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由於留學、學運、新聞的背景,不時收到北美轉來的政治通稿。但不論是講港台大陸、反共vs民族、統一vs獨立、國際vs國家、發展vs保育......,絕少偏向兩極。憤青、仇共、地方本位、經濟至上、直截了當的民主自由人權,我都不buy。
長文、學術也唔啱我。我相信common sense,不太相信哪種有益人類而又行得通的想法,非要用萬言和學術才說得明白--除非不懂得表達或者想不透徹。
我收到的通稿不少以台、美角度譏諷大陸,相信多出自「台美人」。例如:
美國:富人喜歡到中國領養小孩;
中國:富人喜歡到美國去生小孩。
美國:高工資、低物價;
中國:低工資、高物價。
美國:三億人口有兩億人口有槍,社會穩定連政府門前都不設崗;
中國:十三億人口只限軍警有槍,老百姓買一把菜刀都要實名制。
美國:在向中國的傳統學習;
中國:在向美國的現代學習。
美國:少年運動員業余時間運動;
中國:少年運動員業余時間學習。
美國:市長見了誰都要討好;
中國:誰見了市長都要討好。
美國:老百姓可以搞婚外情,當官的不可以;
中國:當官的可以搞婚外情,老百姓搞不起。
美國:公共知識分子以批判政府為使命;
中國:公共知識分子以歌頌政府為使命。
美國:批判政府最厲害的知識分子得大獎;
中國:歌頌政府最厲害的知識分子得大獎。
美國:學校沒有政治教育,而精英都很愛國;
中國:學校強調政治教育,但精英紛紛移民。
美國:電台報紙書刊都是民辦的,說啥寫啥都由人民做主;
中國:電台報紙書刊都是黨辦的,說啥寫啥都由黨來審定。
美國:國窮民富,政府寧願借中國的巨款,也要去保民生的福利;
中國:國富民窮,政府寧願犧牲民生,也要去買美國的貶值國債!
美國政府:外悍內善,對哪個國家都不怕得罪,只是怕得罪本國人民;
中國政府:外善內悍,對哪個國家都不想得罪,就不怕得罪本國百姓!!
但香港鬥爭尖銳,我日前第一次收到「出口轉內銷」的另類論調。來郵譽為《一篇刺骨入肉的好文章》,列舉案例逐一反駁港人的反叛,但只講一面。我猜友人也許很少看到,於是轉發出去,但講明我不相信是獨立個體的看法。
果然,回郵說此文源於「高登」。有網民視為官方資助的「高級五毛範文」,在原文每條提問之下留言反詰:
1.回歸15年,誰在香港最冇言論自由?係中央,佢打個吃嚏都比港人鬥爆叫佢Stop la... 有人話,中聯辦就快連行出街都比人告遊蕩罪。
A:一國兩制, 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 香港內部事關中央咩事?
2.雙非嬰 - 呢個漏洞係香港自己一手造成。中央曾話過父母無居港權係香港生既B都一樣無,係港府/法院自己死執住莊豐源案話有,先搞到今日田地。衰D講,蝗蟲災難唔係中央指使入侵,係港人自己傻仔打開後門叫人入黎。
A:一日百五個點解香港冇權批, 香港通行證唔係應該都要香港批咩?
3.中央當年應承左2012年普選,係何俊仁帶頭做枱底交易話要2017。點解?特首選舉已比晒答案你。
A:連中央內部事都知?
5.點解咁抗拒梁振英做特首呢?唔係口口聲聲成日話政府弱勢對住班有錢佬冇符咩?依家終於有個唔賣有錢佬賬既強人出現,你地又唔要.... 究竟想點?
A:你又知梁書記唔賣有錢佬帳?
7.香港有冇犧生小我完成大我既精神去配合國家既鐵路發展?當全國省市已積極配合動工甚至通車時,菜田村仲係度為雞蒜咁大塊地拗餐懵。中央有哼過你地一句嗎?
A:終於露底了。
8.自由行係邊個要求的?係港人,因為沙士後百業蕭條,要靠大陸泵水。亦係港人要求CEPA攞著數的。
A: 一講沙士把鬼火, 邊個隱瞞疫情? 邊個害港人?
9.港府自己犯賤死撐自駕遊,港人大力反對下,中央即刻妥協話大陸D車唔落黎但香港D車可上去。你估大陸城市塞車唔嚴重咩?
A: 香港人幾時話要自駕遊?
10.今次選舉爛攤子,邊個出黎執手尾?仲要執完仲要比你地鬧干預。我想問下希望流選既人,有冇仔細諗過流選後邊個先最適合做特首?同埋香港已經咁分化,你有信心7.1交接前大家可以有共識?
A: 邊個攪到香港咁樣?
香港網民反應快、有鬼才,但內涵弱、缺底氣。one-line gag的回應太簡單,看似避重就輕。但可信自發,非五毛黨所為。
上述論點港人或不屑,但可能正中一些香港起飛前就已赴美,專業上遠離香港,少看香港新聞(今天有影響的港媒除了《明報),這些人赴美前大都不存在,現在看不入腦),難得回港一次人士的心理:我們當年在港,既無權利,也無福利,來到美國,要叻過白人很多才爭得一席之地,現在香港富甲一方、有強國為後盾,好食好住還搞事,不知世界艱難.....。(120709後補:MP引述《華盛頓郵報》稱:美生化科研外判中、印,國內博士搵工難,打擊華留學生出路)
我此外也收到一份「主流」的資訊:「呂意」昨在BBC中文站發表的《十五年後,港人基因變種》。BBC、VOA、德國等西方半官方媒體的中文版,傳統上是大陸反對者的落腳點。果然,作者問「香港人做錯了啥?」這些媒體應該請港人sub-edit,把北腔改成港語。
限於選材者的偏好,我不相信有完全的新聞自由。故對資訊很注意作者、出版者是否有利益或具厭惡性,否則管他/她才情蓋世,敬謝不敏。
《信報》月前點名指起家於該報的《明報》總編「通狼」,果然被告。《明報》一向愛小罵大幫忙。何況媒體是親是反,本屬市場決策,應由受眾決定成敗。總不能說有影響的報紙只能反,不能親。
《信報》以言論見長,點別人名時當心裡有數。該報年來由前35年的理性右翼轉向激進右翼,也許認為中共氣數已盡,走右大有可為,只要與大眾右報《蘋果》相呼應,就可加快和平演變。
《明報》有熱心,但新聞處理弱。食材再好,落鑊時over亦屬徒然。但今天的頭條值得一讚。現在的風波偏重官員操守,法治上重要,但本身意義不大。《教局私批資助壯大教聯 公帑辦國民教育中心未招標》的頭條明指政府用公帑幫左派做大,同時改變港人的國民觀。
警方拉走當眾問胡錦濤六四問題的《蘋果》記者,的確過於醜陋,被告有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