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兩台新時代?

原載2010年3月16日週二《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廣播業邊際成本等於零」的理論既不適用,引入第三台只怕還未動搖無綫,先就逼死亞視。

  無巧不成話,無綫上周四有總經理陳志雲等〈涉廉租藝人食差價〉被捕,亞視同日獲內地人王征挾五大國企入主。但無綫高層謀私、亞視獲北水打救早有前科。此前都未能拉近兩台的差距,這次又否能例外?

  既然觀眾慣性強,無綫毋須改進就能賺錢,又怎會用多收的廣告費來改進節目?「廣播業邊際成本等於零」的理論既不適用,引入第三台只怕還未動搖無綫,先就逼死亞視。

  由於無綫壟斷了藝人,娛樂圈、廣告商不敢說不,30多年前就有人因收佣而入獄,回歸後又有多人被指把持樂壇獎項。每次都上頭條,但都無損收視。

  從報章近日披露的娛樂圈行規即可知,無綫得以壟斷,關鍵在於觀眾素質。我們看電視但求開心、有話題,怕用腦,有藝人和搞笑就夠。醜聞可引起熱論,只要不激發公憤,反可刺激收視。陳志雲被捕,由於另一個關鍵人物是他的前助手。最多人議論的不是陳〈食水深〉或當過高官,而是身邊美女如雲,竟沒有一個女親信。說也巧,他出事後,所主持的《志雲飯局》將會隨即播出對陳冠希案女角復出的專訪。且看收視會否因為兩大頭條主角面對面而得益。

  香港彈丸之地,更使得娛樂圈這類公眾關注但人數不多的行業容易壟斷。同行間碰口碰面、經常見報,想泊碼頭就得尊重「潛規則」。

  誠然,無綫宣傳香港有功。要數國際知名的香港藝人,無綫捧紅的佔了一大半。但即使在大眾層次上,電視也有高低之分。同屬肥皂劇,荷李活能在cliche之外,兼顧少數另類的內容,爭取較挑剔的受眾。港人的口味在華人裏位居中流,但本地市場小,壟斷者只求以最低標準交差,懶得創新。

  王征能否幫亞視擺脫宿命,更只能走着瞧。回歸以來歷次入主的內地白武士,由吳征、封小平到劉長樂,無不愈幫愈忙,予人的印象只是「內地化」。王征的金主中國人壽、招商銀行、中國建築、粵海控股、北京銀行,論廣告量或撐得起無綫,但一副暴發戶姿態。

  開普通話台,沒有人會說不。但至今有人視粵語和繁體字為香港的象徵,私下會高呼「狼來了」。至於打造中文CNN,更令人想起中央建立世界級媒體的宏願,懷疑亞視只是對外宣傳的decoy。

  有鑑於港人對內地的隔閡,亞視若放長看,的確可以在這方面超越無綫。但本地與內地製作的比重要抓得準,些微失衡都會造成額外的抗拒。國情方面,要既不低貶其利,而又如實交代其弊。承擔廣告的國企能否在「六四」、劉曉波、藏獨、疆獨等問題上隻眼開隻眼閉,將會考驗亞視的可信度。

  亞視近年不知是想省錢還是介紹內地,大播舊劇集。但真的想增進港人對內地的了解,應在黃金時段播放熱門的寫實劇,例如《金婚》、《新結婚時代》、《蝸居》。亞視若節目無起色、廣告照搬內地,只會予人用民脂民膏來支撐香港阿斗的口實。中央在港的報刊有多少作用,你我心裏有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