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130417三雨:There she goes


   做完gym回家,電視正直播Margaret Thatcher(戴卓爾)喪禮。我被動地看完,無愛也無恨。
   左派食言聰明。真的出來抗議,令人絕對反感,尤其是在波士頓恐襲後。你恨她可以去打小人,但讓一個人平靜走完最後的一段路,是起碼的尊重。輪到你那一天,無論生前如何,別人也應該為你送別。希特拉若不是自殺而是被捕處決,相信亦會為其保留尊嚴。美國隻字不提拉登的遺體,據說是擔心穆斯林膜拜他的遺容,助長恐怖活動。
    我由此想到我們之中的「唔係中國人」。他們有看直播嗎?是把這位被鄧小平罵到「仆階」的女首相看作「賣港」小人還是為港仁義盡致的英國好人?
   英國上次同級的葬禮據說是另一位姓「戴」的女子。戴安娜和戴卓爾當屬20世紀聲望僅次於女皇和皇太后的英國女人。戴安娜之死令人惋惜。但生性自由,嫁入皇室失卻自主本身是悲劇。以悲劇的方式終止,只能說是天意。
   戴卓爾1980年代以「鐵血性格」挽救了英國、成就了大業,但也分裂了國民、埋下長遠的經濟炸彈。晚年坎坷,老伴早走,健康日下,如今得以解脫、風光大葬,應該無憾。
   港人只關心戴卓爾怎樣處理「九七」。但其實,戴卓爾英國到無以復加,加上機械思維、工作狂熱,未聞她對外國、外人有興趣,對文化有耐性。對咫尺之外的歐陸都不屑,更何況十萬八千里外的「共產中國」、香港彈丸之地。處理九七只是為勢所逼,並非本意。
   以她敢於萬里出兵打阿根廷的強悍,換了一般對手,都可能為港人贏得較為親英的安排。但偏偏碰著性格更強、歷盡國恥的鄧小平,格食格。被噴一臉屁後心神恍惚,在人民大會堂台階上的失足,仿若是英國200多年前Lord Macartney拒絕對乾隆下跪,對天朝遲來的回應。北京私下怕會看作鴉片戰爭的歷史報應。
    平心而論,英國先天不足,戴卓爾對港可信已盡力。港人嫌不夠,是被反共心態自我蒙蔽,拒絕了解中國的現實。
    拋開政治現實,英國人本著新教底子,搞喪禮是有一套。對於死亡,中國人只消極地覺得「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但基督教把人的生命看作上帝的「財產」,積極得多。
    由戴安娜到戴卓爾、僅次於國葬的英國「禮葬」,沉重但無須哀傷,惋惜但無須挽留,離去者與在世者在此分手,各奔前程、各盡本分。
    悠揚的聖樂、莊嚴的誦讀令人感覺到個人的渺小,在教堂巨大的空間中倍感謙卑。尤其是想到戴卓爾這種世紀領袖,最終也還是要服從生命的規律。權再大,錢再多,貢獻再了不起,也不過幾十年,能夠留世的有限怎能與宇宙天地相比?
   在無窮無極的穹蒼、宗教、哲學世界之前,人不過是蜉蝣,要有自知之明。
   你可以不信宗教,但要謙卑,知道自己的侷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