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少睇電視,冰雪運動只試過skate同tobogganin(?)。但有兩則冬奧新聞比較有趣(圖文摘自ST):
歐美國家認為中國搞維族「集中營」,在外交上杯葛冬奧,領袖、高官不到賀。中國藉開幕式側面回應:由新疆維族21歲的越野滑雪選手迪妮格爾.衣拉木江(右圖左)傳送最後一棒火炬,插到鳥巢場館。NYT稱此女「被逼點火」。
習近平任內以科技為國策。這次主辦冬奧,著意展示成就,以軟實力應對西方的「抹黑」。
看ST列出的清單,主要強調IT:燃料動能、屏幕顯示、人工智能AI、5G、雲計算cloud、邊緣計算、VR/AR(v=virtual, A=augmented, r=reality)、裸眼3D。
地面LED大屏與演員之間實時「互動」。小演員手持「和平鴿」走入場內,腳下的光點隨之亮起;穿輪滑鞋的運動員在地屏滑動,雪花隨之被抹去。這是美國Intel同北京電影學院為冬奧特製的「AI大型演出實時特效系統」,讓地面的屏幕瞬間對演員位移作出實時反饋。
又例如:14年前,京奥巨型火炬消耗的天然氣多到要專設一個供氣站。如今冬奧要低炭環保,火炬改用氫來燃點,確保零排放。
此外還有冬奧閉環範圍內的科幻式設施,最矚目的是:睡床智能升降,機器人煮餐、送餐。BBC中文網有記者親身的體驗。
就以上的展示看,中國發展科技重IT。
IT的內核是數字、軟件,看不見,觸不到。公眾感受的是外在受軟件操控的硬件。IT予人的效果其實是硬件。億萬人愛iPhone,但很少人愛看不見的IO。說白了,軟件是靈魂,但受眾只知其支撐的外表。
iPhone為人最愛的甚至不是硬件,而是千百種照顧衣食住行的apps。
京奧開幕式的展示有否感動世人,尤其是對中國有「偏見」的西方人,而不僅是驚嘆於世界最大的mon、燦爛的畫面、演出的技巧、場面的宏偉?表演本身有沒有感人的訊息,讓外人也覺得中國是令人嚮往的社會?還是說,驚嘆於中國輝煌炫目,但不覺得貼心溫暖?
希望這些IT技巧,今後能多用在14億人的民生上。例如,應對人口老化,鼓勵生三個,但應者聊聊。因為,養育的成本太高,父母除了錢,更要投入大量精力心血。是否多研發IT設備,減輕家務負擔,讓父母騰出精神來親子?
又例如:自駕風氣盛,經常塞車、意外多,耗能污染。宜用 AI來實時引導自駕者避開塞車段。再進一步用AI大力改革公交,誘使不自駕,減少能源消耗、污染、堵塞...
這次冬奧還有一個考驗。世奧主席據說會趁來華之機,與近月聲稱被前領導人性騷擾的中國高球女將會面。此女訴說後,雖曾高調露面,但未見過西方人。希望見面後,雙方感覺良好,一洗外界之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