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100208一:書摘:清末拖延政改幫了孫中山

美國首都華盛頓的風雪百年一遇。香港昨天也下了一天密雨,由早到晚幾乎未停過,以冬天來說,相信也是幾十年一遇。
其實下雪不難應付,真正危險的是雪後低溫結冰。1980年,我住在華盛頓。下雪後去上班,剛踏出家門就在透明的薄冰上,頭朝後仰天摔了個直板。那時年輕,換了現在,恐怕再也起不來。現在的住處有斜坡,過年的揮春恐怕首要「出入平安」。

今天真好,報上沒有什麼新聞。各方看來在閉門造車,等過年後出招。
週末傳來,華叔證實患上第四期肺癌。以他的名望,應該不缺醫療,反而怕主意太多。他在確診後為新書撰寫的〈前言〉裏說,「活著一天,就奮鬥一天。」希望他能及時完成自傳。上次在朋友的聚會裏見他,他還未驗身。我當時還建議方蘇把他為華叔的造像(原畫已賣出)複印成小張,在華叔寫揮春時義賣。
阿仙奴繼曼聯後再敗給車路士乃意料中事。但香港足球兩個月前在韓國參與的東亞運裏奪得冠軍,被曾蔭權借用來挽救民望,轉眼間就在東亞杯慘吞五隻韓國蛋。因為,韓國上次只派青年軍,這次才出國家隊。有實力的對手不玩東亞運,因為名義上有九個地區,但中臺港澳佔了四個,蒙古和關島只是陪襯,最後座上和場上大都是華人。

昨天下雨,只好在家翻書。自問看不懂社科理論,又怕考證和掌故,故很少看內地的文人雜誌。但2月號《讀書》署名「邵建」的〈清政府最後的時間表〉頗有心思。北京三聯書店名下的這份小型月刊本來是新左派的領頭羊,但內地思想界近年有點像蘇聯倒臺前夕的東歐,以親美反共為主。或與此有關,該刊上層近年內爭,最後換了老總。但也許我看得少,純就這期看,由包裝、文風、內涵一如以往,主調也仍然偏左。李明歡的〈歐拉伯:源起、現實與反思〉就反對歐美而偏向伊斯蘭。
但就今天來說,此刊所謂的新左其實還是舊的,死咬住美國的霸權,對資本主義根本的問題關注不多,更缺乏時下透過日常生活的建築、設計等去倡導人文、關顧弱勢、對抗單一經濟發展的建設性探討。在資訊實時和全球化的時代,若停留在Noam Chomsky、Edward Said的層次,難以應付右派。

回過頭來講上述的邵文。作者以清廷覆亡前六年,梁啟超如何力促傚法英式立憲來避免革命,來凸顯「不改革反會激發革命」的結論。
作者引用了兩段梁啟超當時的文字(未提供篇名)。第一則也就是「苛政猛於虎」,在此迎虎送牛之時,令人唏噓:「夫孰使我百業俱失,無所衣食者,政府也;夫孰使百物騰湧,致我終歲勤勞而不得養其父母者,政府也;夫孰使我一粟一縷之蓄積,皆使吏胥之婪索者,政府也;夫孰使盜賊充斥,致我晷刻不能即安者,政府也。」
另一則是梁啟超當時在日本給老師康有為的信:「(主張推翻滿清的)革命黨現在在東京佔極大之勢力,萬餘(留)學生從之者過半。前此『預備立憲詔』下,其機稍息。及改革官制有名無實,其勢益張。」意指政改稍有希望時,革命的氣勢收斂;政改若被視為虛與委蛇,革命的勢頭必然反彈。用今天的話說,梁啟超其實是保皇派,借政改來化解革命、頂住孫中山。無奈清廷不領情,更反過來打擊,把改革派逼上梁山。故某種程度上,辛亥革命是清廷自找的。用邵建的話說,「政改可遏制革命,改革進一步,革命退一分。但假革命必招致真革命。」

邵文按時序列出清廷最後五年的政改進程,對今天的內地和香港有鑒古知新的作用:
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
1906年:9月1日頒聖諭「預備立法」,稱「俟數年後,規模初具,查看情形,參用各國成法,妥議立憲實行期限,再行宣佈天下。」(先等數年,然後再過三關「查看、參用、妥議」,才說何時實行,一無時間,二無限期。)
1907年:9月20日下詔預備成立資政院(資政院並非立法機關,而是類似內地政協、香港早期立法局的諮詢機構。但即使如此也只是「預備」成立,並未說何時);10月19日下詔令各省速設咨議局,以「籌計各地治安,並為資政院儲才之階」,換言之,類似香港的區議會。梁啟超隨即在日本成立「政聞社」,協助清廷調查各國立憲制度,換言之,類似香港今天的建制派智囊。
1908年:7月3日政聞社上書清廷稱,「事必實行則改良易,空言預備則成功難。凡事如斯,豈惟國會。」國會不開,「灰愛國者之心,長揭竿者之氣。」 「時不我留,乞速宣佈期限,以三年召集國會.....。」也就是催谷『時間表』。8月27日清廷頒布憲法大綱,「限九年籌備完成」,亦即以1917年為限。11月14日光緒去世;翌日11月15日慈禧去世,稚子溥儀繼位,年號宣統,載灃攝政。
1909年:10月各省咨議局成立。其中的立憲派成員組織「國會請願同志會」,要求速開國會。
1910年:咨議局成員在京三次請願,歷時數月,要求一年內召開國會。10月3日資政院開鑼,欽定與民選成員各半,使人想起香港的立法會。成員多數贊同咨議局之議,對朝廷上奏。清廷最終將原定的期限提前三年至1913年,同時勒令各省請願代表「即行回籍,不得逗留京師。」此舉與立憲派的期盼相差太遠,間接助長了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清軍起義(兵變)。多省宣告獨立,清廷名存實亡。10月30日,清廷下令資政院起草憲法。11月3日頒布十九條憲法,8日公告天下,但回天乏術。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不改政體,結果連國體都不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