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聽南音,聞玄機

原載《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2010 03 02 星期二

「完璧歸趙應把生民關注,捨本逐末不異買櫝(普通話音du2,木盒)還珠。……逐富成風高樓與山對峙,貧無立足饔(yong1,早餐)(sun1,晚餐)不繼妍(yan2,美好)(chi1,醜惡),稚子青年何來遺志,讀書致士似未皆宜。……待奴移宮換羽託蕪詞。」── 南音《香江即事》,溫誌鵬作。

自從官府靠派糖來紓緩經濟轉型的痛楚,預算案就被市民納入了家庭預算。但家庭預算上升得快過庫房收益,加上糖只嫌不夠而不嫌多,每年的預算案都有人開罵。只不過這次事後的民調較預算的好,與傳媒的報道對比鮮明。

預算案用基建來刺激經濟,有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後「新政」的影子。但香港偏重金融、地產,基建只怕乘數效應不大,反會帶出更多保育抗爭。曾蔭權餘下這兩年管治意志薄弱,激進派很容易拖他的後腿。

民怨長期累積,反建制蔚為潮流。前天去佛門勝地聽南音。演出的內容與佛法無涉,安排在禪院,可信是場地優雅,襯托得起這種「50(歲)後」才欣賞的傳統曲藝。

但有趣的是,藝術節commissioned(場刊譯作「委約」)創作的壓軸戲《香江即事》唱的雖然是南音,曲詞並非常見的感懷而是政治(見文初),指回歸以來捨本逐末,貧富懸殊,知識不受重視,令青少年只看眼前。

最後一句裏的「奴」甚至被懷疑別有所指。填詞人1980年代中就為芳豔芬作曲,並非後現代信徒。粵劇界雖然覺得受忽視,但此前未聞藉作品來批判。

另一個例子當然是在柏林得獎的懷舊片《歲月神偷》。導演羅啟銳除了與監製張婉婷、男女主角任達華和吳君如同聲反對清拆戲中實景的永利街,也慨歎社會「負能量」充斥,失卻他1960年代成長時的精神。羅藉電影重現的正能量,說白了也就是梁錦松財政司任內想重燃的《獅子山下》精神。

但回歸後經濟長時間不景、管治失效,加上資本主義金融危機、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金權腐敗,小政府、大資本、菁英領導、個人奮發、守望相助、藉差距來加快發展、發展先於環境的傳統受質疑,大政府、小資本、高保障、小差距、重監督、全民參與、環境先於發展的「人文均富」觀成為時尚。

由於負能量論針對「普選公投」等激進抗爭,有報章借反建制人士的口反擊,指羅啟銳「消極懷舊」,因為「偷」走舊區人情味的並非「歲月」而是政府的重建政策、發展模式。說白了,「羅老」,你out了,被歲月偷走的是你!

隨着新一代的左派逐漸取代回歸前的「順民」,激進的風氣在可見的將來仍會增長。中央單靠放水無法消除市民對港府的疏離,反會令港人淪為二世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