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維權者近年的口頭禪是「使中國更美好」。說得具體些,希望幫國家改進。但在當局眼裡剛好相反,不是搞好而是搞亂中國。
毒奶粉案發近兩年,苦主趙連海組織同道申訴。但廠商三鹿去年宣告破產,追討不到賠償,原告反成了被告。罪名是「尋釁滋事」,起訴書甚至不提毒奶粉。案子昨在北京閉門開審。一個全球知名的公益案,以「涉及個人隱私」為由,甚至不讓家屬旁聽。趙落得如此下場,不用說是因為有礙穩定,有人要『擒賊先擒王』。
法庭外,家屬和支持者齊集喊怨,高呼「喪盡天良」,罵在場的公安是「集團幫兇!犯罪分子!」行列裡不乏打扮時髦的年輕女子。看她在鏡頭前的發言,有名有姓,不像是在出風頭。
這幅圖畫也許是社會的寫照。上位者枉法,用「穩定壓倒一切」之名掩護官官相護之實。但苦主被逼到無路可退,豁了出去。社會上也愈來愈多人不怕死,仗義執言。雖然在13億人,這種人是極少數,但事情總會傳開。老百姓依戀經濟成就,不敢附和,但心裡有數。這可能是社會大變的跡象。單靠經濟來維持管治,缺乏道德基礎,政府不受尊重,終有一天會因為經濟失速而激發民變。
內地導演徐辛講述16年前新疆大火,為了讓路給官員逃生而燒死288名學童的紀錄片《克拉瑪依》在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片子長達六個鐘頭,不知道有多少人欣賞?事件受矚目,不僅是因為燒死人多,而且都是兒童,更因為起火後的指示:「學生們不要動,讓領導先走」。果然,所有領導全身而退,唯獨燒死「七八點鐘的太陽」。而且,死者的家長至今拿不到死亡證。喪盡天良的事罄足難書。
客觀上,當局也很努力創造一個較好的中國。但輕重失衡,問題日積月累,愈來愈難以服人。縱使經濟發展中,得益的遠多過失益的,但對少數失益者巧取豪奪,壓制申訴,手段野蠻,中國高速發展的社會代價令世人三思而後行。
今天的內地是狄更斯名言「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最佳的寫照。上海的世博集世界各國成就的精華,舉世觸目;但不遠的山東河流21具嬰屍順流而下,怵目驚心。其中8具來自附近的醫院。醫院不再出售病人屍體,而是當廢料處置,說不定被當作醫院富裕、經濟發展的指標。
香港記者昨問被指欲藉高調打黑角逐接班人地位的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現在你為重慶人民服務,將來會不會為全國人民服務?」答案自然不得要領。但用如此委婉的方式提問對當事人高度敏感的熱門話題,顯出了功力。
英國免費報《Metro》上週五將溫家寶的小照當作孟加拉女總理,是無意還是刻意?
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網絡長城與柏林圍牆
原載《都市日報》2010年3月30日星期二《都市博客》專欄
奧巴馬去年11月訪華無功後,下屬隨即在全球氣候會議上與華針鋒相對,緊接著對台售武、接見達賴,美中關係愈繃愈緊,近日終於動真格。
專家對國會說,人民幣蓄意低估四成,連帶港、台、新、馬跟隨,應逼其升值以平衡逆差、還美國人以工作。言下之意,以北京為首的華人世界是美國經濟不景的元兇。
Google(谷歌)則由於中國不肯放開對網上搜索的限制,如言關閉有關業務。但轉移到香港後發覺仍然無法繞過內地的屏蔽,力陳「數碼暴政」令外商難以經營,要求將資訊限制列為保護主義,透過世貿制裁。全球最大的網名註冊商GoDaddy亦不再為.cn的網名登記,指中方的規管侵犯私隱。Visa等美國3大信用卡則指中國保護市場,促世貿仲裁。
各國亦借勢踩中國。沙塵暴殃及整個東亞,香港的空氣污染爆燈,日、韓罵不負責任,台灣的綠營趁機開刷。西南地區正受『百年一遇』大旱之苦,又被南鄰各國指其在湄公河上游築壩,加劇下游的旱情。
眼看神色不對,中方收起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爆棚的信心,派商貿主管赴美撲火,以人民幣升值不能解決美國的經濟問題、谷歌有違對華承諾來回應,也就是說你錯了,但我息事寧人,不為已甚。
Google此舉醞釀已久。由於搜索的優勢受壓,鬥不過地頭蛇百度(Baidu)不如退出以求名,以及創辦人生於前蘇聯,對專制深痛惡絕,兩種原因都有。但IT界自由鬥士的虛名難以化作實利,故又保留在華的研發和銷售。但當眾摑中方後,在華勢將被孤立,難言發展。
有3億網民在手,中方短期是贏家,長遠則不然。西方人會重新衡量與華交往的代價。看不到達賴的資訊或不影響外商的經營,但屏蔽Facebook、YouTube、Twitter、博客無疑要在華的外人與親友斷絕往來,難以吸引境外人才。
反對者面對中國的經濟和威權感到氣餒,欲以網絡作為民主突破口。對審查的挑戰此起彼伏,但將網絡長城比作柏林圍牆過於樂觀。21年前的東德一窮二白、社會苦悶,人民嚮往西德,圍牆是共黨主動放棄的。現在中共以高速發展和生活自由換取人民擱下政治自主、維持穩定的做法雖然受到挑戰,但大多數人眷戀富裕、不再嚮往境外,看不到網絡審查激發民變的可能。
誠然,社交網站風靡全球、點擊率數以億計,威力非古代傳說中夾帶暗號推翻王朝的月餅可比。但這類現代交流令人滿足於生活小事,內地只有個別人用作政治目的,遠未達到奧巴馬競選效應的地步。何況當局邊封殺境外軟件,邊開發同類的可操控產品,滿足人民「無害」的需求。硬碰長城可製造話題,但改變不了大局。(完)
奧巴馬去年11月訪華無功後,下屬隨即在全球氣候會議上與華針鋒相對,緊接著對台售武、接見達賴,美中關係愈繃愈緊,近日終於動真格。
專家對國會說,人民幣蓄意低估四成,連帶港、台、新、馬跟隨,應逼其升值以平衡逆差、還美國人以工作。言下之意,以北京為首的華人世界是美國經濟不景的元兇。
Google(谷歌)則由於中國不肯放開對網上搜索的限制,如言關閉有關業務。但轉移到香港後發覺仍然無法繞過內地的屏蔽,力陳「數碼暴政」令外商難以經營,要求將資訊限制列為保護主義,透過世貿制裁。全球最大的網名註冊商GoDaddy亦不再為.cn的網名登記,指中方的規管侵犯私隱。Visa等美國3大信用卡則指中國保護市場,促世貿仲裁。
各國亦借勢踩中國。沙塵暴殃及整個東亞,香港的空氣污染爆燈,日、韓罵不負責任,台灣的綠營趁機開刷。西南地區正受『百年一遇』大旱之苦,又被南鄰各國指其在湄公河上游築壩,加劇下游的旱情。
眼看神色不對,中方收起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爆棚的信心,派商貿主管赴美撲火,以人民幣升值不能解決美國的經濟問題、谷歌有違對華承諾來回應,也就是說你錯了,但我息事寧人,不為已甚。
Google此舉醞釀已久。由於搜索的優勢受壓,鬥不過地頭蛇百度(Baidu)不如退出以求名,以及創辦人生於前蘇聯,對專制深痛惡絕,兩種原因都有。但IT界自由鬥士的虛名難以化作實利,故又保留在華的研發和銷售。但當眾摑中方後,在華勢將被孤立,難言發展。
有3億網民在手,中方短期是贏家,長遠則不然。西方人會重新衡量與華交往的代價。看不到達賴的資訊或不影響外商的經營,但屏蔽Facebook、YouTube、Twitter、博客無疑要在華的外人與親友斷絕往來,難以吸引境外人才。
反對者面對中國的經濟和威權感到氣餒,欲以網絡作為民主突破口。對審查的挑戰此起彼伏,但將網絡長城比作柏林圍牆過於樂觀。21年前的東德一窮二白、社會苦悶,人民嚮往西德,圍牆是共黨主動放棄的。現在中共以高速發展和生活自由換取人民擱下政治自主、維持穩定的做法雖然受到挑戰,但大多數人眷戀富裕、不再嚮往境外,看不到網絡審查激發民變的可能。
誠然,社交網站風靡全球、點擊率數以億計,威力非古代傳說中夾帶暗號推翻王朝的月餅可比。但這類現代交流令人滿足於生活小事,內地只有個別人用作政治目的,遠未達到奧巴馬競選效應的地步。何況當局邊封殺境外軟件,邊開發同類的可操控產品,滿足人民「無害」的需求。硬碰長城可製造話題,但改變不了大局。(完)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100329一:收拾心情,重新上博
到台灣玩了一個星期,回來後又忙於看帶回來的書,邊看邊摘錄,再加上友人來港、看藝術節……直到今天才「的起」心肝留個紀錄。上周看的兩本書不錯,希望本週稍後再談。
山西的王家嶺煤礦是「十一五」規劃的重點項目。但興建時水浸導至153人被困。原因據說是工人鑿穿地下水,但我首先想是山西礦主娶媳婦時的法拉利車隊。
「全力救人、追究責任、絕不姑息、嚴防再生」、「仍在徹查、有進一步消息會盡快通告」的回應,官員出口成文,新華社也早已寫進了下一個災難的新聞稿裏。最後通常是罰礦坑主管,上不到礦老闆,更不要說是省和部。週而復始,且看下回誰倒楣。
令中日關係一度緊張的河北石家莊「天洋」毒餃案,拖了兩年才抓了一個廠裏的臨時工,動機又是懷恨在心。為什麼嫌犯總是地位最低微的?
南韓巡邏艇天安號週五在與北韓接壤的水域爆炸沉沒,艦上46人兇多吉少。為了排除北韓攻擊的可能,當局想盡匪夷所思的解釋,包括誤觸水雷,恍惚說艦艇上沒有監測設備。對民憤和恐慌害怕到這個地步,怎樣面對北韓、保護民眾?
阿富汗總統連任後,英美領袖絡繹於途,邊打氣邊施壓。(胡錦濤日前也會見了連任者以表支持)英國皇儲後輪到美國總統 強調反恐關乎美國安全,促阿國反貪污、打擊販毒。塔利班已被圍剿了八年,相當於中國人抗日,但兵員不絕,因為巴基斯坦的西北與阿富汗的東南接壤,區內近乎三不管,阿國人可隨意過來入讀可蘭經學校(因此台灣將Taliban意譯為「神學士」)。學員貧窮加上教義的薰陶,不乏回國投身『聖戰』者。在自己的山地打遊擊,遠較美英的正規軍靈活、成本低。傷亡雖數十倍於美英,但人命對雙方的重要性同樣懸殊。塔利班20年前拖垮了蘇聯,且看美英如何下台。毛澤東的游擊戰適於所有落後地區?
昨晚看了兩部紀錄片。英國BBC Knowledge頻道的〈Francesco’s Mediterranean Voyage〉第六集。與一般旅遊節目由英語國家主持人巡迴各地相比,由本地人用帶口音的英文介紹當地文化,少了外人看異地的浮誇。BBC除了由威尼斯人Francesco de Mosto介紹意大利和地中海沿岸,此前的另一個節目請法國靚女帶你看巴黎。兩者相比,意大利佬夠親和幽默,猶勝一籌。
De Mosto有關意大利的一輯自駕Alfa Romeo開蓬跑車,由威尼斯出發遍遊各地。每到一處都在地圖上展示其在意大利的方位。地中海的一輯則倣傚古代威尼斯人出海經商,僱用一條有多名船員的帆船,沿著亞德里亞海西岸南下,沿途停靠,以土耳其名城伊斯坦布爾亦昔日的君士坦丁堡為終點。
昨天看的第六集,地中海終日藍天碧海,環境優美不但易於謀生,也孕育出詩意和品味。希臘羅馬成為西方的文化搖籃,與此不無關係。但有趣的是,連接伯羅奔尼撒『半島』與希臘半島的土地原來比南北美洲之間的巴拿馬還要窄。古羅馬『暴君焚城錄』的主角尼祿曾動用6,000奴隸挖掘運河,欲把往來希臘東西岸,特別是東、西羅馬帝國(今地中海來往土耳其)的航道縮短幾百公里,但未竟其功。要到近世才通航。但就紀錄片上看,這條運河的使用率與巴拿馬差天同地,是旅遊途徑多過經濟動脈。
另一部〈Eco Taiwan〉是美國Discovery頻道與台灣新聞局合製的。週六播出的一集講述瀕臨絕種動物。翌日的一集介紹三種環保建築: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在台南打造環保建築研究所;北投圖書館的女建築師張清華為台北年底開幕的花卉博覽會設計圓山場館;還有一位小學校長改造校舍。三項都是公益性的,其中又以張清華的用途最廣。北投圖書館是木構造,雅致通爽。花博展場則是台北的新地標,規模與上海世博不能比,但對台灣來說,仍屬觀念的較量。
純就這兩部片子來說,Discovery無論深度、充實感都不及BBC,宣傳味道濃,其中林教授講述理念像粵語說的『賣膏藥』。除了美英口味的差別,主人公的作風、台灣官方介入可能也有關。
說到紀錄片,周前在台北見到公共電視台主管紀錄片的友人林樂群。我回港後,他又來港參展,帶來兩套新作:與法國同行Arte合作的《皇帝的玩具箱》和獲得日本和北韓方面協助拍攝的《返家八千里—黑面琵鷺》。前者介紹台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乾隆皇帝袖珍玩具,後者追蹤一種主要在台南(和香港米埔)過冬的東亞珍禽。前者不但畫面精美,而且提供國(普通話)、台、法、英、日五種語言的旁白和字幕。內容全是古玩術語,我連中文都看不懂,翻譯的困難可想而知。但精通法語的友人說,法語寫得忒棒。
但《返家八千里》相對多了一份人味。台南的保育者為一隻傷癒後放生的琵鷺裝上發報器,以瞭解這種候鳥北飛的途徑,特別是繁殖確切的所在。事件在台灣很受關注,希望收到以台灣縮寫命名的琵鷺「T41」發回的訊息。但直到片子殺青,都沒有回音。也許它平安,甚至曾回台過冬,但發報器失靈或者失落了……。
同樣發人深省的是,在這種珍禽出沒的台、港、華東、南北韓各地,以分隔南北韓五公里寬非軍事區(DMZ)裡的活得最好。原因正是沒有人能進出該區。北韓這次讓境外電視台進入DMZ, 雖然只是拍鳥,也相當不容易。但現在除了個別實在無法生存的環境,沒有一寸土地沒有人。琵鷺要靠人類的不幸才得享幸福,人與自然真的已無法共榮?
山西的王家嶺煤礦是「十一五」規劃的重點項目。但興建時水浸導至153人被困。原因據說是工人鑿穿地下水,但我首先想是山西礦主娶媳婦時的法拉利車隊。
「全力救人、追究責任、絕不姑息、嚴防再生」、「仍在徹查、有進一步消息會盡快通告」的回應,官員出口成文,新華社也早已寫進了下一個災難的新聞稿裏。最後通常是罰礦坑主管,上不到礦老闆,更不要說是省和部。週而復始,且看下回誰倒楣。
令中日關係一度緊張的河北石家莊「天洋」毒餃案,拖了兩年才抓了一個廠裏的臨時工,動機又是懷恨在心。為什麼嫌犯總是地位最低微的?
南韓巡邏艇天安號週五在與北韓接壤的水域爆炸沉沒,艦上46人兇多吉少。為了排除北韓攻擊的可能,當局想盡匪夷所思的解釋,包括誤觸水雷,恍惚說艦艇上沒有監測設備。對民憤和恐慌害怕到這個地步,怎樣面對北韓、保護民眾?
阿富汗總統連任後,英美領袖絡繹於途,邊打氣邊施壓。(胡錦濤日前也會見了連任者以表支持)英國皇儲後輪到美國總統 強調反恐關乎美國安全,促阿國反貪污、打擊販毒。塔利班已被圍剿了八年,相當於中國人抗日,但兵員不絕,因為巴基斯坦的西北與阿富汗的東南接壤,區內近乎三不管,阿國人可隨意過來入讀可蘭經學校(因此台灣將Taliban意譯為「神學士」)。學員貧窮加上教義的薰陶,不乏回國投身『聖戰』者。在自己的山地打遊擊,遠較美英的正規軍靈活、成本低。傷亡雖數十倍於美英,但人命對雙方的重要性同樣懸殊。塔利班20年前拖垮了蘇聯,且看美英如何下台。毛澤東的游擊戰適於所有落後地區?
昨晚看了兩部紀錄片。英國BBC Knowledge頻道的〈Francesco’s Mediterranean Voyage〉第六集。與一般旅遊節目由英語國家主持人巡迴各地相比,由本地人用帶口音的英文介紹當地文化,少了外人看異地的浮誇。BBC除了由威尼斯人Francesco de Mosto介紹意大利和地中海沿岸,此前的另一個節目請法國靚女帶你看巴黎。兩者相比,意大利佬夠親和幽默,猶勝一籌。
De Mosto有關意大利的一輯自駕Alfa Romeo開蓬跑車,由威尼斯出發遍遊各地。每到一處都在地圖上展示其在意大利的方位。地中海的一輯則倣傚古代威尼斯人出海經商,僱用一條有多名船員的帆船,沿著亞德里亞海西岸南下,沿途停靠,以土耳其名城伊斯坦布爾亦昔日的君士坦丁堡為終點。
昨天看的第六集,地中海終日藍天碧海,環境優美不但易於謀生,也孕育出詩意和品味。希臘羅馬成為西方的文化搖籃,與此不無關係。但有趣的是,連接伯羅奔尼撒『半島』與希臘半島的土地原來比南北美洲之間的巴拿馬還要窄。古羅馬『暴君焚城錄』的主角尼祿曾動用6,000奴隸挖掘運河,欲把往來希臘東西岸,特別是東、西羅馬帝國(今地中海來往土耳其)的航道縮短幾百公里,但未竟其功。要到近世才通航。但就紀錄片上看,這條運河的使用率與巴拿馬差天同地,是旅遊途徑多過經濟動脈。
另一部〈Eco Taiwan〉是美國Discovery頻道與台灣新聞局合製的。週六播出的一集講述瀕臨絕種動物。翌日的一集介紹三種環保建築: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在台南打造環保建築研究所;北投圖書館的女建築師張清華為台北年底開幕的花卉博覽會設計圓山場館;還有一位小學校長改造校舍。三項都是公益性的,其中又以張清華的用途最廣。北投圖書館是木構造,雅致通爽。花博展場則是台北的新地標,規模與上海世博不能比,但對台灣來說,仍屬觀念的較量。
純就這兩部片子來說,Discovery無論深度、充實感都不及BBC,宣傳味道濃,其中林教授講述理念像粵語說的『賣膏藥』。除了美英口味的差別,主人公的作風、台灣官方介入可能也有關。
說到紀錄片,周前在台北見到公共電視台主管紀錄片的友人林樂群。我回港後,他又來港參展,帶來兩套新作:與法國同行Arte合作的《皇帝的玩具箱》和獲得日本和北韓方面協助拍攝的《返家八千里—黑面琵鷺》。前者介紹台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乾隆皇帝袖珍玩具,後者追蹤一種主要在台南(和香港米埔)過冬的東亞珍禽。前者不但畫面精美,而且提供國(普通話)、台、法、英、日五種語言的旁白和字幕。內容全是古玩術語,我連中文都看不懂,翻譯的困難可想而知。但精通法語的友人說,法語寫得忒棒。
但《返家八千里》相對多了一份人味。台南的保育者為一隻傷癒後放生的琵鷺裝上發報器,以瞭解這種候鳥北飛的途徑,特別是繁殖確切的所在。事件在台灣很受關注,希望收到以台灣縮寫命名的琵鷺「T41」發回的訊息。但直到片子殺青,都沒有回音。也許它平安,甚至曾回台過冬,但發報器失靈或者失落了……。
同樣發人深省的是,在這種珍禽出沒的台、港、華東、南北韓各地,以分隔南北韓五公里寬非軍事區(DMZ)裡的活得最好。原因正是沒有人能進出該區。北韓這次讓境外電視台進入DMZ, 雖然只是拍鳥,也相當不容易。但現在除了個別實在無法生存的環境,沒有一寸土地沒有人。琵鷺要靠人類的不幸才得享幸福,人與自然真的已無法共榮?
接班的震撼還是煙幕?
海外網站博訊(peacehall.com)近日連爆兩宗接班角逐的獨家。兩位主人公薄熙來和習近平爭相表示自己才是改革者。政改在黨內已成為主流?
3月25日出爐的是博訊「北京記者劉力偉日前從重慶高層得到的消息」,〈薄熙來要實行陽光法案 挑戰北京利益集團〉。記者有名有姓,矛頭針對「主管意識形態的常委甚至是最高當局」。消息間接引述薄說,由於中央遲遲不行動,重慶決在今年帶頭實行「陽光政策」,強制官員公開財產,「讓老百姓來評判」。
此舉不用說被視為接班的逼宮。「薄的身邊人」獲引述說,薄打黑得罪了「北京當局」。有一段時間,所有媒體都可以破天荒地點名道姓批評這位政治局委員。加上在打黑事件中,薄遭自由派圍攻。陽光政策若成事,知識界對他可能大大改觀。
3月28日出爐的是「一位中共政治局常委的子女向博訊記者透露」的〈習近平為什麼要洩露江澤民給政治局的親筆信?〉習本人是常委,而此文矛頭對準胡錦濤,李克強則據說是習接班的對手,餘下的6個常委裡怎樣歸邊,也就不難猜。
江在信裡說,1949後的60年要明確分為前30年和後30年,不能借後30年的經濟成就而「否定」(筆者註:博訊原文會否是「否認」的筆誤?)前30年的失誤;同時對赫魯曉夫後蘇聯的改革給予「前所未有的肯定」。
博訊說,胡起初說下發此信,但瞬又變卦。習其後在黨校對逾百名「高級學員」「原封不動地傳達」。據透露消息的常委子女解釋,這些年來,有人放料把江歸類為阻礙改革,江遂表明自己才代表開明派,是(當時作為儲君的)胡制約了江的改革,而不是下台後的江制約了台上的胡。
習被視為「江隔代指定的接班人、太子黨和利益集團的代理人,在知識分子中名聲不好」。若此,透露江的信可間接表示,由他來接班,才可望政改。
3月25日出爐的是博訊「北京記者劉力偉日前從重慶高層得到的消息」,〈薄熙來要實行陽光法案 挑戰北京利益集團〉。記者有名有姓,矛頭針對「主管意識形態的常委甚至是最高當局」。消息間接引述薄說,由於中央遲遲不行動,重慶決在今年帶頭實行「陽光政策」,強制官員公開財產,「讓老百姓來評判」。
此舉不用說被視為接班的逼宮。「薄的身邊人」獲引述說,薄打黑得罪了「北京當局」。有一段時間,所有媒體都可以破天荒地點名道姓批評這位政治局委員。加上在打黑事件中,薄遭自由派圍攻。陽光政策若成事,知識界對他可能大大改觀。
3月28日出爐的是「一位中共政治局常委的子女向博訊記者透露」的〈習近平為什麼要洩露江澤民給政治局的親筆信?〉習本人是常委,而此文矛頭對準胡錦濤,李克強則據說是習接班的對手,餘下的6個常委裡怎樣歸邊,也就不難猜。
江在信裡說,1949後的60年要明確分為前30年和後30年,不能借後30年的經濟成就而「否定」(筆者註:博訊原文會否是「否認」的筆誤?)前30年的失誤;同時對赫魯曉夫後蘇聯的改革給予「前所未有的肯定」。
博訊說,胡起初說下發此信,但瞬又變卦。習其後在黨校對逾百名「高級學員」「原封不動地傳達」。據透露消息的常委子女解釋,這些年來,有人放料把江歸類為阻礙改革,江遂表明自己才代表開明派,是(當時作為儲君的)胡制約了江的改革,而不是下台後的江制約了台上的胡。
習被視為「江隔代指定的接班人、太子黨和利益集團的代理人,在知識分子中名聲不好」。若此,透露江的信可間接表示,由他來接班,才可望政改。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台灣紀行
原載《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2010 03 23 星期二
台港雖然是不同的世界,但筆者這次旅遊回來,發現多了一個共同點。在台剛看過〈大陸沙塵暴〉的頭條,回港就碰上「空氣污染破紀錄」。
台灣會有人說:看香港就知道,大陸是「污染 」的源頭,我們絕對不能鬆懈對人資材來台的管制。由於大陸的問題沒完沒了,這種心防不要說台灣,回歸將近13年的香港也存在。
蔣經國死後,台灣政治大躍進,開華人社會和平過渡到民主的先河。但經濟失卻動力,又碰上對岸起飛,近年退居「亞洲四小龍」之末。
民主以民意為主導。但民意如天氣,翻雲覆雨。我兩年前來台看大選,帶領國民黨重奪政權的馬英九是英雄;兩年後再來,馬總統已淪為狗熊,前總統更入獄。其間的變化沒人猜得到。但想當年,國民黨1946年初與共軍全面開打時仍佔盡優勢,49年初首都南京即告「陷落」。三年內丟掉半壁江山,蔣介石又何曾想到?
「我跑得愈多,愈愛台灣!」確切的用詞或有出入,但友人講了一整晚,看得出發乎內心。雖然每次見面,都會扯點藍綠之爭,但只當作笑談。這是第一次聽他講個人的抉擇。
友人土生土長,放洋留學後,先是在外當記者,台灣開始普選後同年回流。近年頻頻出差,幾乎跑遍世界。這種對家鄉的自豪,二十多年前香港如日方中時,我也聽過。航空公司訂位的人龍裏,排在我前頭的兩位女士閑聊說:「行勻全世界,香港最好。」今天敢講「我家最好」的,怕只有大陸人。
友人愛台是出於價值觀的認同。友人說,台灣的人近年深切反省,改變生活態度。這個說法其後獲一個放棄大城市IT高職、遷居小市鎮當導遊的七十後證實。已婚的他出身農家、愛山愛海、厭倦煩囂。得知他跑遍全台的山嶺,我問是否也去外國登山。答案是台灣的山還沒爬夠。
這種簡樸、健康、悠閒,以質而非量來衡量幸福感的生活,有人稱為樂活(LOHAS),有別於中上層的高品味。由於粉絲都是雅士,善於表達,甚至感染到香港。
這次在台由庭園素食吃到路邊雞(甚至咬了一口基層最愛的檳榔)、夜宿山區農場,感覺到台灣的農業有日本的影子,既精緻,也以此而自豪。這說明對於講究品味的社會,農業的意義不能僅以GDP的比重來衡量。大陸人在現階段追求高消費,但台灣嚮往人與自然的和諧。大陸對食品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忽視、浮誇的風氣,正是台灣的大忌。大陸近日估計,國人每年吃掉300萬噸陰溝裏油污加工提煉的「地溝油」(台港稱為餿水油),在台灣旅途上看來格外諷刺。
綠營反對與大陸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相對於香港的CEPA),雖然是怕台灣依賴大陸、拒絕與兩岸重建紐帶,但就以上所見,民間也確有反對的理由。除了農民的生計,農產本身是台灣人健康的防禦。
台港雖然是不同的世界,但筆者這次旅遊回來,發現多了一個共同點。在台剛看過〈大陸沙塵暴〉的頭條,回港就碰上「空氣污染破紀錄」。
台灣會有人說:看香港就知道,大陸是「污染 」的源頭,我們絕對不能鬆懈對人資材來台的管制。由於大陸的問題沒完沒了,這種心防不要說台灣,回歸將近13年的香港也存在。
蔣經國死後,台灣政治大躍進,開華人社會和平過渡到民主的先河。但經濟失卻動力,又碰上對岸起飛,近年退居「亞洲四小龍」之末。
民主以民意為主導。但民意如天氣,翻雲覆雨。我兩年前來台看大選,帶領國民黨重奪政權的馬英九是英雄;兩年後再來,馬總統已淪為狗熊,前總統更入獄。其間的變化沒人猜得到。但想當年,國民黨1946年初與共軍全面開打時仍佔盡優勢,49年初首都南京即告「陷落」。三年內丟掉半壁江山,蔣介石又何曾想到?
「我跑得愈多,愈愛台灣!」確切的用詞或有出入,但友人講了一整晚,看得出發乎內心。雖然每次見面,都會扯點藍綠之爭,但只當作笑談。這是第一次聽他講個人的抉擇。
友人土生土長,放洋留學後,先是在外當記者,台灣開始普選後同年回流。近年頻頻出差,幾乎跑遍世界。這種對家鄉的自豪,二十多年前香港如日方中時,我也聽過。航空公司訂位的人龍裏,排在我前頭的兩位女士閑聊說:「行勻全世界,香港最好。」今天敢講「我家最好」的,怕只有大陸人。
友人愛台是出於價值觀的認同。友人說,台灣的人近年深切反省,改變生活態度。這個說法其後獲一個放棄大城市IT高職、遷居小市鎮當導遊的七十後證實。已婚的他出身農家、愛山愛海、厭倦煩囂。得知他跑遍全台的山嶺,我問是否也去外國登山。答案是台灣的山還沒爬夠。
這種簡樸、健康、悠閒,以質而非量來衡量幸福感的生活,有人稱為樂活(LOHAS),有別於中上層的高品味。由於粉絲都是雅士,善於表達,甚至感染到香港。
這次在台由庭園素食吃到路邊雞(甚至咬了一口基層最愛的檳榔)、夜宿山區農場,感覺到台灣的農業有日本的影子,既精緻,也以此而自豪。這說明對於講究品味的社會,農業的意義不能僅以GDP的比重來衡量。大陸人在現階段追求高消費,但台灣嚮往人與自然的和諧。大陸對食品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忽視、浮誇的風氣,正是台灣的大忌。大陸近日估計,國人每年吃掉300萬噸陰溝裏油污加工提煉的「地溝油」(台港稱為餿水油),在台灣旅途上看來格外諷刺。
綠營反對與大陸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相對於香港的CEPA),雖然是怕台灣依賴大陸、拒絕與兩岸重建紐帶,但就以上所見,民間也確有反對的理由。除了農民的生計,農產本身是台灣人健康的防禦。
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兩台新時代?
原載2010年3月16日週二《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廣播業邊際成本等於零」的理論既不適用,引入第三台只怕還未動搖無綫,先就逼死亞視。
無巧不成話,無綫上周四有總經理陳志雲等〈涉廉租藝人食差價〉被捕,亞視同日獲內地人王征挾五大國企入主。但無綫高層謀私、亞視獲北水打救早有前科。此前都未能拉近兩台的差距,這次又否能例外?
既然觀眾慣性強,無綫毋須改進就能賺錢,又怎會用多收的廣告費來改進節目?「廣播業邊際成本等於零」的理論既不適用,引入第三台只怕還未動搖無綫,先就逼死亞視。
由於無綫壟斷了藝人,娛樂圈、廣告商不敢說不,30多年前就有人因收佣而入獄,回歸後又有多人被指把持樂壇獎項。每次都上頭條,但都無損收視。
從報章近日披露的娛樂圈行規即可知,無綫得以壟斷,關鍵在於觀眾素質。我們看電視但求開心、有話題,怕用腦,有藝人和搞笑就夠。醜聞可引起熱論,只要不激發公憤,反可刺激收視。陳志雲被捕,由於另一個關鍵人物是他的前助手。最多人議論的不是陳〈食水深〉或當過高官,而是身邊美女如雲,竟沒有一個女親信。說也巧,他出事後,所主持的《志雲飯局》將會隨即播出對陳冠希案女角復出的專訪。且看收視會否因為兩大頭條主角面對面而得益。
香港彈丸之地,更使得娛樂圈這類公眾關注但人數不多的行業容易壟斷。同行間碰口碰面、經常見報,想泊碼頭就得尊重「潛規則」。
誠然,無綫宣傳香港有功。要數國際知名的香港藝人,無綫捧紅的佔了一大半。但即使在大眾層次上,電視也有高低之分。同屬肥皂劇,荷李活能在cliche之外,兼顧少數另類的內容,爭取較挑剔的受眾。港人的口味在華人裏位居中流,但本地市場小,壟斷者只求以最低標準交差,懶得創新。
王征能否幫亞視擺脫宿命,更只能走着瞧。回歸以來歷次入主的內地白武士,由吳征、封小平到劉長樂,無不愈幫愈忙,予人的印象只是「內地化」。王征的金主中國人壽、招商銀行、中國建築、粵海控股、北京銀行,論廣告量或撐得起無綫,但一副暴發戶姿態。
開普通話台,沒有人會說不。但至今有人視粵語和繁體字為香港的象徵,私下會高呼「狼來了」。至於打造中文CNN,更令人想起中央建立世界級媒體的宏願,懷疑亞視只是對外宣傳的decoy。
有鑑於港人對內地的隔閡,亞視若放長看,的確可以在這方面超越無綫。但本地與內地製作的比重要抓得準,些微失衡都會造成額外的抗拒。國情方面,要既不低貶其利,而又如實交代其弊。承擔廣告的國企能否在「六四」、劉曉波、藏獨、疆獨等問題上隻眼開隻眼閉,將會考驗亞視的可信度。
亞視近年不知是想省錢還是介紹內地,大播舊劇集。但真的想增進港人對內地的了解,應在黃金時段播放熱門的寫實劇,例如《金婚》、《新結婚時代》、《蝸居》。亞視若節目無起色、廣告照搬內地,只會予人用民脂民膏來支撐香港阿斗的口實。中央在港的報刊有多少作用,你我心裏有數。
「廣播業邊際成本等於零」的理論既不適用,引入第三台只怕還未動搖無綫,先就逼死亞視。
無巧不成話,無綫上周四有總經理陳志雲等〈涉廉租藝人食差價〉被捕,亞視同日獲內地人王征挾五大國企入主。但無綫高層謀私、亞視獲北水打救早有前科。此前都未能拉近兩台的差距,這次又否能例外?
既然觀眾慣性強,無綫毋須改進就能賺錢,又怎會用多收的廣告費來改進節目?「廣播業邊際成本等於零」的理論既不適用,引入第三台只怕還未動搖無綫,先就逼死亞視。
由於無綫壟斷了藝人,娛樂圈、廣告商不敢說不,30多年前就有人因收佣而入獄,回歸後又有多人被指把持樂壇獎項。每次都上頭條,但都無損收視。
從報章近日披露的娛樂圈行規即可知,無綫得以壟斷,關鍵在於觀眾素質。我們看電視但求開心、有話題,怕用腦,有藝人和搞笑就夠。醜聞可引起熱論,只要不激發公憤,反可刺激收視。陳志雲被捕,由於另一個關鍵人物是他的前助手。最多人議論的不是陳〈食水深〉或當過高官,而是身邊美女如雲,竟沒有一個女親信。說也巧,他出事後,所主持的《志雲飯局》將會隨即播出對陳冠希案女角復出的專訪。且看收視會否因為兩大頭條主角面對面而得益。
香港彈丸之地,更使得娛樂圈這類公眾關注但人數不多的行業容易壟斷。同行間碰口碰面、經常見報,想泊碼頭就得尊重「潛規則」。
誠然,無綫宣傳香港有功。要數國際知名的香港藝人,無綫捧紅的佔了一大半。但即使在大眾層次上,電視也有高低之分。同屬肥皂劇,荷李活能在cliche之外,兼顧少數另類的內容,爭取較挑剔的受眾。港人的口味在華人裏位居中流,但本地市場小,壟斷者只求以最低標準交差,懶得創新。
王征能否幫亞視擺脫宿命,更只能走着瞧。回歸以來歷次入主的內地白武士,由吳征、封小平到劉長樂,無不愈幫愈忙,予人的印象只是「內地化」。王征的金主中國人壽、招商銀行、中國建築、粵海控股、北京銀行,論廣告量或撐得起無綫,但一副暴發戶姿態。
開普通話台,沒有人會說不。但至今有人視粵語和繁體字為香港的象徵,私下會高呼「狼來了」。至於打造中文CNN,更令人想起中央建立世界級媒體的宏願,懷疑亞視只是對外宣傳的decoy。
有鑑於港人對內地的隔閡,亞視若放長看,的確可以在這方面超越無綫。但本地與內地製作的比重要抓得準,些微失衡都會造成額外的抗拒。國情方面,要既不低貶其利,而又如實交代其弊。承擔廣告的國企能否在「六四」、劉曉波、藏獨、疆獨等問題上隻眼開隻眼閉,將會考驗亞視的可信度。
亞視近年不知是想省錢還是介紹內地,大播舊劇集。但真的想增進港人對內地的了解,應在黃金時段播放熱門的寫實劇,例如《金婚》、《新結婚時代》、《蝸居》。亞視若節目無起色、廣告照搬內地,只會予人用民脂民膏來支撐香港阿斗的口實。中央在港的報刊有多少作用,你我心裏有數。
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
100314日:「幹部」與「佛陀」
何厚鏵卸任澳門特首後,昨在55歲生日當天升任政協副主席。事後在鏡頭前說:
「我將在中央的領導下、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的發展盡職盡力,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為一國兩制方針在澳門的進一步成功落實作出新的貢獻。」
比幹部還幹部。
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通知人大,今年的司法重點是力保「國家安全」及「社會穩定」,也就是嚴打境內外的「分裂」、「顛覆」行為,重點打擊黑社會等嚴重刑事罪。
既要嚴打,反過來也就是說,針對政權的挑戰嚴峻,維穩壓倒一切。這有利香港的激進聲音,刻意挑戰將陸續有來,「博」警方處理不當。中聯辦門前應接不暇。
台灣維持死刑的民意佔壓倒性,總統馬英九強調公務員須「依法行政」,拒絕執行死刑的法務部長王清峰最終被迫辭職。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廢除死刑須有共識。
王律師日前獲香港《明報》引述說:「願意代替死刑犯被執行(處決),下地獄都甘心。」她的確無須難為自己。她已經是佛陀了,何須背法務部長這個軛?
台灣衛生署長楊志良因為健保費調漲受阻而請辭後說,他想發起公投,規定「每隔一年至多只能有一次選舉」。理由是選舉太頻繁,地選的幾百張票就足以阻止對絕大多數人有利的政策。
台灣高官用公投來要挾辭職,在對岸聽來近乎謀反。但今天的《中國時報》社論〈「選舉考量」讓台灣走不出停滯循環〉認為,台灣過多的不是選舉而是政客,而且政客對民意理解錯誤。港人同意否?
「我將在中央的領導下、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的發展盡職盡力,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為一國兩制方針在澳門的進一步成功落實作出新的貢獻。」
比幹部還幹部。
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通知人大,今年的司法重點是力保「國家安全」及「社會穩定」,也就是嚴打境內外的「分裂」、「顛覆」行為,重點打擊黑社會等嚴重刑事罪。
既要嚴打,反過來也就是說,針對政權的挑戰嚴峻,維穩壓倒一切。這有利香港的激進聲音,刻意挑戰將陸續有來,「博」警方處理不當。中聯辦門前應接不暇。
台灣維持死刑的民意佔壓倒性,總統馬英九強調公務員須「依法行政」,拒絕執行死刑的法務部長王清峰最終被迫辭職。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廢除死刑須有共識。
王律師日前獲香港《明報》引述說:「願意代替死刑犯被執行(處決),下地獄都甘心。」她的確無須難為自己。她已經是佛陀了,何須背法務部長這個軛?
台灣衛生署長楊志良因為健保費調漲受阻而請辭後說,他想發起公投,規定「每隔一年至多只能有一次選舉」。理由是選舉太頻繁,地選的幾百張票就足以阻止對絕大多數人有利的政策。
台灣高官用公投來要挾辭職,在對岸聽來近乎謀反。但今天的《中國時報》社論〈「選舉考量」讓台灣走不出停滯循環〉認為,台灣過多的不是選舉而是政客,而且政客對民意理解錯誤。港人同意否?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100311四之二:官霸
入冬以來,天氣冷一周暖一周,小無常之中大有常,混沌(chaos)理論在這裏用不上。
暖的時候,即使一、二月也高到攝氏25-26度,完全是歐美的夏天。
但要說舒服,冷的時候遠好過熱。昨天和今天就簡直是天堂,陽光普照,空氣清新,完全是紐約的初秋。
香港的「冷」,唯一麻煩的是在家凍手凍腳。新界的農舍就更慘,一來氣溫較市區低,二來風從鐵窗門縫裏鉆進來,老弱的話也蠻夠受的。但相對零下都不會有暖氣的江南農村,則又小巫見大巫。香港即使在亞熱帶裏也偏熱,喊「冷」的話,怕要笑死其他地方的人。
但正因此,香港一碰上冬天的暖,那就更麻煩。沿海的冬天一回暖,慣例潮濕帶霧,空氣嗌悶,呼吸不暢,家裏的抽濕機更要長開,晾曬的衣服幾天都不乾,衣物、食品紛紛發黴。當然,潮濕不會死人,對老弱來說相對好過10度的煎熬,不便的只是風濕。但對多數人來說,冷還是好過濕。
香港這次歷來跑手最多的馬拉松就碰上最熱最潮的天氣,我代這60,000人辛苦。前幾年日常還能跑幾公里的時候,曾經想過馬拉松那天跑10K(公里)。後來左膝輕微發痛,大概是跑傷了,也就成為mission impossible。
這次無可預期的兩會進入中段後,最熱的話題是湖北省長李鴻忠因為被人民日報社旗下《京華時報》女記者劉杰問及該省的鄧玉嬌殺官無罪案而兇記者:「你還問這個問題?你叫甚麼名字?我要找你們領導!」更搶走其錄音筆。女記者事後被責令寫悔過。
但李省長沒想到,公開翻臉相當於公開摑在《政治報告》里承諾讓人民批評政府的溫家寶耳光。事後,除了《京華》發社論不點名批這位省長,半官方的中通社也以「中部大省李省長」代稱,指其沒有配合媒體採訪的意識、未藉機提升省譽,份屬失職。
但不知是否忌諱,幾乎沒有香港媒體明確指出,李鴻忠也就是前幾年常見於香港電視的深圳市長和市委書記。當時未見他如此蠻橫,可信是「內外有別」,知道黨管不了香港媒體,於是裝作開明,但一回到內地,知道所有媒體都是黨的囊中物,立刻就變臉。
李鴻忠事件充分說明內地官員的霸氣。省長在國際矚目的兩會也如此,鄉官、村官就更不消提。誰敢深入農村山區挖黑幕,即使被打被殺,可能也是「國情」。
至於京官指香港「兩民黨」主催的「五區公投」違法、達賴說北京摧毀藏傳佛教,都是意料中事,不值一談。
暖的時候,即使一、二月也高到攝氏25-26度,完全是歐美的夏天。
但要說舒服,冷的時候遠好過熱。昨天和今天就簡直是天堂,陽光普照,空氣清新,完全是紐約的初秋。
香港的「冷」,唯一麻煩的是在家凍手凍腳。新界的農舍就更慘,一來氣溫較市區低,二來風從鐵窗門縫裏鉆進來,老弱的話也蠻夠受的。但相對零下都不會有暖氣的江南農村,則又小巫見大巫。香港即使在亞熱帶裏也偏熱,喊「冷」的話,怕要笑死其他地方的人。
但正因此,香港一碰上冬天的暖,那就更麻煩。沿海的冬天一回暖,慣例潮濕帶霧,空氣嗌悶,呼吸不暢,家裏的抽濕機更要長開,晾曬的衣服幾天都不乾,衣物、食品紛紛發黴。當然,潮濕不會死人,對老弱來說相對好過10度的煎熬,不便的只是風濕。但對多數人來說,冷還是好過濕。
香港這次歷來跑手最多的馬拉松就碰上最熱最潮的天氣,我代這60,000人辛苦。前幾年日常還能跑幾公里的時候,曾經想過馬拉松那天跑10K(公里)。後來左膝輕微發痛,大概是跑傷了,也就成為mission impossible。
這次無可預期的兩會進入中段後,最熱的話題是湖北省長李鴻忠因為被人民日報社旗下《京華時報》女記者劉杰問及該省的鄧玉嬌殺官無罪案而兇記者:「你還問這個問題?你叫甚麼名字?我要找你們領導!」更搶走其錄音筆。女記者事後被責令寫悔過。
但李省長沒想到,公開翻臉相當於公開摑在《政治報告》里承諾讓人民批評政府的溫家寶耳光。事後,除了《京華》發社論不點名批這位省長,半官方的中通社也以「中部大省李省長」代稱,指其沒有配合媒體採訪的意識、未藉機提升省譽,份屬失職。
但不知是否忌諱,幾乎沒有香港媒體明確指出,李鴻忠也就是前幾年常見於香港電視的深圳市長和市委書記。當時未見他如此蠻橫,可信是「內外有別」,知道黨管不了香港媒體,於是裝作開明,但一回到內地,知道所有媒體都是黨的囊中物,立刻就變臉。
李鴻忠事件充分說明內地官員的霸氣。省長在國際矚目的兩會也如此,鄉官、村官就更不消提。誰敢深入農村山區挖黑幕,即使被打被殺,可能也是「國情」。
至於京官指香港「兩民黨」主催的「五區公投」違法、達賴說北京摧毀藏傳佛教,都是意料中事,不值一談。
100311四之一:《歲月神偷》(Echoes of the Rainbow)
部分因為奧斯卡,但更因為疏懶,整整一個星期沒有更新博客。Today, I like to have a change.
Just returned from the award-winning Hong Kong production 《歲月神偷》(Echoes of the Rainbow).
With its success in the Berlin film festival, this nostalgic movie generated much enthusiasm in the local press amid a widespread conservation movement in revolt to the government-driven pro-property (“real estate” in American parlance) development of the last 40 years.
But to me, it is a mosaic with no theme and little message other than a video recap of the 1960s Hong Kong scene, the pre-prosperous period which baby-boomers treasure. After helping to make box office hits with acclaim in the last 30 years of so, 羅啟銳(Alex Law) is finally able to sit in the director chair and tells the story of his growing up. He has fulfilled his long-time dream. But the screenplay is weak. The only story element is a ‘puppy’ love shaped like the 1970 Hollywood production “Love Story” minus the heart-broken effect.
The weakest link in Law’s story is about taking the son with leukemia to Peking (now Beijing) for treatment during the height of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 which almost devastated the neighboring British Colony in 1967 with riots inspired by the anarchism on the Mainland. As the diaglog goes, when those in Hong Kong with means seeking shelters in the West, it is hard to imagine those at the bottom would take their loved ones to a place rampant with gang fighting for help.
Having gone through the 1960s, I appreciate Law’s effort to leave a mark in the history for his generation. But the production simply cannot convince the “post-80s and -90s” generations (meaning those born after 1980 and 1990) who grew up in a highly prosperous and much more humane environment. Young people nowadays have little interests for the past, especially its not so pleasant realities. They may be interested in memorabilia from those periods but not the sad stories of the wretched society. They may still read Jane Austen but who likes Charles Dickens. Young people may simply jeer at scenes which Law treasures.
Just returned from the award-winning Hong Kong production 《歲月神偷》(Echoes of the Rainbow).
With its success in the Berlin film festival, this nostalgic movie generated much enthusiasm in the local press amid a widespread conservation movement in revolt to the government-driven pro-property (“real estate” in American parlance) development of the last 40 years.
But to me, it is a mosaic with no theme and little message other than a video recap of the 1960s Hong Kong scene, the pre-prosperous period which baby-boomers treasure. After helping to make box office hits with acclaim in the last 30 years of so, 羅啟銳(Alex Law) is finally able to sit in the director chair and tells the story of his growing up. He has fulfilled his long-time dream. But the screenplay is weak. The only story element is a ‘puppy’ love shaped like the 1970 Hollywood production “Love Story” minus the heart-broken effect.
The weakest link in Law’s story is about taking the son with leukemia to Peking (now Beijing) for treatment during the height of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 which almost devastated the neighboring British Colony in 1967 with riots inspired by the anarchism on the Mainland. As the diaglog goes, when those in Hong Kong with means seeking shelters in the West, it is hard to imagine those at the bottom would take their loved ones to a place rampant with gang fighting for help.
Having gone through the 1960s, I appreciate Law’s effort to leave a mark in the history for his generation. But the production simply cannot convince the “post-80s and -90s” generations (meaning those born after 1980 and 1990) who grew up in a highly prosperous and much more humane environment. Young people nowadays have little interests for the past, especially its not so pleasant realities. They may be interested in memorabilia from those periods but not the sad stories of the wretched society. They may still read Jane Austen but who likes Charles Dickens. Young people may simply jeer at scenes which Law treasures.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100304四補遺:蘇貞昌此地無銀
今午Word軟件突自行關閉,寫了個多鐘頭的文字付諸流水。及後重寫,上載後才發現漏了台灣一段,現補上。
蘇貞昌講話一派江湖,雖否認為「獨孤求敗」(典出武俠小說),出選台北市乃想重演陳水扁敗走北市後當選總統的奇跡,但又說「心中沒有 2012,才能有 2012」(相信是借用武俠傳說裡「心中有劍,手中無劍」的最高境界)、「如果有一天有更大能力,一定會更努力回饋台北縣老家」,此地無銀。
但陳水扁10年前逆轉勝,實拜連戰和宋楚瑜相殘。兩年後馬英九若不讓路,又或者讓給胡志強,王金平會否獨立出選?
「五都」(五個直轄市,即台北市、新北市即原台北縣、新台中市即原台中市加台中縣、新台南市即原台南市加台南縣、新高雄市即原高雄市加高雄縣)就目前看,國民黨唯台中出胡志強可言穩勝,南部兩市幾乎輸定,新北市也不利。在台北市雖然佔優,但國民黨六連後信心動搖,到了年底已難言穩勝。
蘇貞昌講話一派江湖,雖否認為「獨孤求敗」(典出武俠小說),出選台北市乃想重演陳水扁敗走北市後當選總統的奇跡,但又說「心中沒有 2012,才能有 2012」(相信是借用武俠傳說裡「心中有劍,手中無劍」的最高境界)、「如果有一天有更大能力,一定會更努力回饋台北縣老家」,此地無銀。
但陳水扁10年前逆轉勝,實拜連戰和宋楚瑜相殘。兩年後馬英九若不讓路,又或者讓給胡志強,王金平會否獨立出選?
「五都」(五個直轄市,即台北市、新北市即原台北縣、新台中市即原台中市加台中縣、新台南市即原台南市加台南縣、新高雄市即原高雄市加高雄縣)就目前看,國民黨唯台中出胡志強可言穩勝,南部兩市幾乎輸定,新北市也不利。在台北市雖然佔優,但國民黨六連後信心動搖,到了年底已難言穩勝。
100304四:最無期待的兩會
最無期待的兩會昨開鑼。會前預告將成政協副主席的十一世班禪和何厚鏵民望平平。這項政治庸酬,最得意的是曾蔭權,知道自己三年後也有機會「領導」國家。
不知是想加快改革還是眷戀權位,溫家寶會前與網民對話時,慨歎餘下機會不多。但《明報》踢爆該報和有線電視的〈敏感問題失蹤〉。對話但假裝政治怨言不存在,機會再多又如何?
觀乎香港《文匯》今以〈草根推動民生〉為頭條,當局顯欲主打民生來規避政治,容忍部份自發的民生訴求。但只要看該報網站同樣在頂上引述藥業的政協委員說〈醫改若成功是悲劇〉即可知,民生到最後必然觸及官商的利害。就住房天價來說,知識界和地產界在是否抑制上正反分明。地方官公開不說話,但近年沒有地方不靠地產發財,暗裡必挺地產。中短期內,實利必勝。直到群情洶湧動搖國本,官員才會見黃河而流淚。
本屆世界盃倒數百日。但沒有觸目的球星和強隊,賽場南非遠離世界中心,加上治安不寧、旅遊不夠吸引,世人最無期待。南非尚未〈ready〉的報導以至香港有線對兩家免費台轉播立下苛例,說不定是吸引注意的招數。學者蔡子強在《明報》專欄裡問〈無線為何無人撐?〉原因當然是無線本身亦屬霸權,以致惡人被打,公眾「擰歪面」。陳冠希、陳振聰、一位保守到近乎打手的前四料議員以至疑似的特首參選者、均屬愛屋及烏的反面。
香港電視爭霸使我想起IT界的《三國演義》。兩大老行尊Apple和微軟分別挑戰後來居上的Google霸權。不用說,行內最怕的Google像魏;得寵於民的Apple像蜀;微軟作為過氣的霸主,與Apple一向壁壘分明,但既然都反魏,不妨當作是楚。民意是否願意魏一統天下?統一又能維持多久?
社會環境當然是上一代造成的,但今天「80後」的遭遇既不幸又自取。《蘋果》昨頭條稱〈暗瘡困擾 港大生吊頸亡〉。「溫室花朵」當然不會明白羅啟銳說的1960年代價值。青少年感情脆弱,社會上早有微言。但縱而不教美其名曰正面、鼓勵、no fault的美式學說已成為教育界的天條。專攻學校的大報昨為免刺激學生,不說死者「遺書指『爛面』」,而說「家事困擾」,與中央不敢直面政治異曲同工。自欺欺人的進步與掩耳盜鈴的保守,同樣害人。反而最暢銷報頭版說〈風光不再 否定自我價值〉,「情關、學業及壓力情緒病成為大學生的催命符。前晚科大碩士生跳樓,昨晚港大男生...」能面對現實。
泛民議員會否全體獲邀出席上海世博5月初的開幕禮成為話題。模式相信不離去年的建政六十大典,但針對泛民相信會以「公投」為界。5.16的公投已然孤立,「公投報」說當局藉此〈搞分化打擊公投〉,純屬自我貼金。
曾經侵犯多人者出獄,必有人要求限制其活動。現在先後令三人致死的殺人鯨休息了幾天就恢復表演,社會反應平靜。因為不危及觀眾,而訓練員食得鹹魚抵得渴,還是說,罕有動物比人命更值錢?有久居西方者慨嘆,最近在香港地鐵外看見年輕人為流浪狗籌款,反而無視身旁的乞丐。我可以理解。首先,街頭籌款是受薪的,只要有薪水,他們也願意籌款濟貧。次之,乞丐有可能是職業性的內地人。三則富裕中成長的一代漸多西方式的好心人,去非洲救大象、去澳洲救鯨魚的熱枕多過救自己區內的貧民。
報刊追求接收率,想出名者則迎合,加上各種不為人道的利害,往往不顧情理。白高敦領導的英國工黨執政已久,民心思變,大選逼近下成為落水狗。但標題離譜到〈幕僚﹕暴戾白高敦像希魔〉,也就不用腦。文明社會的領袖對下屬再暴躁,也不能說成殺人如麻的希特勒。
不知是想加快改革還是眷戀權位,溫家寶會前與網民對話時,慨歎餘下機會不多。但《明報》踢爆該報和有線電視的〈敏感問題失蹤〉。對話但假裝政治怨言不存在,機會再多又如何?
觀乎香港《文匯》今以〈草根推動民生〉為頭條,當局顯欲主打民生來規避政治,容忍部份自發的民生訴求。但只要看該報網站同樣在頂上引述藥業的政協委員說〈醫改若成功是悲劇〉即可知,民生到最後必然觸及官商的利害。就住房天價來說,知識界和地產界在是否抑制上正反分明。地方官公開不說話,但近年沒有地方不靠地產發財,暗裡必挺地產。中短期內,實利必勝。直到群情洶湧動搖國本,官員才會見黃河而流淚。
本屆世界盃倒數百日。但沒有觸目的球星和強隊,賽場南非遠離世界中心,加上治安不寧、旅遊不夠吸引,世人最無期待。南非尚未〈ready〉的報導以至香港有線對兩家免費台轉播立下苛例,說不定是吸引注意的招數。學者蔡子強在《明報》專欄裡問〈無線為何無人撐?〉原因當然是無線本身亦屬霸權,以致惡人被打,公眾「擰歪面」。陳冠希、陳振聰、一位保守到近乎打手的前四料議員以至疑似的特首參選者、均屬愛屋及烏的反面。
香港電視爭霸使我想起IT界的《三國演義》。兩大老行尊Apple和微軟分別挑戰後來居上的Google霸權。不用說,行內最怕的Google像魏;得寵於民的Apple像蜀;微軟作為過氣的霸主,與Apple一向壁壘分明,但既然都反魏,不妨當作是楚。民意是否願意魏一統天下?統一又能維持多久?
社會環境當然是上一代造成的,但今天「80後」的遭遇既不幸又自取。《蘋果》昨頭條稱〈暗瘡困擾 港大生吊頸亡〉。「溫室花朵」當然不會明白羅啟銳說的1960年代價值。青少年感情脆弱,社會上早有微言。但縱而不教美其名曰正面、鼓勵、no fault的美式學說已成為教育界的天條。專攻學校的大報昨為免刺激學生,不說死者「遺書指『爛面』」,而說「家事困擾」,與中央不敢直面政治異曲同工。自欺欺人的進步與掩耳盜鈴的保守,同樣害人。反而最暢銷報頭版說〈風光不再 否定自我價值〉,「情關、學業及壓力情緒病成為大學生的催命符。前晚科大碩士生跳樓,昨晚港大男生...」能面對現實。
泛民議員會否全體獲邀出席上海世博5月初的開幕禮成為話題。模式相信不離去年的建政六十大典,但針對泛民相信會以「公投」為界。5.16的公投已然孤立,「公投報」說當局藉此〈搞分化打擊公投〉,純屬自我貼金。
曾經侵犯多人者出獄,必有人要求限制其活動。現在先後令三人致死的殺人鯨休息了幾天就恢復表演,社會反應平靜。因為不危及觀眾,而訓練員食得鹹魚抵得渴,還是說,罕有動物比人命更值錢?有久居西方者慨嘆,最近在香港地鐵外看見年輕人為流浪狗籌款,反而無視身旁的乞丐。我可以理解。首先,街頭籌款是受薪的,只要有薪水,他們也願意籌款濟貧。次之,乞丐有可能是職業性的內地人。三則富裕中成長的一代漸多西方式的好心人,去非洲救大象、去澳洲救鯨魚的熱枕多過救自己區內的貧民。
報刊追求接收率,想出名者則迎合,加上各種不為人道的利害,往往不顧情理。白高敦領導的英國工黨執政已久,民心思變,大選逼近下成為落水狗。但標題離譜到〈幕僚﹕暴戾白高敦像希魔〉,也就不用腦。文明社會的領袖對下屬再暴躁,也不能說成殺人如麻的希特勒。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100302二:馬英九完了
久未上博,太多事想講。但每次提起筆,總寫不完,壓了一次又一次。
大陸:兩會明開鑼,廣東《南方都市報》等11個省區市合共14份地方報和3家網站(但有說合共只有13家)昨聯合發表非中央統發的社論《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並敦促戶籍制度改革》,指1958年起施行的戶口登記滋生腐敗、迫夫妻分居、老人無法與子女團聚、孩子無法獲得良好教育,造成城鄉之間、城市居民之間地位不平等,限制公民自由遷徙有違憲法,「非革新不足以平民怨」。
社科院研究員熊秋紅上週公佈《2010年法治藍皮書》時,當著鏡頭說:法改有時候太強調「中國特色」,出現「倒退」。《藍皮書》說,過去一年由於經濟危機,暴力犯罪10年來大增。黑社會向「白黑紅」一體化轉型:以合法商業身份(白)為幌子、暴力(黑)為手段、政治身份或背景(紅)為保護傘。明言貧富差距加大、群體事件頻生,局勢將惡化。建制內的研究把「紅」的黨與黑的幫相提並論、看淡前景,並不簡單。
民間近年已很少用兩會期間的言論缺口來測試水溫,現在一來就是兩宗。到底是民怨再也壓不住還是高層默許?胡溫餘下這兩年會否帶給我們點希望?
台灣:國民黨擺脫不了連戰-宋楚瑜式黨爭的咒詛。立法院補選再輸三比一後,馬英九相信是完了。六連敗後,士氣已崩潰,年底的「五都」選舉幾乎輸定,兩年後政權或再次輪替。
陳水扁仍繫獄。民進黨不出兩年就走出陳家巨貪的陰影,實拜馬英九之賜。但當初捧蔡英文出來,是借她的清秀來沖淡貪案的衝擊。一旦選總統,還得蘇貞昌這等『天王』出馬。
巧的是,兩岸後年同在三月換屆。內定的習近平-李克強班子不得不為台灣二次「走獨」作打算。三通已深入民心,民進黨不會像陳水扁那樣急獨,但會在兩岸融合的薄弱環節上翻盤,刺激大陸。大陸若喊打喊殺,正中下懷。
「二二八」前一天,馬英九探望一位高齡詩人時透露,他的名字與生於「英」國殖民地的「九」龍無關,而是取自南宋詩人陸游(放翁)的名句「但悲不見九州同」。這裏的九州指中國,而「英」實乃「膺」,「膺九」亦即盼望兩岸統一。選擇在台灣人的忌日來講統一,迂腐到無以復加。
世上不乏庸碌的好人,董建華就是一個。但一好一糟到像馬英九那種程度,舉世無匹。這個哈佛法律高材生是讀死書的典型,由忠於法治變成法奴。
大陸用金權來推動社會,一無法,二無約制,一決定就雷厲風行,國人又勤快靈活,故效率特高,但後遺症也特大。馬英九剛好相反。
香港:自主意識高漲後,殖民地式的精英威權失效,只餘下法治。但法治是一種約制,逆效率而行,以致社會既無大陸的效率,又無台灣的民主可宣洩不滿。大陸首次指香港的競爭力不如台,似是對港人的警告。
地震:智利的8.8級地震已知700多人罹難。與月前海地8級30萬、前年四川8級8萬、04年印尼8級引發海嘯造成的30萬相比,看似奇跡,其實主要是因為人口密度不足香港的三百分之一。但有關報道可能有疏漏。智利呈長帶狀,南北長四千多公里,東西平均只有兩百公里,鄰國阿根廷不可能沒有損失。
體育:氣候嚴寒最宜冬運的俄羅斯四年後主辦冬季奧運,但本屆在獎牌榜十大不入、歷來最差,總統在電視上命官員請辭。面子上下不去可以理解,但最高領袖公開要搞體育的官員辭職,使我想起最近看的書,說俄羅斯和東正教權威性強,文化心態近東亞多過歐美。
劉翔在全國60米跨欄賽事中僅得第4,〈自言「與羅伯斯無得鬥」〉。其實,前年在京奧看他一拐一拐,已覺得他就此打完。劉的傷在中國式的訓練裏或非偶然。世界冠軍曇花一現的悲劇,應該成為從人道出發修訂體育政策的考量。
姚明夫婦準備在美國生女兒,當其美國公民。意料之中,在網上被罵「傷害中國球迷的感情」。美國人個人感情脆弱,動不動就抑鬱。中國人則民族感情脆弱,動不動就受傷。
報格:有港官在任時鼓吹環保,獲進步報力捧,退休後仍不離不棄,稱其〈與諾獎「擦肩」怕研核彈 不讀高能物理〉。報導說,此人中學高考除物理外科科A,大學畢業後,拿英聯邦獎學金到倫敦讀氣象,讀了幾個月轉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但只待了3個禮拜,因為想做「『入世』既工」。
兩次入讀研究院都「滾水碌腳」,在愛恩斯坦的聖地更待不到一個月。所謂「入世「,說穿了也就是,有薪高糧準的官職等著他回港上任,懶得鑽研學問。如此〈「擦肩」〉,諾貝爾獎也太不值錢了!純為意識型態而報道,何來報格?
大陸:兩會明開鑼,廣東《南方都市報》等11個省區市合共14份地方報和3家網站(但有說合共只有13家)昨聯合發表非中央統發的社論《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並敦促戶籍制度改革》,指1958年起施行的戶口登記滋生腐敗、迫夫妻分居、老人無法與子女團聚、孩子無法獲得良好教育,造成城鄉之間、城市居民之間地位不平等,限制公民自由遷徙有違憲法,「非革新不足以平民怨」。
社科院研究員熊秋紅上週公佈《2010年法治藍皮書》時,當著鏡頭說:法改有時候太強調「中國特色」,出現「倒退」。《藍皮書》說,過去一年由於經濟危機,暴力犯罪10年來大增。黑社會向「白黑紅」一體化轉型:以合法商業身份(白)為幌子、暴力(黑)為手段、政治身份或背景(紅)為保護傘。明言貧富差距加大、群體事件頻生,局勢將惡化。建制內的研究把「紅」的黨與黑的幫相提並論、看淡前景,並不簡單。
民間近年已很少用兩會期間的言論缺口來測試水溫,現在一來就是兩宗。到底是民怨再也壓不住還是高層默許?胡溫餘下這兩年會否帶給我們點希望?
台灣:國民黨擺脫不了連戰-宋楚瑜式黨爭的咒詛。立法院補選再輸三比一後,馬英九相信是完了。六連敗後,士氣已崩潰,年底的「五都」選舉幾乎輸定,兩年後政權或再次輪替。
陳水扁仍繫獄。民進黨不出兩年就走出陳家巨貪的陰影,實拜馬英九之賜。但當初捧蔡英文出來,是借她的清秀來沖淡貪案的衝擊。一旦選總統,還得蘇貞昌這等『天王』出馬。
巧的是,兩岸後年同在三月換屆。內定的習近平-李克強班子不得不為台灣二次「走獨」作打算。三通已深入民心,民進黨不會像陳水扁那樣急獨,但會在兩岸融合的薄弱環節上翻盤,刺激大陸。大陸若喊打喊殺,正中下懷。
「二二八」前一天,馬英九探望一位高齡詩人時透露,他的名字與生於「英」國殖民地的「九」龍無關,而是取自南宋詩人陸游(放翁)的名句「但悲不見九州同」。這裏的九州指中國,而「英」實乃「膺」,「膺九」亦即盼望兩岸統一。選擇在台灣人的忌日來講統一,迂腐到無以復加。
世上不乏庸碌的好人,董建華就是一個。但一好一糟到像馬英九那種程度,舉世無匹。這個哈佛法律高材生是讀死書的典型,由忠於法治變成法奴。
大陸用金權來推動社會,一無法,二無約制,一決定就雷厲風行,國人又勤快靈活,故效率特高,但後遺症也特大。馬英九剛好相反。
香港:自主意識高漲後,殖民地式的精英威權失效,只餘下法治。但法治是一種約制,逆效率而行,以致社會既無大陸的效率,又無台灣的民主可宣洩不滿。大陸首次指香港的競爭力不如台,似是對港人的警告。
地震:智利的8.8級地震已知700多人罹難。與月前海地8級30萬、前年四川8級8萬、04年印尼8級引發海嘯造成的30萬相比,看似奇跡,其實主要是因為人口密度不足香港的三百分之一。但有關報道可能有疏漏。智利呈長帶狀,南北長四千多公里,東西平均只有兩百公里,鄰國阿根廷不可能沒有損失。
體育:氣候嚴寒最宜冬運的俄羅斯四年後主辦冬季奧運,但本屆在獎牌榜十大不入、歷來最差,總統在電視上命官員請辭。面子上下不去可以理解,但最高領袖公開要搞體育的官員辭職,使我想起最近看的書,說俄羅斯和東正教權威性強,文化心態近東亞多過歐美。
劉翔在全國60米跨欄賽事中僅得第4,〈自言「與羅伯斯無得鬥」〉。其實,前年在京奧看他一拐一拐,已覺得他就此打完。劉的傷在中國式的訓練裏或非偶然。世界冠軍曇花一現的悲劇,應該成為從人道出發修訂體育政策的考量。
姚明夫婦準備在美國生女兒,當其美國公民。意料之中,在網上被罵「傷害中國球迷的感情」。美國人個人感情脆弱,動不動就抑鬱。中國人則民族感情脆弱,動不動就受傷。
報格:有港官在任時鼓吹環保,獲進步報力捧,退休後仍不離不棄,稱其〈與諾獎「擦肩」怕研核彈 不讀高能物理〉。報導說,此人中學高考除物理外科科A,大學畢業後,拿英聯邦獎學金到倫敦讀氣象,讀了幾個月轉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但只待了3個禮拜,因為想做「『入世』既工」。
兩次入讀研究院都「滾水碌腳」,在愛恩斯坦的聖地更待不到一個月。所謂「入世「,說穿了也就是,有薪高糧準的官職等著他回港上任,懶得鑽研學問。如此〈「擦肩」〉,諾貝爾獎也太不值錢了!純為意識型態而報道,何來報格?
聽南音,聞玄機
原載《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2010 03 02 星期二
「完璧歸趙應把生民關注,捨本逐末不異買櫝(普通話音du2,木盒)還珠。……逐富成風高樓與山對峙,貧無立足饔(yong1,早餐)飧(sun1,晚餐)不繼妍(yan2,美好)媸(chi1,醜惡),稚子青年何來遺志,讀書致士似未皆宜。……待奴移宮換羽託蕪詞。」── 南音《香江即事》,溫誌鵬作。
自從官府靠派糖來紓緩經濟轉型的痛楚,預算案就被市民納入了家庭預算。但家庭預算上升得快過庫房收益,加上糖只嫌不夠而不嫌多,每年的預算案都有人開罵。只不過這次事後的民調較預算的好,與傳媒的報道對比鮮明。
預算案用基建來刺激經濟,有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後「新政」的影子。但香港偏重金融、地產,基建只怕乘數效應不大,反會帶出更多保育抗爭。曾蔭權餘下這兩年管治意志薄弱,激進派很容易拖他的後腿。
民怨長期累積,反建制蔚為潮流。前天去佛門勝地聽南音。演出的內容與佛法無涉,安排在禪院,可信是場地優雅,襯托得起這種「50(歲)後」才欣賞的傳統曲藝。
但有趣的是,藝術節commissioned(場刊譯作「委約」)創作的壓軸戲《香江即事》唱的雖然是南音,曲詞並非常見的感懷而是政治(見文初),指回歸以來捨本逐末,貧富懸殊,知識不受重視,令青少年只看眼前。
最後一句裏的「奴」甚至被懷疑別有所指。填詞人1980年代中就為芳豔芬作曲,並非後現代信徒。粵劇界雖然覺得受忽視,但此前未聞藉作品來批判。
另一個例子當然是在柏林得獎的懷舊片《歲月神偷》。導演羅啟銳除了與監製張婉婷、男女主角任達華和吳君如同聲反對清拆戲中實景的永利街,也慨歎社會「負能量」充斥,失卻他1960年代成長時的精神。羅藉電影重現的正能量,說白了也就是梁錦松財政司任內想重燃的《獅子山下》精神。
但回歸後經濟長時間不景、管治失效,加上資本主義金融危機、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金權腐敗,小政府、大資本、菁英領導、個人奮發、守望相助、藉差距來加快發展、發展先於環境的傳統受質疑,大政府、小資本、高保障、小差距、重監督、全民參與、環境先於發展的「人文均富」觀成為時尚。
由於負能量論針對「普選公投」等激進抗爭,有報章借反建制人士的口反擊,指羅啟銳「消極懷舊」,因為「偷」走舊區人情味的並非「歲月」而是政府的重建政策、發展模式。說白了,「羅老」,你out了,被歲月偷走的是你!
隨着新一代的左派逐漸取代回歸前的「順民」,激進的風氣在可見的將來仍會增長。中央單靠放水無法消除市民對港府的疏離,反會令港人淪為二世祖。
「完璧歸趙應把生民關注,捨本逐末不異買櫝(普通話音du2,木盒)還珠。……逐富成風高樓與山對峙,貧無立足饔(yong1,早餐)飧(sun1,晚餐)不繼妍(yan2,美好)媸(chi1,醜惡),稚子青年何來遺志,讀書致士似未皆宜。……待奴移宮換羽託蕪詞。」── 南音《香江即事》,溫誌鵬作。
自從官府靠派糖來紓緩經濟轉型的痛楚,預算案就被市民納入了家庭預算。但家庭預算上升得快過庫房收益,加上糖只嫌不夠而不嫌多,每年的預算案都有人開罵。只不過這次事後的民調較預算的好,與傳媒的報道對比鮮明。
預算案用基建來刺激經濟,有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後「新政」的影子。但香港偏重金融、地產,基建只怕乘數效應不大,反會帶出更多保育抗爭。曾蔭權餘下這兩年管治意志薄弱,激進派很容易拖他的後腿。
民怨長期累積,反建制蔚為潮流。前天去佛門勝地聽南音。演出的內容與佛法無涉,安排在禪院,可信是場地優雅,襯托得起這種「50(歲)後」才欣賞的傳統曲藝。
但有趣的是,藝術節commissioned(場刊譯作「委約」)創作的壓軸戲《香江即事》唱的雖然是南音,曲詞並非常見的感懷而是政治(見文初),指回歸以來捨本逐末,貧富懸殊,知識不受重視,令青少年只看眼前。
最後一句裏的「奴」甚至被懷疑別有所指。填詞人1980年代中就為芳豔芬作曲,並非後現代信徒。粵劇界雖然覺得受忽視,但此前未聞藉作品來批判。
另一個例子當然是在柏林得獎的懷舊片《歲月神偷》。導演羅啟銳除了與監製張婉婷、男女主角任達華和吳君如同聲反對清拆戲中實景的永利街,也慨歎社會「負能量」充斥,失卻他1960年代成長時的精神。羅藉電影重現的正能量,說白了也就是梁錦松財政司任內想重燃的《獅子山下》精神。
但回歸後經濟長時間不景、管治失效,加上資本主義金融危機、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金權腐敗,小政府、大資本、菁英領導、個人奮發、守望相助、藉差距來加快發展、發展先於環境的傳統受質疑,大政府、小資本、高保障、小差距、重監督、全民參與、環境先於發展的「人文均富」觀成為時尚。
由於負能量論針對「普選公投」等激進抗爭,有報章借反建制人士的口反擊,指羅啟銳「消極懷舊」,因為「偷」走舊區人情味的並非「歲月」而是政府的重建政策、發展模式。說白了,「羅老」,你out了,被歲月偷走的是你!
隨着新一代的左派逐漸取代回歸前的「順民」,激進的風氣在可見的將來仍會增長。中央單靠放水無法消除市民對港府的疏離,反會令港人淪為二世祖。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