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節對我來說,預期長但過時短,轉眼就曲終人散、收拾殘局反高潮。但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入鄉隨俗,順勢而為。
昨年三十(內地叫大年夜)團年,今初一拜年,轉眼就已過去。明初二開年相信亦然。後天初三赤口,各家親友借勢不見喘口氣,準備翌日初四開工。
我除了不那麼熱衷過節,連帶生出一個非傳統的想法:華人每逢佳節倍思親。但我更願意:每逢佳節倍思“恩”。不僅是親友,也包括由於本身的工作,幫過我大忙的人。姓名都不詳,更莫說下落。對於這些恩人,唯有為其祈福,願上天reward之。
我一生最大的恩人無疑是姓崔的父親。我幾歲住在在廣州時,父親是傳統的小商人,與我接觸不多,最多是偶然逗逗我。我當然也不明白父親日常做什麼。但55年母親先行來港後,父親留在廣州成了單親,與10歲的我相處就多了。每次與生意夥伴跑完單幫賺了點錢,就帶我去當時廣州可能是唯一的西餐廳沙面“大公”吃葡國雞飯之類,或相當於今天在港的千元大餐。
父親57年帶我來港後,頭兩年帶著我,在他打工的青山道上海東主紗/布廠碌架牀宿舍寄居。期間每逢周休,都等我放學,帶我看5:30的工餘場西片,接著吃上海粗湯面。我至今記得與父親逛街上館子聊天。
我在工廠宿舍寄住了幾個月後,後來可能廠方聞風追究。父親才將我轉移給母親,由母親安排到她的熟人處寄住。但不穩定,每兩三個月就要換地方。我讀中學頭3年,先後住過不下10處。
我要到高中(我讀的是中中,初中、高中各3年),才隨父母搬入父親打工的欽州街書店閣樓,穩定下來,住到67年9月赴美進修。
但此後呆在美國多年。後來回港工作,與父親也只相處了4年。而且限於條件,未能同住。到80年代中自美回港探親,得與父親同處一屋簷下時,父親已中過風,行動不便。他最後一句清醒與我講的話是,半夜在客廳摔倒起不來,高聲叫醒我。我扶起他回到床上。
昨年三十(內地叫大年夜)團年,今初一拜年,轉眼就已過去。明初二開年相信亦然。後天初三赤口,各家親友借勢不見喘口氣,準備翌日初四開工。
我除了不那麼熱衷過節,連帶生出一個非傳統的想法:華人每逢佳節倍思親。但我更願意:每逢佳節倍思“恩”。不僅是親友,也包括由於本身的工作,幫過我大忙的人。姓名都不詳,更莫說下落。對於這些恩人,唯有為其祈福,願上天reward之。
我一生最大的恩人無疑是姓崔的父親。我幾歲住在在廣州時,父親是傳統的小商人,與我接觸不多,最多是偶然逗逗我。我當然也不明白父親日常做什麼。但55年母親先行來港後,父親留在廣州成了單親,與10歲的我相處就多了。每次與生意夥伴跑完單幫賺了點錢,就帶我去當時廣州可能是唯一的西餐廳沙面“大公”吃葡國雞飯之類,或相當於今天在港的千元大餐。
父親57年帶我來港後,頭兩年帶著我,在他打工的青山道上海東主紗/布廠碌架牀宿舍寄居。期間每逢周休,都等我放學,帶我看5:30的工餘場西片,接著吃上海粗湯面。我至今記得與父親逛街上館子聊天。
我在工廠宿舍寄住了幾個月後,後來可能廠方聞風追究。父親才將我轉移給母親,由母親安排到她的熟人處寄住。但不穩定,每兩三個月就要換地方。我讀中學頭3年,先後住過不下10處。
我要到高中(我讀的是中中,初中、高中各3年),才隨父母搬入父親打工的欽州街書店閣樓,穩定下來,住到67年9月赴美進修。
但此後呆在美國多年。後來回港工作,與父親也只相處了4年。而且限於條件,未能同住。到80年代中自美回港探親,得與父親同處一屋簷下時,父親已中過風,行動不便。他最後一句清醒與我講的話是,半夜在客廳摔倒起不來,高聲叫醒我。我扶起他回到床上。
但不出幾天,我就回美上班。再次回港時,父親已轉到醫院寧養。見到我時有笑容,顯然很開心。但時空觀念錯置,以為我還在讀大學。幾天後,我剛回到美國,香港就來電轉告母親的話:父親走了,後事已辦妥,不必趕回來。父親許是看到我後,寬心撒手。
我無以為報,只能每年上山拜望而已。
我無以為報,只能每年上山拜望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