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伊始,港人接連遇到罕見的意外。9人乘埃及熱氣球遇難的新聞尚未過去,《4纜全斷墜𨋢三危殆》又成為當然的頭條。出事的𨋢只升至一樓,已屬大幸。
世間的慘劇只要存在人為因素,必然苦主追責而主事卸責。但調查過程冗長繁瑣,待得出結論、決定改善,壓力早已轉移,小修小補過關,距離所需的改革遠甚。
港人慘劇未了,又有大陸遊客因埃及旅遊巴翻車致死。文明古國已沒落了3,000年,總統都自身難保,港媒追究時當心裡有數。
*「既生瑜,何生亮」,第一個奪得世冠的香港女車手李慧詩返抵當日,適逢埃及慘劇傳來,大為失色。
*CY為「兩會」上京前夕,一向在官民之間遊走的大報突施殺手。頭條引述港大民調稱《民情差如03七一前夕》,難道得聞「天聽」?且看兇狠的對手如何借題發揮?
*家長關注《紅色教材氾濫》,《籲做校董掌選書權》有理。但就電郵裡收到的公益檔案若非來自台灣就是大陸看,港人只願抗爭,懶於為公益默默耕耘。即使有權選書,也要有書可選才行。近年對外推廣中華文化的經費以百億計,又怎會不幫香港編教材?有多少港人不計較薪酬,自願編教材來抗衡?
*為了拉攏中產支持《預算案》,日入一萬的財爺用主觀的生活品味來掩蓋本於經濟的客觀階級分野。誠然,咖啡和法國片反映教養從而價值取向,但只要看大陸人來買奶粉、住宅對港人生活的衝擊即可知,品味對社會的影響遠不及經濟實力左右市場那樣直接、強烈。
在高品味裡自我陶醉,忽略在量上佔壓倒性的大眾潮流,最終只會被社會孤立。去年的話題片《低俗喜劇》近日因為被出身北京的本港作者抨擊,不少人起而捍衛。試問近年有哪一部法國片成為我們這個World City的話題?
若因為痛恨物質決定論而否定物質作為基礎因素的作用,不會比唯物的教條更可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