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120904二雨:Hong Kong Will Never Be the Same

      理療改上午,看了電郵就出門,未及閱報。就我覺得官民都沒退路,友人指CY軟化,撤科可談。我即時的感覺是:一是MP昨頭條果然是最高「示意」(但也不排除CY進諫獲接納);二是反對者最怕入局變入轂,為官方背書(endorse)-除非有公信力者駐局作證。前首席法官再出馬?
      愛國的梁愛詩說,市民動輒絕食佔據(圖:記者在雨傘海中。友人楊必興P. H. Yang攝),港將無政府。沒錯!但你找個話題試試,特別是支持國教、反對六四,看有多少人?幾十年來都沒有話題能獲得這樣強烈的支持?友人問:「為甚麼學民思潮可以凝聚哪麽多中學生? 為甚麼如此忙碌的媽咪也要加入?」我加一句:而且這樣悲憤。
      另一位友人把話說穿了:鬥爭如此尖銳,主要在於市民不信新政府、不信中共。港人不是反對國教per se。「六四晚會越來越多人,難道他們的國民教育不足嗎?」
      這場社運不但幾十年來最怒、最廣、最投入,且由中學生帶頭,有理有利,較堵路、與警方鬥的80後、90後高一籌,與喊打喊殺的網民不可同日而語。政府除了撤科、認錯甚至換人別無選擇。
      就涉事的高官來說,教育局長開學日到關卡視察學童過境的「演出」,表情靦腆,動作僵硬,連長輩都做不好。他自己恐怕也像上司林鄭說的,度日如年,急流勇退吧。
      林鄭本來最得體,但友人「despise」她把子女送到英國受教,卻要港人的子女食「豬餿」。其實,我也想過有關的問題,只不過涉及私隱,沒提。現在大家這樣憤怒,相信已議論紛紛。林鄭榮升至今,家人從未出現。他們是旅居還是定居英國?這兩頭家是怎樣的關係?他們接受英國的「國教」嗎?對香港的國教又怎樣看?現代的夫婦關係可以很fluid,但政治領袖講求傳統的family support。
      反國教者看來必勝,而且會將香港的政治生態提升到新的層次。傳統的泛民要向他們學習,甚至另謀出路、退隱幕後。但建制派的上層不會醒悟,仍自命精英,不屑於「刁民」。下一場大戰可能是特首普選(23條已無可能)。建制會死命加設「門檻」,掀起驚天動地的抗爭。他們會輸得很慘,但香港輸得更慘。
   
      人質事件的苦主誓逼當局在外交上為其討公道。但其實兩年下來,港人已明白,菲律賓並非有紋有路的國家。與賴皮是講不清的。何況她與中國有南海爭議,背後有美國撐腰,在港有菲傭的議題。逼緊了,必然把所有利害扯在一起講數,人質問題相信排名並不高。不過我說的是「理」,苦主看的是個人之痛。
      香港首見「大屠殺」的西式恐嚇。這位追女生被拒的16歲中三男生當然只是說說。但以往給你天大的擔子,也不會拍片恐嚇要殺晒對方學校的師生。我們沒有槍,但現在日用的利器多的是,不能當作冇事。
   
      今年中國原來還有一個百年紀念:大閘蟹西傳。隨商船外移後,1912年首見於德國。但有關的報道似乎影射中國移民。報道說,大閘蟹爬得遠、吃得多,什麼都掃清,而且生命力強,趕不走,殺不完,在德、英、美的河道造成嚴重的破壞。
      新聞說,由於長江的大閘蟹已雜交,不若從前可口。有中國人把德國的「純種」大閘蟹回放到長江,希望優質再現。這有點像說,國內的人不像話,須移入西方成長的華人以改善國民素質。
      既有大閘蟹肆虐西方,則以下兩宗消息也就理所當然:《希思路場飽和 英盼中方斥資建新機場》。但能用中文命名嗎?《意賣城堡博物館還債》,算起來有800座之多。歐元疲弱難找買家,但中資若上門,只怕意人要驚呼保衛家園。
      各奪兩枚倫奧金牌且破世績的泳手孫楊和葉詩文同屬杭州兒女。大概想中國下一代出個Michael Phelps,內地傳媒亟欲把這對金童玉女炒在一起。最新的話題是「門當戶對」:兩人同獲杭州地產商送房子,家人選的是同一樓層面對面的單位。
      姚莉昨90歲慶生。小時候聽過很多她的歌,但歌名不記得了。電台可否選播?
      以92高齡離世的南韓統一教主文鮮明初到美國發展時,我新聞翻譯得多,但態度就像今天一般人看待法輪功。後來他辦右報《Washington Times》以對抗自由派的《Washington Post》,亦屬螳臂擋車。古今中外都不乏古靈精怪的宗教,再古怪也有人信。有人甚至不惜舉家投身甚至獻身。你怎麼解釋?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聼姚莉可以搵youtube

Patrickov 提到...

(回應:「他們接受英國的『國教』嗎?」)

鄙人近日在幾個英美網站的相關報導中,都找到西方國民的留言。不少美國人似乎也認為他們的國民教育洗腦,但鮮少見到英國人留言。曾有友人指英國早已放棄極端的愛國主義,鄙人才疏學淺,不知是否真實。

謹提供《每日電訊報》的相關報導 (按此)。留言者似多為美國人。鄙人亦有留下愚言,但實為一時衝動,不值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