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2009 07 28
縱使上下兩代的權責失卻均衡,沒有人敢用政策去糾正。要到社會上無法承受其惡果,才有可能回轉。
TVB仿效英美的天才競賽,上演《超級巨聲》。有參賽的男子前晚出局後眼濕濕,因為所唱的歌是母親最喜歡的,言下之意,辜負了母親。與朋友講起,友人說,今天的年輕人傷心哭,開心也哭,太脆弱,上次的節目就不只一個參賽者落淚。
但也許這就是現在流行的率性。上一代在師長的威權中成長,遏抑情感,開不開心都不敢放開。1976年的香港小姐選舉,從英國回來參賽的林良蕙在台上得悉摘冠後,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大力甩頭。全港嘩然,痛斥其失儀。但其實,這可能是英國陶冶出來的真性情,只不過中國傳統要求女性矜持,令林小姐成為最不受歡迎的港姐。但隨着社會由貧轉富、教育觀念由中式束縛反過來變成美式放任,個人主義逐漸取代師長威權。1978年黃霑作詞的《問我》,唱出了港式個人主義的雛形。今天的一代在影音中成長,熱衷於表演。爭相上電視、當眾流淚只是其中一種形式。真正值得擔心的是,社會太重娛樂、太少內涵,人人想當藝人,很少人想做實事。這種矯枉過正相信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傳統的家長式管教主要靠約束和懲罰。社會進步後,應該對受教者較為公平,誘導為主,衡工量值,獎懲兼備。但美式教育觀是另一個極端。首先是把學生的尊嚴等同人權,師長只能鼓勵,幾乎排除施壓、懲處的可能。與此同時,基於人生而平等的信條,聲稱一般人其實只發揮了二成智力。言下之意,學生表現差,是因為師長不懂得激發這八成潛力。年輕人永遠是對的!放任到這個地步,個人主義也就失卻積極進取的成分,只剩下消極放縱的一面。《問我》歌頌「我係我,全心保存真的我」時,也同時承擔責任:「無論我有百般對 或者千般錯全心去承受結果 面對世界一切」。但今天的社會愈來愈不講後一半。由於高舉人權,美式放任佔有道德高地,縱使上下兩代的權責失卻均衡,沒有人敢用政策去糾正。要到社會上無法承受其惡果,才有可能回轉。
至於社會富裕的副作用,主要是中產父母在物質上驕縱子女,在精神上逼迫子女投入鬥獸場。父母為了賺錢已心力交瘁,無法親自管教,於是為子女提供最好的學校,把責任推給老師,同時用物質和傭人來彌補對子女的虧欠。這類青少年精神上缺乏家庭溫暖、不堪學業壓力,容易逃避、反叛,物質上則慣了花費,唔知世界艱難。「溫室花朵」在家受寵,在學受放任教育保護,自律力弱。開始工作後,難免遭到斥責、貶抑,輕者辭工,流離浪蕩;重者輕生,製造社會新聞。基層青少年則更慘。父母無錢也無力,家庭溫暖和物質麻醉都缺,學校又不是最好的。濫藥並非偶然。
但社會環境是成人設定的,不能完全怪青少年。如果我們的價值觀是「以錢為本」,而中學生人浮於事,即使找到工作,月入也只有五千,那就很難怪「?模」逼爆書展,又或者有人去援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