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

《明報》今天的頭條

2009年起,除了原來的報刊專欄,我會在blog上寫一些隨想,隨寫隨上。這是第一篇:

《明報》今天用〈胡六點倡兩岸談政治「可在未統一下展務實探討」〉做頭條,推崇胡錦濤昨天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30年紀念座談會」上的講話,譽為「30年......來最重要的對台政策」。

以技術角度看,新聞導言寫得很有說服力。但以政治角度看,似乎顯示該報今後將會幫中央推動統一,而不是在兩岸之間採取「和而不同」的中道,例如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

除了兩岸問題,該報近月報導中央時,也明顯地較以往正面,似乎是想幫中央推動改革、當體制外的喉舌,而不再是採取知識分子的「中道」。

中央如果真的選取該報作為「喉舌」,相信是看重該報知識分子的形象。該報在創辦人主持的時代,就獲內地對其「開小灶」,也就是獨家放料。近年,該報在兩岸都常駐記者,有關台灣的報導傾向很明顯。

該報全面推動統一,相信也反映了東主的東南亞華人背景。海外華人在居地屬於少數民族,在政治上得不到平等的對待,但自覺中華文化更先進,故特別著緊於宣揚中華文化,特別是要子孫學習中文、繼承傳統。與此相反,香港人(也許還包括澳門人)對傳統文化不但看不起,甚至巴不得子女多學「英文文化],少花時間在中文上,會講粵語、會看報紙,也就是有小學程度就可以了。

但該報想發揮更大的作用,還得在新聞技巧上下苦功,否則有好料也不能喚起讀者的共鳴。右派的對手最精於抓讀者心理,即使沒有料也能夠突出讀者的關注點來引起話題。炒新聞就像炒菜,有好的素材,還得有好的廚師。鮑參翅肚落在我的手裡也是徒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