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150513三深夜:《半世紀的諾言》是韓國的發展史

   Lucky day。
   六點醒來,搶早到後山散步伸展。七點過後回程,在長梯級上再見久違的黃斑貓。它是梯級旁斜坡的住客。以為沒了,原來還在。
   一個外籍女子給它送來貓糧。我無寵物,做不出實際的貢獻,只能寄以祝願。中學時寄住的書店養貓。但當時不是寵物而是家奴:養貓防鼠,養狗防盜。貓糧是剩飯夾魚毛。現在給它們怕不肯吃吧。我可惜不行,否則倒想試養狗,愛它們的靈性。
   日間做了點事。量不多,但好過沒有。在今天60歲就淘汰,美其名曰享福的社會,還有機會派點用場,只能感恩。
   洗衣機壞了個多月,今午終於送來新機。舊機好像只用了五年,電路板和摩打一次過燒了。我不會再光顧W這個牌子。
   晚上看韓片《半世紀的諾言》,借小人物的一生道出南韓戰後50-80四個decade的發展。有人名為「韓版阿甘」十分貼切。
   男主人公在戲裏的年齡比我大幾歲,家中的長子,下有兩妹一弟。50年韓戰爆發時,一家六口逃難,搶登美軍撤退船時,與父妹失散。母親帶著三兄妹投奔經營小店的親戚,在親戚家成長。
   韓國比中國更儒家,男尊女卑更甚。這家人的父親在失散前囑託不到10歲的長子說:萬一失聯,你就是一家之主。換言之,獨力帶著三個稚齡子女的母親唔算數!
   60年代初期,20出頭的主人公隨國人應徵到西德挖煤,賺外匯養家。在西德兩年,差點死於礦難,但結識了來學護的女同鄉,結為終身伴侶。
   從西德挖了幾年媒回國買樓成家後,到了70年代初,為了讓家人過得更好,被越戰美軍850美元的「天文數字」月薪吸引,去南越為美軍做後勤。期間兩次遇襲,死裡逃生,拐了一條腿。
   又過了大約10年,80年代初期,南韓掀起韓戰失散家人的尋親熱。主人公上電視尋訪失散30多年的父妹。父沒找到,但找到失散時只有5歲的妹妹,不過滿口英文。原來妹妹失散後被美軍送到孤兒院,繼被美國人領養,定居洛杉磯。
   這齣戲以主人公50、60、70、80四個年代初期的人生轉折,道出了二戰後韓國40年的發展。
   原來,韓國起飛前,曾多次出口勞工賺外匯,相當於今天菲傭、印傭打遍東亞,大陸人由當局組織出外勞務,南亞人去海灣地區做「地盤」......。
   如今隨著主人公垂老,堅守了幾十年的家族小店,最終還是被地產商收購,暗示了時代的洪流。
   韓國人與中國人最不同的,怕是民族凝聚力。
   晚了,暫且打住。雖然,其實是未講完的。

1 則留言:

Patrickov 提到...

韓國國小力弱、強鄰環伺,假如沒有凝聚力很難捱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