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後」來的煩惱

原載《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2010 02 23 星期二

本欄歲晚收爐前以《答80後》為題。但世代之爭不會隨虎年的到來而了結。

反高鐵青年借用建制派的習俗,年初二為市民上香,「求家宅」得下籤。「凡事待遲」的籤文令人想到遷拆菜園村。代表出鏡的美少女勸你我為經濟發展的速度想一想。同期內,50後的社科學者對於同輩被80後的精神領袖指名道姓,暗示其落伍、接受招安而憤憤不平,80後也「當仁不讓」。

政治方面,建制擺明杯葛激進派的「普選公投」,溫和派大概會「被動地」投票。五區補選的總投票率能否接近五成,為公投「背書」,很視乎80後會否放下對「大佬文化」的厭惡,傾巢而出。

少年反叛本乃人性。我作為40後,在學時,就有人高呼「Don’t trust anyone over 30.」,今天對80後來說更是老而不。但成年人要知彼,方能迎接挑戰。

今天的網民反建制到近乎無政府,一個深層的原因是got nothing to lose。一個半世紀前,馬克思說城市無產者搞革命最堅決,因為「失去的只是枷鎖,得到的是全世界」。今天以Twitter「起義」的80後不也「一無所有」?80後不錯柴米無憂、缺乏危機感。但教育上權利的灌輸超前,品格的培育滯後;經濟結構偏重金融和地產;回歸後內地人才湧到;加上IT革命不斷要求在職者更新技能,否則隨時用新技術或後來者取代,青少年往往只能在父母的蔭庇下生活,缺乏上一代的滿足感。當學位增加得快過職位、大學生的預期高於技能時,事業的機會固然銳減,挫折感就更大。

這種教育膨脹、與產業錯配的弊病,內地更嚴峻。高校畢業生由2000年的107萬暴漲到去年的600多萬,崗位與學位的差距連年擴大。繼去年熱論電視劇《蝸居》裏,靚女大學畢業後選擇當大官的「二奶」,相信是配合下月的「兩會」,報章近日驚呼2億80後〈結婚置業成第一恐慌〉、大學畢業後在市郊貧民窟暫住覓職的「蟻族」〈吃剩飯團年〉。

廣東《人物週刊》過年前的專輯直指80後是《失夢的一代》,〈夾縫生存 三十難立〉,只好〈回歸體制〉。所引述的網上「80後通史」文才令人叫絕,現實令人心驚(註:括號裏的註釋是我加入的):「夫80後者,初從文,未及義務教育之免費(指改革開放後,讀高中和大學要付費),不逮高等學校之分配(指大學生要自行覓職,政府不再安排),適值擴(大)招(生),過五關,斬六將,碩(士)博(士)相繼,數年乃成,負債十萬。覓生計,十年無休,披星戴月,秉燭達旦,蓄十萬。樓市暴漲,不足購房,遂投股市,翌年縮至萬餘,抑鬱成疾。入院一周,傾其所有,病無果,因欠費被逐院門。醫(療)保(險)曰,不符大病之條例,拒賠。友憐之,賒三鹿(或指三聚氰胺)一包,沖而飲,卒。」

如果香港的80後阻住經濟轉,內地的80後失業大軍更可能動搖國本。

1 則留言:

billshange@hotmail.com 提到...

大學教育膨脹與產業錯配的後果﹐對大陸尤其嚴重。70年代末伊朗爆發回教革命﹐巴
列維王朝被推翻﹐原因之一是巴列維當年為了討好青年﹐大撒銀子培養大學生(主要
是留學生)。由於產業錯配伊朗知識青年失業嚴重﹐這批大學生後來變成革命主流。

Bill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