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午跟網評去紅磡吃一家上海鋪的粢飯(滬式糯米飯團)+鹹豆漿。粢飯很多食肆都有,但鹹豆漿全港怕只剩2-3家,可信是港人不受落也。
實測結果:粢飯夾油炸鬼(北方稱油條)和肉頌,味道尚可,但不夠熱,3.5分啦!
鹹豆漿我只俾2分。弊在冇味,似乎只是將鹹豆漿的料倒入淡豆漿裡,沒有按鹹豆漿應有的味道調味,純屬鹹料+淡豆漿,也一如粢飯不夠熱。
過兩天再去試網上說的另一家,但不敢奢望。港人如果唔受落,冇食肆提供情有可原。
暫時只有銅鑼灣崇光斜對面的一家鹹豆漿滿意。70年前在上海吃的味道早就忘了,現在只能以自己目前的口味來判斷。
至於大社會的事,獲同行讚賞、離職後經常自po、時有花邊新聞、更且在2019年元朗地鐵站鬥毆事件中掛彩的前TVB新聞40後男主播,日前方上網立志新的一年要努力,不料昨在寓所離世,懷疑燒炭。據說昨與同居女友爭執後分別回家。
感覺上,按媒體報道,年來日均有~5人非自然地離世(自然=病or年邁),包括1.意外(最常見的是交通失事)+2.自殺+3.工傷+4.兇殺。過去24小時,這方面更比較‘突出’,不算上述的1位知名人士,有7人之多:
1.工作中出事:男工疑船上昏迷 送院搶救後不治;但似乎並非工傷,而可能是突發的健康問題。
感覺上,按媒體報道,年來日均有~5人非自然地離世(自然=病or年邁),包括1.意外(最常見的是交通失事)+2.自殺+3.工傷+4.兇殺。過去24小時,這方面更比較‘突出’,不算上述的1位知名人士,有7人之多:
1.工作中出事:男工疑船上昏迷 送院搶救後不治;但似乎並非工傷,而可能是突發的健康問題。
2.似係自主性:新清水灣道七旬失蹤翁墮橋亡。
3.似係意外:秀茂坪安達邨7歲女開窗跌出墮斃(據說單親母熟睡)。
4.似係自主性:沙田五旬男昏迷住房內死亡。
5.似係自主性:深水埗北河街50歲周姓男燒炭亡。
6.似係自主性:九龍塘達之路36號60歲區姓女子燒炭亡。
7.似係自主性:樂民新邨43歲鍾姓女子墮樓昏迷,有遺書。
香港歷來治安良好,上述4種非正常離世顯然嫌多,過去這24小時更太多。
年來,自殺的增幅似乎尤其大。只怕有人會視為社會氣氛改變的後果。可信當局已開始正視,但是否已找到癥結,能對症下藥?
次之當然係工傷。這是最容易被公眾視為政府偏向資方、輕視勞方,從而引發不滿以至新左‘革命’的口實。
至於交通事故裡的醉駕、藥駕,近年也似乎大增。感覺上是個人行為的改變,已形成風氣。但不能單靠執法,事後追緝法辦對受害者無補,移風易俗才能治本。說到底恐怕還是要重新重視德育,從小學會做負責任的市民/公民。
香港歷來治安良好,上述4種非正常離世顯然嫌多,過去這24小時更太多。
年來,自殺的增幅似乎尤其大。只怕有人會視為社會氣氛改變的後果。可信當局已開始正視,但是否已找到癥結,能對症下藥?
次之當然係工傷。這是最容易被公眾視為政府偏向資方、輕視勞方,從而引發不滿以至新左‘革命’的口實。
至於交通事故裡的醉駕、藥駕,近年也似乎大增。感覺上是個人行為的改變,已形成風氣。但不能單靠執法,事後追緝法辦對受害者無補,移風易俗才能治本。說到底恐怕還是要重新重視德育,從小學會做負責任的市民/公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