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221124四傍晚22°C 93%:3年前的既定政策 2.0

你怕!我怕!個個怕! 煙加!酒加!屋租加!
巴士加!的士加!多士芝士乜都加!加!加!加!加!加!
        ---許冠傑《加價熱潮》1979年(43年前),調寄1956年美國歌手Bill Haley的金曲"Rock Around the Clock”。此處的rock指搖滾樂。
    *日確破9k,再次上萬怕不遠。七欖後初期平穩,以為冇爆。難道係滯後效應?不過,萬人同場除罩歡呼,事後爆疫亦在所難免。
    不過,我唔驚,睇死呢次既變種惡唔到去邊。
    就如何防疫,內地有專家話,我地既思維停留係疫情初起的3年前
的確如此,但在所難免。人既思維有階段性。一有劃時代的大事,會如銘刻般鑿入腦,所謂刻骨銘心,類似電腦記入HD。此後每次遇事,都會call番呢啲舊記憶出嚟,按上次的劃時代大事作出反應。這次的刻骨銘心就係2020年初爆疫的慘狀。
    這種悲慘的記憶驅之不去,約束著我們行為。因此,我們在防疫上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2020年的慘狀重演。
    大腦裡的悲慘記憶,可能要到下次劃時代的大事,尤其是抗疫重大的有利發展,才會再銘刻一次,用新的資料蓋過悲慘的舊記憶,就如HD用新檔案覆蓋舊檔案。我們要到此時,才會改變自2020年以來形成的悲觀行為,敢用較為開放的行為來防疫。
    但日常一般的事,無數咁多,入腦時就如寫入RAM,不斷地一件蓋一件,唔會形成permanent memory,對個人的行為不構成長遠的影響。
    例如,人的行為好講成長的年代。例如:近的有所謂Z世代,與Y世代、X世代有一定的差距,與我這種二戰和平出生的B/C世代就更差天同地。
    講回疫情,抗疫講求強力,除了關愛人命,相信是基於2020年爆疫頭半年全球的慘狀。
    當時最慘的,其實不是中國、東亞…,而是歐美。我80年代在紐約市編中文報紙,每天都要看紐約市的社會新聞,包括罪案以選稿,對紐約的社會環境比一般華人敏感。2020年看紐約的新聞,特別有感受。
    印象最深的兩個影像是:1.醫院門口堆著幾個大貨櫃,用來暫儲來不及下葬的疫歿者;2. 曼哈頓島旁邊的赫德遜河中間有Rikers Island。島上,一眾「大白」為疫歿者挖長條的坑,每條至少有5-6個棺位。Rikers居民少,選在哪裡下葬,當然是為了避開社會大眾。集體下葬通常只見於地震、戰亂,但2020年見於世界金融之都。
    不用說,2020年的慘狀至今令一些人聞疫變色。對這些朋友來說,抗疫一定要嚴、強,不能放走一個,寧枉勿縱。
    但若能暫時放下2020年的痛苦,你會發覺,最近這兩年,即便2020年慘絕人寰的紐約市,疫情也已趨穩。美國人過去這年,在公眾地方絕少帶罩,公共活動幾已完全復常,但未聞大爆疫。我也有多個在美的親友中招,但未聞重症,包括患癌要做化療的。
    香港對上最慘的是今年年初(?),確診者多到要訓醫院門口,需要中央緊急支援。
    但最近這半年呢?的確,每天不但有好幾千,始終壓不下去,而且每日都有好幾個人離世。但疫歿的可信主要是老弱,加上獨居、救治疏漏等不幸的因素,與病例多到醫院爆棚、被拒門口、尸橫遍野是兩回事。
    今天9.2k,相信有不少人會驚疫情再次失控。當局任重道遠。但我相信,只要我地顧好(打針、帶罩、在多人的場合避免太鬆懈)自己同家人,唔需要太擔心。在正常情形下,給它一個月時間,疫情會控制住的。
    講到底,今天強力的抗疫,可信是疫情頭一年慘狀形成的政策。3年後用來對付今天傳播強但毒性弱的變種,相信已無必要。對於今天的變種,不妨處之泰然—當然,前提是做足個人的防疫功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