
但以建制角度看,就如股市短線與長線的走勢可能相反,長期累積的民怨可能滯後於短線的起落。中央軟硬兼施、狼人力谷房屋、就業興旺(140102後補:MP《家務助理歲晚時薪110 學員5年來少一半》;梁振英及政府的民望在港大12月中的民調裡反彈)等因素默默發酵。泛民活在自己的憤怒裡;但小市民好不容易有機會揾錢,懶得回應,看法未完全納入民調。
中央見少人上街,可能更硬,從而把泛民推向激進。但泛民過火又會把市民推向建制。雙方的拉鋸直到最後一刻都有可能反覆。政治吸引人就如賭博,坐下落注與站著旁觀的都樂此不疲。
泛民的frustration很可以理解。我那年剛回港,就碰上「八八直選」,緊接著是六四。當年吶喊的大學生如今年近半百,已出道的更邁向退休。有些人爭到第三代,還未享有發達國家當然的權利。所有的不滿都對準北京和香港的既得利益者。
加上回歸後連串的天災人禍。三個特首,如今看來一個衰過一個。人們直覺上覺得越選越糟,正因為「小圈子」霸住,市民無法「自決」。
夜已深,明天再寫。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140101三晴:2014抗日不看好
安倍拜靖國將近一周,各國的「批評」更似敷衍,中國相當孤立。
美國一句「失望」就卸責。韓國本與日世仇、民族性剛烈,至今惡爭獨島,但總統好幾天後才不點名批評。中國最強大的威權夥伴俄羅斯,雖然所控制的北方四島日本認為是她的、過去100年來曾與日多次激戰,但在中國致電後方開口,不排除是中方給予好處。
僅與日同屬二戰罪魁的德國講出了內涵。雖拒評安倍此舉,但說各國都應誠實面對自己在上世紀可怕情事中的角色,從而與昔日的敵人建立新的關係;這是德國的信念,但相信其他國家同樣受用。
由此看,2014年「抗日」維艱。中共本性威權,對外乏軟招,只靠錢收買或板臉,鬥安倍很吃癟。
2011年日本世紀地震、福島洩核黑到痹。但安倍接任後軟硬兼施:邊印銀紙谷成長、對華強硬,邊靠和食贏世遺、奪奧運主辦權。中國同期內的成就集中於航母、殲x、探空,有拳頭無枕頭。在外人眼裏,中國「可怕」,日本kawaii。
MP稱,《安倍擬遍訪南太平洋島國 悼戰歿者》。一眾島國70年前雖曾被日侵佔,但看在錢份上,會「捐棄前嫌」。
美國一句「失望」就卸責。韓國本與日世仇、民族性剛烈,至今惡爭獨島,但總統好幾天後才不點名批評。中國最強大的威權夥伴俄羅斯,雖然所控制的北方四島日本認為是她的、過去100年來曾與日多次激戰,但在中國致電後方開口,不排除是中方給予好處。
僅與日同屬二戰罪魁的德國講出了內涵。雖拒評安倍此舉,但說各國都應誠實面對自己在上世紀可怕情事中的角色,從而與昔日的敵人建立新的關係;這是德國的信念,但相信其他國家同樣受用。
由此看,2014年「抗日」維艱。中共本性威權,對外乏軟招,只靠錢收買或板臉,鬥安倍很吃癟。
2011年日本世紀地震、福島洩核黑到痹。但安倍接任後軟硬兼施:邊印銀紙谷成長、對華強硬,邊靠和食贏世遺、奪奧運主辦權。中國同期內的成就集中於航母、殲x、探空,有拳頭無枕頭。在外人眼裏,中國「可怕」,日本kawaii。
MP稱,《安倍擬遍訪南太平洋島國 悼戰歿者》。一眾島國70年前雖曾被日侵佔,但看在錢份上,會「捐棄前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