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財爺不敢說真話

原載《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2009 02 17

高官不講使命,只講着數。在位時高薪厚祿,卸任後利用當官時的關係搵真銀。高官如果能力超群,市民只好認命。問題是,很多高官不值這個價錢。

就上周二本欄,有讀者在我的網誌留言:「得到香港身份證的優才,有多少個是無權無勢無金權利益的支持普世價值的理性公共知識分子?哀⋯⋯」

這位讀者問得好。但環顧全球,吸納移民目的是促進經濟而不是政治,取決的準則是金錢和技能。千萬富翁只要沒有犯案,幾乎可以到任何地方居住。至於說技能,我上次去美國,在三藩市機場輪候入境時,一眼望去,有好幾個同類型的人:深膚色,頭髮鬈曲,手拉一個小箱子,上面疊着一個通常裝電腦的公事包,見官時出示一大本看似合同的文件。我當然不可能湊近看是甚麼。後來一想,大概是附近矽谷請來的印度IT人,給移民官看的是專業資格或僱用證明。與IT大軍相比,以公共知識分子身份得以移居美國的,恐怕不及千分之一。

同理,香港吸納的內地優才,只限於市場需要的專業人士和學者。但權貴子弟可能不多。真正有辦法的人,取得西方居留權並不難。從年前一位「迷失深圳」的科大生就可知,學成後留下的內地生有些出身很平凡。他們留港相當於香港學生留在西方。只能希望他們除了追求升職加薪,也能兼顧社會責任。馬英九的「親密戰友」金溥聰來中大當訪問學者,被問到怎樣看內地生時,一針見血:「就像台灣從前國民黨威權下的學生,以安定、繁榮為大前提⋯⋯覺得集體高於個人自由。」

對於這些內地專才,恐怕很難苛求。國難時期灑熱血,發達時期求逸樂,是社會的常態。港人今天的拼勁也不及經濟起飛初期。只不過中共頭三十年鬥爭不斷,摧毀了值得保留的傳統和國民的信心。所提出的「新」價值,黨官自己也不相信。人民沒有值得遵循的道德,只好把金錢當作「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爭名奪利,爭到了就炫耀,以示身價。價值真空的悲劇,恐怕還會延續一二十年。

春節過後減薪裁員、勞資磨擦⋯⋯份屬正常。何況,基層有必要在月底政府公布預算案前爭取關注。年中應屆生畢業後,失業激增亦意料中事。雖然溫家寶說刺激經濟已見成效、有報章說〈美信貸市場漸解凍〉,但負面訊息仍居主導。奧巴馬的救市方案,連近年看大勢最準的諾貝爾經濟學家Paul Krugman(克魯明)也不看好。經濟何時開始反彈,恐怕要到秋冬才說得準。

財爺上周為預算案造勢,不想有年輕人當面要他減薪,說他和特首的薪水高過美國總統。財爺說,港官的薪水適合香港,靠減薪省下的錢杯水車薪。財爺早年移民美國,當然知道自己在捫着良心說話。

高官減薪目的不在於省下錢來派糖,而是表示與民共甘苦。美國的人口和GDP幾十倍於香港,國情複雜得多。但公職薪水低,因為是為國報效,很多人不計較。說穿了,美國人講愛國,但我們最反對。因此,高官不講使命,只講着數。在位時高薪厚祿,卸任後利用當官時的關係搵真銀。高官如果能力超群,市民只好認命。問題是,很多高官不值這個價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