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誰危在旦夕?--傳媒大勢之一

原載《信報》時事評論<兩地一檢>專欄 2009 02 16

友人在旅途中來郵,說有人轉來港報的專欄,指本報在電盈的問題上偏私,問我今天是否以此為題。我說,類似的指責也見於本報網站,上周一有網民質問〈報格何存〉,兩天後本報發表聲明。街上也有人罵電盈「種票」。但我不打算跟進,正如我不愛講雷曼、政改這類數量之爭。陳水扁家族的貪腐,我也懶得講,並非因為親阿扁、搞台獨。

  我看事物偏向思想性,喜歡有政治、歷史、文化涵義的題材,最怕繁瑣糾纏的技術問題。就上周來說,我更有興趣以下這些小疑問:
中央電視台興建中的附屬樓大火後抓了十多人,他們真的是罪魁禍首?
  美俄關係剛緩和,雙方的衛星就相撞。是否像占士邦電影那樣,鷹派反對修好,發出「星球大戰」的訊號?
  年初三北京有人駕車撞向美國使館。司機很懂得選目標,真的像外交部說的精神有問題?美方說車上有三人,其他兩人呢?為何事發後十六日,美方被記者問到才承認?
  提名一再倒灶、救市「劣評如潮」,奧巴馬上任未滿月,神話已開始幻滅?

  要我講,電盈私有化和上市公司董事禁售期反覆只不過再次說明:金融業愈來愈複雜,現在做生意最賺錢的是「財技」,不是踏實的經營。而無論《紐約時報》作家 Thomas Friedman 把世界說得多平坦,事實上,大戶春江水暖鴨先知。他們市場份額大、有能力搞宣傳,較易左右價格、享有進出市場的主導權。因此,認股時優先,出市時走得快;股價高時集資,股價低時私有化。局外人跟在後面跑,最叻也不過像本報的曹 Sir。

「大鱷」魔高一丈

  而且,監管並不如想像的有效。大鱷有錢請專家鑽市場空隙、找法律漏洞,遇事由律師分憂。萬一虧了大眾的錢,甚至可以逼政府用公帑打救。這種情形防不勝防,今後也還會發生。說到底,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參與者有道德,市場才會有。而道德是「靈魂」的事,條文規章管不了。真正的公民社會還須回歸公德心。史家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裏說治國靠數字、不靠道德,所講的是五百年前的明朝。今天的落後地區也許適用,但在資訊發達地區,數字壓扁了道德,需要返璞歸真。

  但話說回來,即使你不相信市場,也可以照炒,正如你明知 David Copperfield 是假的,但仍然可以學魔術、以此為生。若此,索羅斯值得一讚。他看穿這個遊戲,反過來用最兇狠的手法攻擊其漏洞,揭露其本質。他既是魔鬼,也是當頭棒喝的高僧。

  現在電盈事件未了,董事禁售期又反覆,也就強化了市民對首富家族的質疑。再加上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說,李嘉誠是全球第十一位最有權力的巨富。有人會說,這正好「說明」,港人活在李家的陰影裏。

裁員手法應光明正大

  以下想講傳媒合縱連橫背後的政治。

  台灣旺旺的老闆蔡衍明雖然入股亞視,但不等於願意虧本。廣告收入明年才會回升,傳媒裁員在所難免,但做法要光明正大。亞視深知「危在旦夕」的是員工飯碗而不是公司,偏偏以此為名炒人,顛倒黑白。無綫趁着亞視炒兩百人成為眾矢之的,同日靜悄悄地裁五十人,太過「陰濕」。

  亞視近年東主內地背景強、節目內地化,政治上與港台形成兩個相反的戰場。泛民護港台,力拒政府介入,對亞視則「趁佢病攞佢命」。但無綫有慣性收視,亞視即使交還牌照,也不會有真正想做生意的人來接棒。由本港財團頂上,又會被指壟斷。最後恐怕還是由中央請外地人捱義氣。泛民既然沒有錢接過來經營,何必打亞視枉作小人?

  坊間懷疑蔡衍明為北京出面,大概有四個理由:一、近年主要靠大陸市場,與京官關係良好;二、三個月內先後購入台灣中時媒體集團和香港亞視,兩者都是「統派」、財務上都「危在旦夕」;三、兩者都以私人名義購入,毌須對公眾公開財務;四、與黎智英競購中時集團時,在最後一刻獲得融資「截餬」。

  客觀上,蔡衍明的台、港媒體連線,有助於重建台海兩岸的紐帶。中時名下的「中國電視」和「中天電視」可以透過亞視,引入色彩較淡的大陸資訊;亞視則可以引入台灣資訊,減輕內地色彩的同時,拉近港、台的距離,使台灣放心以香港作為華人交流平台。

  但中天和中視想要發揮作用,首先要「防左」。亞視的資訊節目近年太「紅」,港人都有微詞,引入台灣只會予綠營借口。次之是面對最可怕的市場對手。黎智英將揭露權貴、撕破偽善、口語表達、搶眼版面、善抓重點、煽情刺激的新聞路線帶到台灣,打敗文人傳統的中時、聯合兩大報業集團後,決意進軍電視,為此請來馬英九的前軍師金溥聰。

「藍媒」須向中轉移

  誠然,這位壹傳媒主席從未涉足電視,更在電話購物服務上虧損過十億港元,打破了做生意從未蝕本的紀錄。但放下成衣業半途出家,不到二十年內,開創了全球最成功的反建制華文報刊,以「蘋果式新聞學」改變了報業生態,任何對手都不宜掉以輕心。

  政治上,黎智英對陳水扁死心後,改捧馬英九。壹傳媒今後如果走藍綠以外的理性路線:與大陸在經濟上共榮,但在文化和道德上領先,大有市場。政治上,只有讓藍綠主流向中間移動,藍營不那樣怕綠營、綠營不那樣怕大陸,台灣才能改善民生,繼續領先大陸、保持尊嚴。台灣在這方面當以香港為戒。回歸十一年半,由於規模小、迷信本身的「優勢」、有便宜就佔,香港現在一有需要就北望,既失卻鬥志,也失卻自主。

  最後還有一個臆想。由於民進黨空前低潮、兩岸關係急速發展,台灣傳媒的藍綠對比失衡。綠色媒體不振,連帶令受眾在社會上趨於孤立。中視╱中天與亞視攜手,更會加深綠營的恐懼。「藍媒」有必要向中轉移,客觀地反映綠營的觀點,以防深綠民眾邊緣化、趨向偏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