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確小幅彈上。但傳言下週宣佈入境0+7,應該可信。
商界肯定會得寸進尺,要0+3甚至「清零」(0+0)。
但客觀上應讓0+7實行2-3周,以證可行才上0+3,以免有人做文章。
抗疫的鬆緊永遠是在醫學教條vs經濟利害之間「擺動」求平衡。有時略偏醫學,有時略偏經濟。但偏差要小。偏差太大會損害天秤的硬件,令左右兩邊無法回到中間的均衡點。天秤一旦失効(system failure),公眾就不會再相信政府,有動亂的危險。
*疫情下,政府gym班人數減半。報名額滿見遺。冇堂上,索性利用長者的$2特權逐區行。前一陣多數去北區見識。今晨忽然想起,很久未去離島,於是以長洲帶頭。
碼頭在中環IFC海傍,快船每程~35分鐘。我午前上船,下午茶中段時間回程,頭尾將近5個鐘。
今日週四,我坐的兩程快船都七、八成滿。原來,長洲平日都唔少本地客。長者或較多,但情侶也不少,常見租三輪車,輪流載對方游海傍。
在碼頭附近食完晏後,借步行來消化。先係海傍由東向西行到大路盡頭的村,再上「山頂」(離地面或只有30-40米)道由西行番去東。
山頂道由西端到東端感覺上要行成個鐘,大半路程冇樹蔭,但左邊望過去就係海,有海風。
山頂西段主要係墳場,沿途經常前後唔見人,連口罩都可以拉低。
東段多民居,沿途常見島民出入。但行人的密度,感覺上只係每十幾秒1人,可能仲少過行山。
但全程坡度好緩,只適合觀光,唔啱行山人。
5個鐘頭走馬看花,頗有點「揣度」:
1.以往予人的印象多「鬼」。但今次去行足幾個鐘,粗略計只見到10零個,都係中年。
我估:2019至今4年,先國安後疫情,啲後生走嗮。呢班人好多係靠散工維生既西方文青,鍾意熱帶離島既風情。唔中意港新時代既政治,也抗拒防疫的束縛。離港不一定是回國,也許是去星馬泰菲,繼續在大城市的離島慢活、玩創意。
2.相信是因為1.,長洲海傍由東到西幾乎唔見有赤柱、堅尼地城海傍既酒吧。只有一兩間食肆門口的餐牌全英文,其餘食肆只用中文,顯見鬼都唔離幫襯。
3.比較似係西人開既小食肆,這次在中午過後路經,幾乎冇間開門。但也許黃昏先開門,俾的西人飲啤酒睇日落,好似赤柱。
4.海傍仍有個別樓盤起緊,地盤出入口似乎都幾繁忙,常見著制服的工友。
5.長洲島形如向右邊張開口的長頸小狗。居民的活動集中在長頸的前後兩邊:市中心在後頸,相當於地理上的左邊;沙灘和酒店在前頸亦即地理上的右邊。民居集中在長頸的頸背,延綿上坡,由北到南。總之,頸背係黃金地段。
6.我這次未去到居民較少的小狗頭部。下次再去見識。
7.這次在海傍由東走到西,發現係長洲住,唔使識游水,但一定要識踩單車。島上冇公交,最大的機動車只係三輪車。沿著海邊約有3條平行的小路,居間穿插與海邊垂直的通道。但蜿蜒的小路,單車通行無阻。唔識踩,買餸出入辛苦好多。由於上山坡度緩,住係山頂都可以單車出入。但我沿山頂道行咗成個鐘,唔見有電動單車,或者法例唔俾。
8.長洲的民生物資感覺上平唔過市區,甚至可能貴過。但冇定量地比較,不能作準。離島的物資大都要由市區運來,多一重運費。但本地居民或因此,經濟負擔較重。
9. 行咗成個鐘山頂道,沿途好乾淨,民居也整潔。常見垃圾站,但唔覺有烏蠅。值得一讚。
10. 長洲在離島裏可能面積較大,開發較早,山頂道有幾間門口有置地、怡和logo的物業,相信係當年供高級職員週末度假的別墅。有幾間有山頂、南區豪宅的氣派。
11. 除了英資別墅,長洲山頂的另一個特色係基督教修道院。其中的建道神學院約有10棟建築物,每棟相當於新界村屋大小。外牆雪白,在陽光下閃耀,恬靜莊嚴,令人肅然起敬。
今日去長洲,最大的收穫是在一間本地人光顧的茶餐廳食晏。由碼頭出來,還未到中午,先沿海傍向北/東行。沿途都係食肆,但幾乎都喺俾遊客既海鮮餐。我一支公,只求日常便飯。後來轉入與海傍平行的內街,但睇門口既餐牌,多數大肉,唔係好啱我。最後行番到碼頭附近,有一間門口寫住「蒸品」,有兩種平民魚,而且以今日既價錢好抵。
但係呢間食肆真正得著的是:坐低咗一陣先感覺到,大多數食客係島民,有長者夫婦,有年輕婦女帶著校服既兒童。事頭與啲食客有偈傾。由此多少感覺到島民的背景,聽話題感覺到他們的關注。但社交媒體時代,太多人靠炒他人真真假假的私隱來博網紅,愈cheap愈好。除非想得很透徹,我不想影響人家的生活。
話唔定,我會再去呢間local食肆食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