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121006六晴:NHK紀錄片《明治》


      與華關係40年來最惡劣之際,日邀台重啟漁業談判,擺明是分化兩岸。但電訊用日本觀點,倒過來說怕兩岸聯手保釣。
      今午剛巧在北角看到NHK05年也就是日本打敗俄羅斯100週年拍的五集紀錄片《明治》,專講人類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次維新。買來當晚看,但兩張DVD都壞了一半,五集只看到兩集半(事後發現內地網絡可以收看)。這裡先講幾個片段。

      有一集講日人善仿製。1853年炮口對準江戶(今東京)強迫開放貿易的美國軍艦為了示威,帶來可開動的模型火車,也就是今天的玩具。日人驚呆了。但兩年後,就自力複製了一套。為什麼要花兩年?因為火車用幾個金屬齒輪互扣帶動,小齒輪靠人手打磨,要彼此扣得準。這次輪到帶隊來示威的美國將軍驚呆了,上報國會:日人日後必成為我們工業的對手。日人仿製的這套小火車至今仍在,照樣可開。
      沒幾年後,日人去英國學來紡織技術,設廠仿效。這次輪到歐洲人怕了。因為歐洲的時裝不出幾個月就被日本學去。
      其實早在此前一兩百年,葡萄牙人首次帶來火槍,打到日人趴著走。但有藩主(軍閥)買了幾枝。第二年就開始自行生產,練兵上陣。此後爭地盤,開始用火槍來幫武士刀的忙。
      聽來像不像今天的中國人?若非受版權限制,我們絕對可以在幾個月內複製完全的iPhone。但百多年前的清朝就一塌糊塗。

      19世紀下半葉,歐洲列強的武器,東亞望塵莫及。中國清朝於是向其買軍艦。日本也引進,但不只是買,而是派人去學造。後來在甲午海戰中埋葬中國北洋艦隊的伊藤博文就是留英學造船的。

       明治除了引進科技,也引進列強的制度,包括把沿自幕府封建制度的地租「年貢」改革成現代的稅制。
       惜受制於官僚利益,本來很進步的理想最後淪為半吊子。稅改主將松方正義晚年的唏噓歎息聽來像今天的溫家寶:
      「明治時代是非常時期,所以速行改革。但成為近代國家後,政府就不應無視民意,獨斷地改革。今日當力求堅固確實之進步,不可保守退卻。秩序不一定伴隨進步,但無進步伴隨之秩序,久而久之必引致腐敗。重要的是官吏有與人民為友之精神。若官吏成為有別於人民之另一階級,則又何以期待行政機關之健全乎。
      你猜習近平有沒有讀過?

      江戶末期,商人清水卯三郎赴歐洲,得見巴黎博覽會,驚覺列強的技術。回國後力促舉辦博覽會以開國人之竅。5年後亦即明治十年的1877,日本果然首辦博覽會。18年後就埋葬了中國的北洋艦隊。
      清水的名言是:「奪其力而為我所用。」力者,技術也。

      明治七年的1874年,25歲的前武士「宇加地 新八」提出了日本最早的憲法草案。首倡君主立憲、主權在民,國家社稷乃天賜於民;議會必須民選,所作的決定,「任何人」無權撤銷。他雖然沒明說,但不用說天皇也不例外。
      這位出身江戶時代米澤藩(今山形縣米澤市)的年輕人為什麼會這樣早慧?原來天皇復權後撤銷武士階級,他二十出頭就失業,明白在新時代要學西洋,於是在22歲那年即明治四年赴京,入讀維新大師福澤諭吉傳播新思想的慶應義塾。
      聽來像不像今天的學民思潮和黃之鋒?

2 則留言:

Patrickov 提到...

但日本最後仍發動侵略戰爭,結果被美國打成死狗

匿名 提到...

崔先生,或者可以這樣問,你呢,你年青時像不像日本維新人士,黃朋友又像不像年青的你?

我爸爸經歷過文革。痛恨共權?當然。
會批評共黨人士?有趣,從不。
在香港投票選舉從不投保皇,
但在家中從未批評共黨。
有趣乎?

他的信念。
人皆自利。
他說:如果,我企係佢地的高位時,面對生死既鬥爭,權力既誘惑,我唔擔保會否比佢地做得更絕。

毛澤東以前像黃朋友嗎?
如果一開始只是貪圖權力富貴,何不投靠軍閥?何必冒生命之危"革命"?

權力令人腐化,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化。
放諸四海皆相同。

一個人如在三十、四十年後仍能保持赤子之心,會否只代表他未經歷過真正要命的鬥爭、誘惑、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