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121002二陰:Bad omen, good omen


「十一」南丫島撞船:香港40年來最大海難
    昨晚完成差事後,趕著為「十一」留個紀錄,忽略了live的四十年來最大海難。今晨看頭條:AD《國慶大災難》、MP《國慶夜大海難》、OD《驚天海難》,可見三大報由右至左的國情觀。有船載著過百人開去看煙花途中被撞沉,但《文匯報》《港版鐵達尼》,《大公報》《撞船大災難》避提國慶
      AD已算克制。真要惡毒,恐怕會寫成《「十一」沉船預示國運?》
      你咒詛國家,唯恐天下不亂!但我不會比700萬人更聰明。罵得更惡毒的網民數以百計,有共鳴的人不知凡幾。毛主席說,社會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負面的民情不講不等於不存在。捂著蓋子來維持太平,把咒詛歸咎於黑手、外力,純屬自欺欺人。
      我對煙花一向gaarmen(滬語,請上海的朋友告訴我怎麼寫)。不論十一還是初二,多年來只在回港初期站過一次海邊。二十幾分鐘燒近千萬,每次都是那幾款。偶有創意,肉眼也很難分辨(這次簡體字「中国」的煙花就很少人贊好)。除了污染大氣,幾十萬人在維港兩岸(還有山頂)呆等幾個鐘,事後再花一小時疏散,除了加大GDP、增添nTB大同小異的留影,你覺得值得?
      公眾要歡樂,十一要紀念,但沒有更好的辦法?
      有網友昨晚留言,批中方「抽水」。今閱報,原來西環大官出鏡pre-empt梁振英,被指有違香港的自治。我沒有看視頻,但際此反中氣氛濃烈,中央會很想爭取港心。梁開啟獨立調查、帶領政府哀悼……可信也想得分,分散對反國教、反東北發展的注意。
      但當時風平浪靜,公交小輪被指撞船後駛離現場。眾目睽睽下hit and run,聽來像內地。希望不是社會的指標。
      Apart from撞船,這次十一也有'good omen'。黃金週頭尾八天,有史最長。為免公路收費慢造成塞車,特地免費通行。不料人人開車,全國的高速公路淪為世界最大的停車場,欲速不達Move over, LA, your so-calledThe Longest Car Park in the World!國慶日以汽車這個現代化指標壓倒汽車王國,許是中國即將壓倒美國的吉兆?
      半數國民出遊的耗油、排廢(包括沿途的人類產物)量,肯定也是世界之最。公路收費會塞車,不收就更塞,本質上是免費則濫用的經濟規律。但換了歐美,相信不會這樣嚴重。西方人過節雖然也以消費作樂為主,但有親友團聚、宗教關愛為平衡。加上日常天天開車,不會把自駕當作身份象徵。若免費上路,很多人會想到塞車,反而避席。
      但中國正處於以自用車代表中產的階段。與跟團、坐公交旅遊相比,自駕高人一等。加上公路收費貴,與免費落差大,才會這樣畸形。
      至於問公路假日為何不反過來加以濟貧,問題是誰信政府,多收的路費會分配公正、不中飽私囊?

      為了撤消國教,中秋夜到梁振英宅門外對月「狼嗥」,十一早上穿「I love HK黑衣到政要雲集主持升旗的金紫荊廣場「觀禮」,這些中學生遠遠超越了社會老鬼的抗議三幅被。這些90後下屆就有權投票。到時80後、70後都會受感染。反之,左派靠小恩小惠所能動員的票會不如今天,只能靠比例代表制來分裂泛民。但直覺上,這些90後配票的智慧可能也高過目前的泛民。
     
      一項重要的發展是,國教欽差胡紅玉宣布指引「失效」,建議與堅持撤回者「各自表述」。這是兩岸就「一國」爭議的阿Q勝利法:各說各話,自我感覺良好,彼此都不要拆穿。香港秉持150年的英國文官傳統,慣以行政思維處事。現在凡事政治化,也不得不改用政治思維來解決難題:當難以滿足反對者對實名的要求時,用法律外的語言來模糊界線,希望對方默認次級的條件。
     「失效」在現實中相當於檔案束諸高閣,但檔案客觀上仍存。反對者不信政府,覺得一句話可令指引失效,自然也可令其復原。但強烈的爭議很少能以黑白分明的法律尺度來解決。當局這次即使舒緩不了撤科的訴求,相信也會成為先例,今後應對政治爭議時多一分技巧。(後補:此文上博翌日,AD西環集中營》專欄以《狼府新制政治先行》,反映公務員的反感。)
      同樣重要的是,梁振英正式的閣員差強人意,接著招攬的泛民溫和派女將卻表現良好。胡紅玉除了有政治智慧,可掬的笑容也令反對者難以發作。陸恭蕙可信最終也勝過其老夫子上司。出身公務員的林煥光也拉近了官民。這些半吊子最後會「坐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