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160810三晨25°C98%:LikeLike陽光女泳手

   上週先迎客後趕工,再創離博最長記錄。期間雖每日都有話想說,但『肉體卻軟弱了』。

   首先要為歷史做個記錄。喜歡與否,回歸第19年的8月5日,香港有史以來首次有打正港獨旗號的大型集會,且選在與政府總部相連的公園舉行。警方說有2,900人,主辦者說過萬(上圖取自AD),符合主辦方估計=警方估計x3的慣例。
   在這方面,主辦方作大而警方作細應屬常理。若此,亦即有三五幾千人在單一主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下公開要求分離。
而且以年齡,其中大都是毛主席說『世界歸根結底是你們的』『八九點鐘太陽』。不獨的八九點鐘太陽無疑多得多,但你們有此激情?
   我連本土都說不上,也不相信獨夢會得圓。但用現實來排獨,並不能令他們回心。你們大人天天鼓勵年輕人追夢。現在有人拒絕因循、誓要發夢,為何又用現實來壓他們呢?
   說白了,你們鼓吹的『夢』只限於經濟吧。傳統就業飽和,遂推年輕人去創意創業,免得向你們要工作,否則就上街。但猛龍真正過江時,葉公又怕了。
   這再次說明,凡事總有兩面。所謂的『夢』一如很多漂亮的理想,帶有很重的欺騙性。沒有理想不行,但只講一面,把理想神聖化,害人更多過勵志。
   為歷史留過記錄後,回過頭來講今天想講的開心事:Like Like港女泳小將Siobhan Bernadette Haughey(何詩蓓,下圖)。
   不是因為她創下港人首次躋身奧運16強的歷史,而是『陽光』。小女子生於港回歸4個月後(971031),其時亞洲金融風暴剛吹到港。雖然父親是愛爾蘭人,由小學到中學都就讀本地的聖保祿,考完會考才離港,能講流利的粵語。
   本港的外籍家庭普遍位居中上層,只入國際學校,懶學粵語中文,一到高中就送回祖家,與主流社會隔絕,在港生活純粹是因為收入和地位高,與回歸前的英國人分別不大。
   由於天賦異禀,這位1.75mx58kg的18歲女生不像大多數中上家庭的子女,留英讀法律、會計等持牌專業,而是去體育王國,受教於運動成績出眾的州立名校Michigan(有好幾個校園,應該是其中主要的Ann Arbor校園)。
   當然,今天三大報都大篇幅報導小女子,因為她婉拒祖家,堅持為港出賽,賽前更特地在指甲『油』上區旗(下圖)。
   昨在熒幕上首次看到她的名字就一愣:帶頭的Sio與我相同,但接著的bhan像德文。再想不對,德國的地鐵火車是bahn。這與伊斯蘭人姓Khan和德國人姓Kahn(最出名的是上一代的德國足球鋼門)同屬一字之對調。
   Siobhan並非英文串法,是愛爾蘭文嗎?Sio當英文讀有點怪,bhan是讀作baan還是haan?總不會是ben吧?
   我姓名中的『少』字按粵語應串『Siu』。我別樹一幟,因為50年代中剛來港時,父親不太諳英文,問上海圈子裡的熟人『少』應點串。後者的英文不脫滬腔,按『少』字的滬音『saao』引申出『Sio』。我此後每次報名都要強調,『少』要串作『Sio』,以免對方代寫成『Siu』,此後每次都要出示身份證。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本港的外籍家庭普遍位居中上層,只入國際學校,懶學粵語中文,一到高中就送回祖家,與主流社會隔絕,在港生活純粹是因為收入和地位高,與回歸前的英國人分別不大。" -- 是指說普通話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