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100118一:文明的「條件」

  昨以高鐵過關為題,寫週二的報紙專欄。但要在一千字裏交代世紀爭議,搞到半夜才交差。由此想到,從今起,每逢星期一,在博客裏多談生活,把時事留給週二的報紙。

  昨午坐小巴,有幸獲得最後一個空位。沿途是一條紅燈和車子都不多的長彎路,車速通常很快,而且左右搖晃。但這次尤其厲害。或因上滿客,可驅車趕路,我在車頭付了錢後,走到車尾的空位需時。還未坐穩,車子猛往左拐,幾乎把我甩到通道上。右座的乘客及時把我拉住,也就是剛才在站上排在我前頭,上車後回過頭來用粵語說「有位」的外籍女子,看樣子是菲傭。我謝謝她。她帶點同情和抱歉地用英文說,「小巴通常開得很快…….」。

  除了這個好心的女子,我幾乎摔倒時,隔著走道,右邊的乘客也扶了我一把。對於小巴飛車,她也大搖其頭。巧的是,她也是外籍的,看上去是南亞裔。不久後,她用粵語叫「落車」。但車頭的司機隔著引擎聲,飛過了站,要其他乘客幫忙叫停車才煞住。這是我第一次在香港遇到兩個友善的少數族裔女性,而且都不是西方人。

  香港在財富上超英趕美,但文明上,看小巴飛車即可知,有些方面仍然停留在發展中地區的水準。一般來說,高速發展的地區先效率而後文明,已發展地區則相反,正如個人沒有錢時為了賺錢而不顧生活質素,有了錢後往往倒過來。人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追求,份屬正常。只不過看待效率與文明的輕重,視乎民族性而有所不同,就如對賺錢的熱衷因人而異。

  一般來說,中國人講求實用,較願意用效率來交換文明。以公車為例,西方首要安全,車速慢,乘客坐定才開。香港社會發展到今天,也怕飛車,但大多數人仍然寧可快點到達目的地,好過為了安全而放慢來開。要再出一兩次事,才會收緊對車速的限制。但港人怕執輸,在這方面不會向西方看齊。

  而且,文明到什麼程度,除了主觀意識,也受到客觀的限制。在畢打街像西方公車那樣滋油淡定地行進,肯定塞到銅鑼灣,即使這裏的西方人也不會同意。我觀察了十幾年,發覺每逢有紅燈,看到沒有車就逕自過馬路的,絕大多數是白人。港人被政府嚇了幾十年,幾乎像歐美的人那樣守法。但剛好相反,選擇來港的白人是歐美社會裏比較搏殺的,愛的就是香港的效率,不願意像祖家那樣,半夜站在紅燈前等換燈。把文明純粹看作主觀的『素養』,妄顧客觀條件,只會自欺欺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