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101123二:回歸自然與反自然

原載2010年11月23日《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特區重稅抑樓瘋,公眾初步受落。最反地產「霸權」的大報也於頭版高呼〈歷來最辣〉。篤信規管的大報喜見〈立竿見影〉,只嫌〈未扭轉樓價必升預期〉。說白了,但願政府更辣,徹底粉碎買樓必勝的傳統心理。
但壞話才能廣傳,傳媒的認同到此為止。兩大暢銷報刀鋒一轉,為〈株連用家〉〈負資產〉發預警。但正如經濟學說沒有白吃的午餐,政治學上沒有最佳的政策。現實中,樓有得炒則等上車的難上車,冇得炒則已上車的難換車。關鍵是「順得哥情失嫂意」之時,哥多還是嫂多,阿嫂又是否忍無可忍。
而所謂〈二手癱瘓〉〈炒家轉戰股市 助長泡沫〉亦在所難免。市場即時的反應必矯枉過正,要過幾個月人們心理喘定,才看得出中線。至於長線,內地若繼續好景、人幣升值,而市場秩序、生活質素和自由度不比香港,政策再辣也擋不住13億人的熱錢。最後恐怕只有「封山」,像新加坡那樣隔開安居和投資市場,本地人以居屋為主流。但這不僅打破港人靠買樓增值、養老的傳統,更觸動百萬計已上車家庭的老本。
誠然,我們地狹人稠,開發特色、區間市場才能避開國際上的割喉競爭。人人都將畢生積蓄交給地產商,也就難有資源發展投資期長、中獎率低的創意。經濟無法轉型,香港也就要長期靠中央輸血,挺不起腰板。文化人受市場歧視,對此反應最激,也最「反」內地。但像大報頭條借現代陶淵明來反地產,又恐怕自欺欺人。李嘉誠怕會偷笑,執垃圾的阿婆只有苦笑,為家人營營役役的打工仔更會開罵。這位保育英雄專幫襯小商販、拒搭巴士地鐵、盡少用電……一於餓死財團,讓地球由「吸血鬼」借物欲來奴役人類的「美麗新世界」,回到小國寡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真美麗世界。一個月試驗下來,發覺不但省錢、環保,身體也更fit。
但古今中外,進步與反動往往只是座標零點的兩端。在常態下黑白分明,但一接近兩極,強人所難,也就量變到質變。該報不說這位37歲的「自由工作者」是否有家累、用電話和上網,而只說他月入數千、暫住親戚家中、目前的遊戲「只玩一年」。
的確,這種美國自然主義教父Thoreau的生活方式,若真的一傳十、十傳百,人人遠離網絡、單車代步、帶飯上班……香港或可變成地球上最「美麗」的城市。但財團恐怕並不擔心。這位反地產哥利亞的「大衛」就不是摩西,過海還是要靠財團的小輪。年前有美國女記者全家罷用中國貨,事後寫書大賣。她做得到,因為用得起歐美產品。但現在回想,她不用iPhone嗎?否則不也沾滿中國工人的血汗?
上述勇士的實驗源自去年獲邀考察南美九個月。見保衛家園的原住民聲稱一個倒下、十個接上,深感港人亦當如是。可700萬人,有幾個能甩開財團來照顧家人?媒體大可借志士來罵首富,但把空想當理想,受害的不是首富,而是真正忠於生活的常人,特別是為子女操心的父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